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绥无腥豆1号的特征特性与产量表现,并介绍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早播、播法与密度、科学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收获等,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大豆;绥无腥豆1号;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212-01
绥无腥豆1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1995年以日本无腥味大豆中育37为母本、绥农10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原代号为绥98-607。2006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1特征特性
绥无腥豆1号为无限结荚习性,分枝力强,株高110cm左右。白花、长叶、灰色茸毛,荚熟呈草黄色。籽粒圆形、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9g左右。蛋白质含量40.77%,脂肪含量19.90%。籽粒中不含脂肪氧化酶L2,无豆腥味,最适合做豆浆食用。该品种生育期120d,需活动积温2 450℃。适应区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2产量表现
1999~200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01.8kg/hm2,较CK合丰25增产3.0%;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54.3kg/hm2,比CK合丰25增产8.1%。该品种在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多年平均产量为2 500kg/hm2左右。
3栽培技术
3.1适时早播
该品种在适应区播种期为4月末至5月上旬。
3.2播法与密度
适宜“垄三”栽培,一般保苗20~23万株/hm2。
3.3科学施肥
适宜中等肥力地块种植。施化肥240kg/hm2,其中磷酸二铵150kg/hm2,尿素45kg/hm2,硫酸钾45kg/hm2。采用分层施肥法,将施肥总量的2/3,即磷酸二铵90kg/hm2,尿素30kg/hm2,硫酸钾30kg/hm2施于种下10~12cm;将施肥总量的1/3,即磷酸二铵60kg/hm2,尿素15kg/hm2,硫酸钾15 kg/hm2施于种下5~6cm。大豆初花期将尿素7.5kg/hm2 磷酸二氢钾1.5kg/hm2,对水500kg喷施叶面。
3.4化学除草
播后苗前除草:用50%乙草胺乳油2 500~3 000mL/hm2,或用90%禾耐斯1 560~2 200mL/hm2加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600g/hm2,或加48%广灭灵乳油800~1 000mL/hm2或加75%广灭灵粉剂15~25g/hm2,或用72%都尔乳油1 500~3 000mL/hm2,对水200kg进行土壤喷雾。茎叶处理:在大豆出苗后,杂草二至四叶期进行防除。防除禾本科杂草用5%精禾草克乳油900~1 500mL/hm2,或用15%精稳杀得乳油750~1 000mL/hm2,或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450mL/hm2,或用6.9%威霸浓乳剂750~900mL/hm2,也可用12.5%拿扑净乳油1 250~1 500mL/hm2对水200kg喷雾。防除阔叶杂草用25%氟磺胺草醚1 000~1 500mL/hm2,或用24%杂草焚水剂1 000~1 500mL/hm2,对水200kg喷雾。
3.5病虫害防治
3.5.1防治灰斑病。在大豆花荚期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 kg/hm2对水450~600kg喷雾进行防治。
3.5.2防治蚜虫。有5%~10%的植株卷叶或有蚜率达50%时,蚜量达1 500头/百株以上,天敌数量很少时,用3%莫比郎乳油600mL/hm2对水300~400kg喷雾,或用10%吡虫啉300 g/hm2对水300~400kg喷雾,还可用1.8%阿维菌素150mL/hm2对水300~400kg喷雾。
3.5.3防治红蜘蛛。当田间有红蜘蛛发生时进行防治,用1.8%阿维菌素150mL/hm2对水300~400kg喷雾。
3.5.4防治大豆食心虫。当成虫发生盛期时,用80%敌敌畏乳油1 500~2 000mL/hm2制成毒棍,每4垄1行,每5m放l根熏蒸。或用菊酯类农药如功夫、来福灵高效氯氰菊酯等200~300mL/hm2对水450~600kg喷雾。
3.5.5防治草地螟。在草地螟大发生达到1头/株时,用菊酯类农药225~300mL/hm2常规喷雾。
3.6田间管理
整个生育期间要做到三铲四趟,后期拿1次大草。
3.7收获
人工收获,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叶片全部落净,籽粒归圆时进行。收割时,要求割茬低,不留荚,割茬高度以不留荚为准,一般为5~6cm。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
4参考文献
[1] 姚卫华.机械化大豆“三垅”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J].大豆通报,2007(5):9-11.
[2] 姚卫华.大豆重迎茬减产控制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J].黑河科技,2001(3):10-15.
[3] 姚卫华.优质大豆寒地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7(6):41-42.
[4] 姚卫华.浅谈大豆持续高产稳产的几点做法[J].上海农业科技,2007(4):85-86.
[5] 袁明.高油大豆嫩丰19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6(8):28-29.
[6] 吴艳茹,王树奎,王洪臻.高油、高蛋白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种子世界,2006(8):46.
