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2008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3160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城口县2008年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发生原因,并对其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防治;重庆城口;2008年
  中图分类号 S43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0-0153-01
  
  马铃薯是我县的主要粮食和饲粮作物之一,2008年种植面积为1.11万公顷,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4.1%。晚疫病是我县马铃薯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常年发生面积0.37万公顷左右,造成马铃薯减产20%左右。2008年我县马铃薯因晚疫病的危害造成减产3 144t,占我县马铃薯总产量的8.9%,马铃薯晚疫病已成为限制我县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一步探讨我县2008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及探索防治对策,为以后做好我县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控制其大面积流行,降低其危害损失,提高马铃薯单产、增加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晚疫病发生情况
  
  2008年我县晚疫病发生面积和成灾面积都较常年面积减少。发生面积为3 333.3hm2左右、成灾面积为1 333.3hm2,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9.9%和12.0%。
  1.1系统调查
  县植保站每年都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系统监测。2008年在系统调查田内,晚疫病的中心病株出现(5月27日)比2007年偏晚10d;病株率2007年6月21日为15%~35%,平均为24%;2008年6月23日病株率为6%~23%,平均病株率11%,比2007年低13%。
  1.2大田普查
  据资料,在大田普查中,晚疫病的中心病株2008年出现(5月23日)比2007年晚8d,2007年6月20~27日在大田普查中晚疫病的病株率为21%~46%,平均为31%;2008年6月20~23日在葛城、高观、东安、坪坝和庙坝等乡(镇)调查,晚疫病发病田块占调查田块的40%,发病田块的病株率为8%~26%,平均病株率为13%。
  1.3发生特点
  2008年我县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发生,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较常年偏低,比2007年偏轻,高海拔较低海拔发生重,收获迟的较收获早的发生重,老品种比脱毒种薯发生重,在系统监测田内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轻于大田普查的田块。
  
  2发病原因分析
  
  2.1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当气候条件适宜时,一般白天平均气温在25℃左右,夜间温度在10℃左右,连续多日阴雨或雾、露天气,马铃薯晚疫病便可暴发,进而大流行。我县2008年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发生,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较常年偏低,比2007年偏轻。综合多种因素分析,一是因为2008年5月中旬以来的气候条件不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二是我们选择的系统监测田的地理位置在海拔780m左右区域,雾露日天气较少,不是十分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另外,低海拔区域的马铃薯播种早,收获早,稍稍错过了不利的气候条件,减少了晚疫病的发生机率。
  2.2栽培管理水平
  偏施氮肥、密度偏大、整地质量差、铲镗不及时、草荒严重、秧苗长势弱、不及时预防也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之一。本站系统调查田农户在栽培管理方面水平较高,底肥施用足,马铃薯生长健壮,抗病力增强。
  2.3品种的抗性
  品种的抗病性差也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我县少部分乡镇还在种植的米拉、巫峡等品种。在系统调查田的农户采用的是抗病的脱毒种薯鄂薯3号和凉薯97。
  2.4初侵染源
  带菌种薯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病薯播到地里后,病菌借助土壤水分在土壤中扩散传播给其他植株,也可以通过耕作、雨水侵染其他植株,形成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对附近植株再侵染,逐渐形成发病中心,然后向四周扩散。病株上的孢子囊落至地面随水进入土壤中,侵染块茎,使薯块染病。在系统调查田块的种薯,一是农户经过了精心的挑选,选用的无病的种薯;二是由于2008年春的雪灾,降低了土壤中病残体的病原菌,降低了初侵染源,减少了发病机率。
  综上所述,我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有高海拔较低海拔发生偏重、收获早的较收获迟的偏重、老品种较脱毒种薯偏重的特点。
  
