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怎样实施有效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sb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体育不能也不应该还是停留在简单的运动技能的训练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施有效教学是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体育 有效教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12-01
  学生对初中体育课都十分喜欢,但这样的喜欢只是停留在告别比较重的基础学科的课堂教学,希望在体育课堂上能够很轻松,但是要想让学生从思想上真的喜欢体育课,从体育课中学到许多知识,那么体育教师就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中能学到很多知识。
  近几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引下,全国的体育教材变化快、改革力度非常大,从教材内容的构建与选择方面,都能够比较充分地考虑到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非常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那么,怎样在体育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扎实认真地研究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兴趣学习体育课,教师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前提,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运用心理学知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然体育课堂带有娱乐性,但是随着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学生会慢慢地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备课时,首先要挖掘教材的娱乐性,即教材的魅力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投准的命中率、足球的射门、篮球的投篮等等。能带着这样有竞争性的训练,会很快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帮助不同特点的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
  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就没有了学习方向。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所有学生都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才有导向、激励、评价的作用。在体育课教学中,一部分学生不太爱上体育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用统一的要求和目标来对待班级同学,这种方法必然导致很多体育尖子生,不需做出多少努力,就能够容易实现目标,这样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就不会有发展与提高;而还有很多体育素质比较差的学生,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努力,都不可能实现目标,经常失败,慢慢地就失去了学生的信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然而,班级里几十位学生,教师对每个学生都确立目标,那是不太可能的;可以把学习目标分成多个层次,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层次目标,这应该是可以的,而且也是肯定需要的。
  三、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更新和变换教学方法。比如,迎面接力跑,可以采用3种教学方法,对教材的难点、重点分别开展教学。教学方法一:组只开展小组与小组间的接力比赛活动,既发展了接力跑的全面技术,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学方法二:采取比较长距离形式的迎面接力跑练习,主要以发展奔跑能力为主。教学方法三:采取近距离往返接力或近距离迎面接力形式进行,主要以提高传接棒技术为主;由这3种教法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很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克服了同一教材重复练习,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情况。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系统化、灵活多样,针对学生对一些动作的畏惧心理,采取很多与正式练习特点接近的转移性练习、辅助性练习、诱导性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有信心参加训练。例如:在跨越式跳高练习时,可以用皮筋代替竹竿,侧手翻练习前,可以先做靠墙手倒立的练习,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一部分学习上有畏惧心理、有困难的学生,应该要多帮助、多鼓励,尽量少批评、少指责,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那些动作完成比较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鼓励,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
  四、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师不了解学生,是无法教好学生的,也无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师应该全面熟悉学生、了解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样才可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不了解,教育效果肯定不佳;如果教师只知道学生一点点情况,教学效果肯定不大。教师只有对学生了解全面、深刻,就能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還应该了解学生群体,比如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班级特点等,都要心中有数,能把群体和个体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更好地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子深其深、浅其浅”,即浅者减少、深者增加的有效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认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参与、积极练、主动学。
  五、要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运动的乐趣
  学生爱不爱上体育课,归根结底在于能不能在课堂上得到成功的体验和运动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区别对待,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成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当初定下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是要认真分解好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一步步向目标前进,同时还要进行激励性的教学评价。针对学生体育比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要要求他们一时间能达到什么标准,赶上或超过那些同学,主要的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超越,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应该进行鼓励和表扬。
  总之,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解决一部分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的问题,作为我们体育教师,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认真钻研教材,改变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使课堂有活力,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得,真正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快乐,这种课堂才是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期待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天友,初中体育教学浅谈《新课程(中学版)》,2009年第07期
  [2]王晓英、陈石豹,初中体育教学初探,《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第02期
  [3]吴克营,初中体育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体育课改的正确方向,《考试周刊》,2009年第34期
其他文献
用金相显微组织法研究了Super6和SK5弹簧钢的脱碳行为,分析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两种优质汽车安全带卷簧钢脱碳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保温时间下,Super6弹簧钢在70
【摘要】笔者从事小学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发展迟滞迹象,思维定势,思辨能力差,碰到困难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以及少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羞怯、自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针对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成因、对策,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留守学生 心理问题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
【摘要】通用技术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努力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和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并能减少课时压力,丰富课堂技术知识信息。  【关键词】多媒体 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通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摘 要] 工匠精神是对产品精雕细琢、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客户服务至上的一种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和理念。在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技工院校毕业生社会生存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与优秀品质的需要。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既要培养学生的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高技能人才
【摘要】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失度的课堂,目标过杂,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大,学习方式的错位,数学思想、基本经验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力培养的缺位,导致儿童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构建合度的课堂就是能让课堂合乎教育的规律,合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合乎数学内在的逻辑体系,顺应生命成长的自然进程,让儿童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 合度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