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浅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qing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从事小学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发展迟滞迹象,思维定势,思辨能力差,碰到困难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以及少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羞怯、自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针对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成因、对策,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留守学生 心理问题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89-0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留守学生当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只有摸清他们的心理问题状况,针对他们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及时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才能从本质上促进他们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本人从事教学多年,下面就留守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留守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发展迟滞迹象,其心理发展特点伴随着个性差异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思维定势,思辨能力差,遇事缺乏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碰到困难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以及少数留守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羞怯、自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羞怯心理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会主动打招呼,非常胆怯;见了认识的长辈显得很拘谨,甚至躲藏起来;在公共场合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自卑心理
  表现为在学习上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时感到无能为力,对成功不抱希望,伴随有沮丧、悲观、不安等消极情绪体验,自卑心理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表现较明显。
  (三)意志品质不成熟
  一些学生自觉性差,不能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作业;一些学生坚韧性不够,当做一件事遇到困难时,就不再坚持做下去或请别人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同时一些学生自制力不强,经常有迟到、早退、上课吵闹、下课打架的行为,能够自觉遵守纪律的学生仅占一半左右。
  (四)焦虑心理
  对学习过分担忧,上课不够专注听讲,注意力难集中,时刻担心老师叫自己起来发言。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心慌。特别是测验时,明明平时会做的题目也是不知怎样做,情绪低落,甚至吃不香,睡不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五)攻击性强
  一些学生当别人不小心踩了自己一脚时就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谩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一些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
  二、造成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生的内心世界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认识能力的不足,往往极易导致他们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品质或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素质基础等,都可能使他们造成心理问题。
  (一)家庭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在一些家庭中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看守的人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学校,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心理教育意识淡薄。
  三、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面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大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一)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議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科研室、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注意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
  (二)根据留守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的磨炼,增强其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三)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
  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总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开展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心理咨询》李维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3月出版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王宝祥著 知识出版社 2004年7月出版
  [3]《情感的力量》刘海燕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出版
  [4]《班主任杂志》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2006年1-10期
  作者简介:
  董娟娟,性别:女,1975年出生,学历:本科,温州永嘉人,工作单位:浙江永嘉上塘峙口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呼唤和期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让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魅力,就得教师多方面引导,调控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高中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50-0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在高中阶段要“掌握运用信息技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32-01  圆锥曲线知识的纵向联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题在高考中多以高档题、压轴题出现,主要涉及位置关系的判定,弦长问题、对称问题、轨迹问题、定值问题、最值问题、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应用题和探索性问题等。解答这部分试题,需要较强的代数运算能力和图形认识能力,要能准确地进行数与形的语言转换和运算,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环境的变化速度将会远远地超过以往,因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專业技术人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促进其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这篇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应该如何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人生适应能力: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适应;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适应;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适应。  【关键词】终身学习 学习习惯化 主动适应 专业认同 享受工作 快乐 超越
用金相显微组织法研究了Super6和SK5弹簧钢的脱碳行为,分析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两种优质汽车安全带卷簧钢脱碳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保温时间下,Super6弹簧钢在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