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患肾切取、工作台手术联合机器人自体肾移植术在复杂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shwy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机器人患肾切取、工作台手术联合机器人自体肾移植术治疗复杂肾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7月收治的5例肾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49岁(32~66岁)。中位体质指数25.6 kg/m2(21.1~27.8 kg/m2)。工作台手术前的血肌酐水平为87.2 μmol/L(78.0~88.9 μmol/L)。5例均为双肾多发肿瘤,且对侧肾脏已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拟行工作台手术的患肾为左侧4例,右侧1例;患肾肿瘤均≥2枚;患肾同时合并完全内生型肿瘤、直径>7 cm肿瘤或肾门肿瘤。5例均全麻下行机器人患肾切取、离体工作台肾部分切除联合机器人自体肾移植术。患者先取健侧斜卧位,行机器人患肾切取术,经6 cm绕脐正中切口取出肾脏。肾脏取出后行低温工作台肾肿瘤切除及肾脏重建,然后将肾脏装入塑料袋内并填塞冰屑,塑料袋相应部位剪口显露肾动静脉。最后患者取截石位、头低足高约20°。将塑料袋包裹的自体肾经绕脐切口置入腹腔行机器人自体肾移植术,将肾动静脉分别与右侧髂外动静脉端侧吻合,输尿管与膀胱吻合。4例自体肾置于腹腔,1例自体肾置于右侧髂窝并行腹膜外化。术中移植肾血供恢复前其表面的冰屑均未完全融化,血供恢复后自体肾均即刻泌尿。

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手术总时间460 min(415~645 min),机器人肾脏切取时间120 min(74~300 min),机器人自体肾移植时间135 min(103~163 min),肾脏热缺血时间3 min(1.5~6.0 min),冷缺血时间182 min(135~210 min),复温时间50 min(45~55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100 ml(50~300 ml),术后住院时间6 d(5~9 d)。切除肿瘤数量4枚(2~6枚)。术后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2例,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第7、30天血肌酐水平分别为111.1 μmol/L(87~217.6 μmol/L)和106.1 μmol/L(87.1~172 μmol/L)。术后1个月CT检查均提示自体移植肾功能、形态良好。5例中位随访时间7个月(5.4~11.7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

结论

对于无法在体内原位行肾部分切除术的复杂肾肿瘤患者,机器人患肾切取、工作台手术联合机器人自体肾移植术能完整切除肿瘤、最大限度保留肾功能以及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创伤,使复杂肾肿瘤患者的终极保肾手段变得更加微创和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并制备一株广谱的抗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spA)的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将筛选后的杂交瘤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腹腔,制备腹水抗体。经过硫酸铵沉淀和蛋白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单克隆抗体。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亚型和体外杀伤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获得了一株广谱的识别PspA亚类2、3、4的抗PspA单克隆抗体,对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杀伤率达4
目的通过比较海尔曼螺杆菌(Helicobacter heilmannii,H.heilmannii)感染BALB/c小鼠、C57BL/6小鼠、裸鼠前后以及不同时期胃黏膜IFN-γ、IL-4、IL-10及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确定海尔曼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诱发的免疫应答方式。方法采用小鼠体内传代保存的海尔曼螺杆菌株,分别灌胃3种小鼠,通过胃内接种,使海尔曼螺杆菌定植于小鼠胃内,建立长期
目的研究阿里红粗多糖(FOPS)及其纯化组分(FOPS-a)对RAW264.7巨噬细胞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50、100、200 μg/ml)的FOPS及FOPS-a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24 h,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信号通路中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it
目的分析柯萨奇病毒B组2型(coxsackievirus B2,CVB2)病毒蛋白转染上皮细胞后诱导的免疫应答信号分子特征。方法构建CVB2结构蛋白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16HBE细胞,收集转染后的16HBE细胞培养上清和裂解物。利用RT-Q-PCR技术检测转染后的16HBE细胞中与固有免疫应答相关的信号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ELISPOT检测转染后的16HBE细胞上清和裂解物与T细胞共培养后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对Treg细胞生成和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瘦素基因敲除的ob/ob小鼠和同系野生小鼠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比例、比较ob/ob小鼠和野生鼠脾脏Treg细胞功能的差异;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4+T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观察瘦素对Treg细胞生成和功能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Luminex检测技术分别检测与Treg细胞密切相
目的对一株血液分离的未知致病菌株X1进行鉴定,并对维氏气单胞菌维氏亚种、温和亚种和嗜水气单胞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了解维氏气单胞菌的遗传进化情况。方法未知致病菌X是2016年初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一位住院患者血液中分离所得,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观察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并测序其16S rRNA的方法对X1进行最终鉴定;应用DNAS
目的探讨B7-H3分子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上B7-H3分子蛋白的表达,慢病毒感染A549以干扰B7-H3表达(B7-H3-A549),并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对其进行鉴定;CCK8法测定B7-H3-A549和B7-H3+A549两组细胞的增殖差异;Annexin-PE/PI双染和PI单染后,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变化;Tr
寨卡病毒感染后有可能导致一些严重潜在并发症,如新生儿小头症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因此寨卡疫情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和全球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寨卡病毒感染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血清学检测方法,并对各血清学检测方法应用的优缺点进行综述,旨在为防控寨卡病毒感染流行提供技术参考
流感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病毒的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常导致疫苗株与流行株表面抗原不相匹配,其有效性显著降低。mRNA疫苗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核酸疫苗,基因工程技术和新型递送系统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流感mRNA疫苗的研究进程。mRNA疫苗平台有望成为快速、高效预防流感季节性流行和大流行的有力工具。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小鼠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6~8周龄雌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及IL-17A敲除(IL-17A-/-)小鼠各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RSV组,分别滴鼻接种细胞培养上清或RSV A2病毒液。部分小鼠灌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行炎症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部分小鼠取左肺,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