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观”背景下的高中课外阅读策略初探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ue3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语文教育观”是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所谓“大语文”是语文教学领域、范畴的广泛化、扩大化、社会化。用张孝纯先生的话说,语文教学就是“一体两翼”。“一体”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主题,“两翼”是指语文课外学习、社会、语文教育。
  当前,语文教育在“一体”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两翼”方面还不到位。“一体”和“两翼”是语文教育的有机整体,任何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大语文教育观”的实施效果,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当务之急是加强“两翼”,尤其是语文课外的学习。而课外阅读正好可以弥补这样的欠缺,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和维度。因此,课外阅读是践行“大语文教育觀”的得力抓手。
  一、读什么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大多爱读一些唯美的校园文学、神奇的玄幻小说等。这些文字读起来轻松愉悦,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进而产生共鸣。而实际上,这样的文字就像速食快餐。它口感好,滋味足,但是并没有太多的营养供学生吸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视角的拓展,他们更需要读一些有深度有思想有沉淀的文字。小说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一系列“茅盾文学奖”作品,散文如汪曾祺、龙应台、张晓风、白岩松、余秋雨、吴念真等,都是意思、理、趣完美融合的作品。
  阅读,并不只是读书。看演讲、看访谈、看纪录片,都是在阅读。这种阅读的方式更让学生接受和喜欢。看演讲,让学生收获激情和自信;看访谈,让学生深度了解一个人成长过程里的坚持和彷徨;看纪录片,让学生拓展眼界、拥有情怀。“百家讲坛”、“大师”系列、《西南联大行思录》《舌尖上的中国》……都是绝佳的阅读材料。
  阅读,不只靠眼睛,还可以听。看,能去体会书中的含义,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不同的思考,但它是平面的。而听,一来解放了眼睛,二来说话者的语气语调都可以提升你的阅读(更准确的是“听读”)质量。于丹的语言娓娓道来,悠悠叙述,不凌厉锋芒,不恶俗搞笑,不故弄玄虚,很庄重,很舒服。龙应台自己读《目送》,摄人心魄,让人有种绵长又坚韧的温暖。李野默朗读《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小说,声音浑厚而多变,情感充沛而细腻。“蒋勋细说红楼”,立足名著本身,解读世事人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名著的绝世魅力。
  行走,是另一种阅读。如今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也没有了春游秋游的机会。没有了脚踩泥土,随风呼啸的体验,只有教科书的陪伴,学生的成长之路何其苍白!长此以往,即使一片绝美的风景展现在他的面前,他也丧失了欣赏体悟的能力。寒暑假,鼓励学生外出旅行。逢着节假日,鼓励学生走出家门,拥抱大自然,体会民俗风情,这也是一种阅读。
  二、怎么读
  阅读不能功利。一旦心存功利,目光就只会专注于收获。一旦收获微薄,不但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很多事实证明,一旦我们把阅读的目的狭窄化,归结于考试,归结于作文,那么我们的阅读只能走向死胡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激发兴趣最重要。因此,老师上课不经意旁的征博引、同学间相互推荐交流都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点。而任何看来肤浅的内容,都可以经由老师的引领而走向深入。向现象问一问原因,向人物问一问秉性,向事件问一问意义。同学间辩一辩、论一论,再谈一谈各自的可行性的建议。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就水到渠成了。
  用多彩活动搭建阅读展示的平台。凡事无计划不恒久。每学期之初,老师带着学生搞个热热闹闹的学期阅读出征仪式,学生列出自己阅读计划,然后交由各自的成长共同体组长保存并监管执行。老师随机查看阅读进展情况并计入成长共同体积分,奖优罚差。
  “好书我推荐”,既能让学生锻炼演讲能力,又能让学生认真梳理总结自己阅读内容,还能引领其他学生的阅读。片段朗读,分享阅读心得,撰写推荐词,甚至还有延伸阅读的内容。高中生的阅读时间有限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出无限的内容,展示自己的阅读风采,老师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搭建平台。
  “好书大家谈”,这是一个类似于文学沙龙的活动。一般由“课本”延伸到“文本”。 教材中的课文是文本,但作为文本的决不只是教材中的课文。这意味着,老师应该将大量的有价值的充满生命力的文本引入学生的阅读视野,使之成为学生阅读实践的沃土。比如笔者就曾在课堂上组织过“《雷雨》大家谈”“刘项之让我欢喜让我忧”“赵姨娘的悲剧”等一系列讨论沙龙。各抒己见,针锋相对,这样的课堂火花四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鼓励学生走出家门校门,去阅读社会,阅读生活。学生的生活被称为“两点一线”——家门到校门。其实,在笔者看来,是家门到教室门。匆匆忙忙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更没有心情去好好看一看自己的校园。所以,笔者曾经组织学生重新认识校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用脚步丈量校园。学生惊讶,原来平淡无奇的校园这么美。笔者的学校附近有一个规模中等的菜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阅读佳处。“我和菜场有个约会”的活动应运而生。认识食材,学会买菜,体验砍价,体会生活。这次和菜场的“约会”一场成功,催生了一篇又一篇的佳作美文。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成长。心灵的成长需要一份闲适、宁静、从容。读书、听书、看片、行走,不同的阅读方式,同样的体验和收获。我坚信: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地创设阅读氛围,按部就班地推进课外阅读,学生就会有收获。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分析吡格列酮与阿卡波糖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予以盐酸吡格列酮片口服治疗
目前,在网络上已有了上百个web站点,其内容范围跨越了教育、科研、文化事业、金融商业、新闻出版、娱乐、体育等各个领域,其用户群十分庞大。网络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人们在
成人教育的原则是“实际、实用、实效”,当前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人才是人民当中各行各业的有能力的人”“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摘 要】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为指导,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班级与班级、幼儿与环境的多元互动,真正让幼儿在跨班互动中锤炼自我,在与社区内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效互动中获得成长的力量,真正让幼儿教育教学在多元互动中彰显迷人的魅力。  【关键词】  幼儿 互动 互换 发展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教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共同交往、共同发展变化的过程
【摘 要】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需要不断深入改革语文教学,在我国新课程改革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形式也开始出现较大范围的调整以及新的改良。这次课程改革主要是将群文阅读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融合,以此来达到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的教学目的,实现小学语文课堂质的蜕变。小学语文当中的教学重点就是阅读,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帮助教师及学生获得当前语文教学的成功,还可以帮助学生今后语文
目的 对比研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72例不稳定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PFNA组(39例,给予PFNA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