关键词 大豆;绥无腥豆1号;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212-01
绥无腥豆1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1995年以日本无腥味大豆中育37为母本、绥农10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原代号为绥98-607。2006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1特征特性
绥无腥豆1号为无限结荚习性,分枝力强,株高110cm左右。白花、长叶、灰色茸毛,荚熟呈草黄色。籽粒圆形、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9g左右。蛋白质含量40.77%,脂肪含量19.90%。籽粒中不含脂肪氧化酶L2,无豆腥味,最适合做豆浆食用。该品种生育期120d,需活动积温2 450℃。适应区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2产量表现
1999~200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01.8kg/hm2,较CK合丰25增产3.0%;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54.3kg/hm2,比CK合丰25增产8.1%。该品种在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多年平均产量为2 500kg/hm2左右。
3栽培技术
3.1适时早播
该品种在适应区播种期为4月末至5月上旬。
3.2播法与密度
适宜“垄三”栽培,一般保苗20~23万株/hm2。
3.3科学施肥
适宜中等肥力地块种植。施化肥240kg/hm2,其中磷酸二铵150kg/hm2,尿素45kg/hm2,硫酸钾45kg/hm2。采用分层施肥法,将施肥总量的2/3,即磷酸二铵90kg/hm2,尿素30kg/hm2,硫酸钾30kg/hm2施于种下10~12cm;将施肥总量的1/3,即磷酸二铵60kg/hm2,尿素15kg/hm2,硫酸钾15 kg/hm2施于种下5~6cm。大豆初花期将尿素7.5kg/hm2 磷酸二氢钾1.5kg/hm2,对水500kg喷施叶面。
3.4化学除草
播后苗前除草:用50%乙草胺乳油2 500~3 000mL/hm2,或用90%禾耐斯1 560~2 200mL/hm2加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600g/hm2,或加48%广灭灵乳油800~1 000mL/hm2或加75%广灭灵粉剂15~25g/hm2,或用72%都尔乳油1 500~3 000mL/hm2,对水200kg进行土壤喷雾。茎叶处理:在大豆出苗后,杂草二至四叶期进行防除。防除禾本科杂草用5%精禾草克乳油900~1 500mL/hm2,或用15%精稳杀得乳油750~1 000mL/hm2,或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450mL/hm2,或用6.9%威霸浓乳剂750~900mL/hm2,也可用12.5%拿扑净乳油1 250~1 500mL/hm2对水200kg喷雾。防除阔叶杂草用25%氟磺胺草醚1 000~1 500mL/hm2,或用24%杂草焚水剂1 000~1 500mL/hm2,对水200kg喷雾。
3.5病虫害防治
3.5.1防治灰斑病。在大豆花荚期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 kg/hm2对水450~600kg喷雾进行防治。
3.5.2防治蚜虫。有5%~10%的植株卷叶或有蚜率达50%时,蚜量达1 500头/百株以上,天敌数量很少时,用3%莫比郎乳油600mL/hm2对水300~400kg喷雾,或用10%吡虫啉300 g/hm2对水300~400kg喷雾,还可用1.8%阿维菌素150mL/hm2对水300~400kg喷雾。
3.5.3防治红蜘蛛。当田间有红蜘蛛发生时进行防治,用1.8%阿维菌素150mL/hm2对水300~400kg喷雾。
3.5.4防治大豆食心虫。当成虫发生盛期时,用80%敌敌畏乳油1 500~2 000mL/hm2制成毒棍,每4垄1行,每5m放l根熏蒸。或用菊酯类农药如功夫、来福灵高效氯氰菊酯等200~300mL/hm2对水450~600kg喷雾。
3.5.5防治草地螟。在草地螟大发生达到1头/株时,用菊酯类农药225~300mL/hm2常规喷雾。
3.6田间管理
整个生育期间要做到三铲四趟,后期拿1次大草。
3.7收获
人工收获,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叶片全部落净,籽粒归圆时进行。收割时,要求割茬低,不留荚,割茬高度以不留荚为准,一般为5~6cm。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
4参考文献
[1] 姚卫华.机械化大豆“三垅”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J].大豆通报,2007(5):9-11.
[2] 姚卫华.大豆重迎茬减产控制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J].黑河科技,2001(3):10-15.
[3] 姚卫华.优质大豆寒地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7(6):41-42.
[4] 姚卫华.浅谈大豆持续高产稳产的几点做法[J].上海农业科技,2007(4):85-86.
[5] 袁明.高油大豆嫩丰19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6(8):28-29.
[6] 吴艳茹,王树奎,王洪臻.高油、高蛋白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种子世界,2006(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