  3防治措施
  
  3.1选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推广普及抗晚疫病的良种,如鄂马铃薯3号、鄂薯1号、凉薯97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减轻晚疫病对我县马铃薯的危害。
  3.2加强病情的预测预报
  在晚疫病易发病区,田间设立病圃。在常年晚疫病发生季节前仔细观查,当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病后,检查大田或病圃有无中心病株;发现中心病株后,应立即拔除销毁并对中心病株外围及其发病田块进行施药防治,对重病田块,应间隔7d连续施药2~3次,才能控制其流行。
  3.3种薯消毒
  切块时,发现病薯,将切刀用50%福尔马林或5%来苏儿水将刀浸泡消毒,切好的种薯用种薯处理剂拌种消毒灭菌,效果较好,最好用整薯作种薯,减少传染机会。
  3.4改进栽培措施,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秋翻整地,翻深18~22cm,整平耙细;二是科学施肥,增施腐熟的农家肥、磷钾肥,少施氮肥;三是早熟品种催芽,适时早播;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铲镗、深松、灭草,并在收获前1~2周割除地上部茎叶,或用灭生性除草剂(农达、草甘磷)杀灭秧苗,并将植株运出田外。
  3.5药剂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拔除中心病株销毁,并用银法利900~1 125mL/hm2药剂(600~800倍液)对水喷雾,每隔7~10d施药1次,连续2~3次;或用58%甲霜灵锰锌、硫酸铜可湿性粉剂1 500g/hm2,或45%薯瘟消1 500g/hm2对水750~900kg/hm2常规喷雾。
其他文献
摘要 抗优63是由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高产优质高抗白叶枯病杂交中籼稻品种,200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抗优63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抗优6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8-0194-01    抗优63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于1
摘要 分析了淮麦20小麦高产种植经验,安排肥水管理试验示范,归纳总结施肥模式,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准麦20;配方施肥;原则;模式  中图分类号 S147.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0-0202-01    淮麦20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市农科所2002年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小麦新品种,适宜淮北地区种植。该品种近几年在我县生产应用中,表现抗病抗倒
摘要 D奇宝优527是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共同选育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表现出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良好、抗逆性强、米质优等特征。在其高产栽培中,应把握好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及时烤田、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D奇宝优527;烟后稻;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D奇宝优527系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共同选育的三系杂交稻新
鸡腿菇因其长相奇特、口感好、栽培简单、市场价格高等优点,近年来深受广大菇农的喜爱,栽培面积日益增大,又加上其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它也是广大消费者首选菜肴之一。现系统介绍一下鸡腿菇的无公害高效栽培方法及保鲜技术。  1栽培技术  1.1栽培季节  8月下旬播种,9月覆土,10~12月出菇;2月播种,3~5月出菇。  1.2栽培原料及配方  1.2.1栽培原料。棉籽壳、玉米秸、稻草、杂木屑、豆秸、
摘要 2017年12月,中央出台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下称《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根据赔偿义务人的主观过错、经营状况等因素试行分期赔付,探索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分期赔付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赔偿损失责任承担方式的变通履行方式,在常常涉及巨额赔偿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中有特定的法律适用性和社会需求性,通过“放水养鱼”的方式让企业分期赔付高昂的修复费用,既能保证生态环境损害得到救济
摘要 通过“3414”试验,确定淮阴区主要土壤类型水稻主体推广品种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配比,主要土壤类型淤土上,种植水稻最佳施肥量为氮249.8kg/hm2,磷40.8kg/hm2,钾96.6kg/hm2。  关键词 水稻;肥料;测土配方;3414;江苏淮安    淮阴区有耕地面积6.47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3万公顷。为确实掌握我区水稻高产高效施肥方案,我们在全区3种主要土壤类型上,安排了水稻“341
摘 要 我国体育赛事网络转播侵权现象日益严重,极大地损害了市场竞争秩序。法院生效判决均不支持体育赛事节目作为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我国著作权法广播组织权主体应涵盖网络媒体,把著作权法修订送审稿第三章第四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修改为“播放者”,播放者的范围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关键词 广播组织权 网络转播 播放者 播放者权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起源  据中国版权协
摘要 阐述了绥无腥豆1号的特征特性与产量表现,并介绍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早播、播法与密度、科学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收获等,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大豆;绥无腥豆1号;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212-01    绥无腥豆1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199
摘要 U型防渗渠混凝土是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温度、湿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极容易产生裂缝。针对混凝土开裂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U型防渗渠;裂缝;产生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343-01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加大,节水成为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新疆乌鲁木齐
摘要 总结了棚室黄瓜结瓜期常见的10种不良症状的病征,分析了不良症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  关键词 棚室黄瓜;不良症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42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078-01    日光温室黄瓜结瓜期,因受水、肥、气、温、光的影响,往往表现出影响产量的各种不良症状。现将结瓜期常见的10种不良症状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花打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