如何追问让地理课堂更有效?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ao82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常州市新桥中学黄建华教师回答: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是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弄懂弄通为止。
  1.在意外处追问——柳暗花明
  叶澜老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始料未及,对此,有的教师听而不闻,或是敷衍搪塞,往往与有价值的“生成”擦肩而过,这样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熄灭了他们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不要受预设的束缚,应对学生的意外甚至离奇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主动设疑,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从“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正轨”上,说不定还能生成出美丽的小插曲!
  例如,在“城市化”的教学中,笔者设计问题:如何避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的学生说,发展公共交通,避免交通拥堵;有的学生说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突然后面冒出一个声音:不让民工进城。学生们马上哄笑起来,教师可迅速抓住这一契机追问:“不让民工进城”这一观点正确吗?大家安静下来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结果意见不统一,教师可顺水推舟:既然大家意见有分歧,何不来一场辩论赛?学生们马上组成甲、乙两方开始辩论。甲方认为,外来民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为建设城市做出了贡献;乙方认为外来民工素质低,影响了社会治安,还给就业、教育、医疗等带来了压力……学生们唇枪舌剑、据理力争、难分胜负,最后教师可对这一问题进行辩证分析。以上案例说明,充分利用学生的“节外生枝”甚至是“异想天开”,可以将课堂教学引向高潮,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在错误处追问——峰回路转
  课堂中学生的错误在所难免。有人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的确,错误是学生最真实的思想,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学价值,把它作为教学起点和教学资源,摸清其错误的根源,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在错中探究。
  例如,绘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时学生往往会出错,一种是偏转的方向错误;另一种是偏转方向正确,但箭头弯曲方向画错,气流最终向外流出。这些错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好好利用。对于第一种错误,教师可以追问: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物体是如何发生偏向的?学生一定会回答“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这说明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未真正掌握判断物体偏向的方法,这时教师应重点将判断方法讲清楚,强调“顺着物体运动方向看,北右南左”。对于后一种错误,教师可以追问:气旋中心是什么气压?气流是向内辐合还是向外辐散?学生经过思考后,自然会发现气流向外流。通过追问,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这一难点。
  3.在简单处追问——深入探究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追问,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说明是与否、对与错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究事物的本质,启迪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中,教师一定会设计问题: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只要根据教材插图就能回答这一问题,这是照本宣科,要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教师可以追问:除了书上列出的区位因素你是否还能补充其它因素?学生可以补充地价、资金等因素,教师可继续追问:这些区位因素可以分成几类?这样的追问可以将简单的问题深入化,激活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在不断的质疑问难中,发展其创新思维。
  4.在疑难处追问——化繁为简
  难点处即学生似懂非懂的地方。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由于教师固有的思维或理解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认识与教师认识之间的差异,从而出现教师认为简单的知识学生可能理解有困难等情况。难点的突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通过精彩的课堂追问,可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使知识的掌握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等,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捕捉他们认识上的模糊点,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清晰。
  例如,洋流的运动规律是教学的重难点,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能记住洋流的画法,但不一定能真正理解。所以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洋流图后一定要追问:洋流为什么这样流?让学生说出洋流与风带之间的关系。经常这样训练,有利于学生养成理解记忆的习惯,真正做到心中有地图。
  好课是可以问出来的,课堂追问能追出一片精彩。教师的追问是引导学生探索的“钥匙”,是将学生思维条理化的“纽带”,也是提升学生思维高度的“阶梯”。
其他文献
《岩土力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期刊,是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的权威杂志之一,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获得“百种
“体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笔者以为,体验式教学就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造现时的或激活过去经历的情境,使学生
文章通过选取国内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家互动模式问答网站(百度知道、爱问知识人、雅虎知识堂),与上海图书馆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服务性质、运作模式、运行
本文就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过程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裂缝控制与治理的相关解决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In this paper, the causes of cracks in concrete co
赵易山1966年4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视唱练耳总评委;1994年起,步入音乐电脑领域,成为将MIDI电脑音乐技术
为了防止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出现车轮抱死从而导致失控、失稳现象的发生,对车辆制动系统必须设置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以下简称ABS),这是车辆制动安全性最关键的一道防线。本文分
一、铁片吸氧腐蚀实验的简单改进我对苏教版《实验化学》64面中的铁片吸氧腐蚀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洗去其表面的氧化物,然后取出,用水洗净。用铜棒在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的研究中药肉豆蔻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肉豆蔻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本文主要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期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ith a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