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破难点 谈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zh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时存在较大的挑战,本文将分析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文章首先概述了“空间与图形”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其次提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即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巧设有趣的数学故事场景、挖掘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以及注重设计感知体验活动;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的注意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
  一、 引言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小学生受理解能力的影响,所以在学习该部分时有较大的困难,这便要求教师选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为小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及实施这些教学策略时的注意点,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方便学生学习这一章节。
  二、 “空间与图形”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章节主要是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物体的几何图形的形状、位置变换等各种关系,来帮助同学更好的认识其生存空间,所以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章节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有重要的作用。受理解能力的影响,小学生很难通过空间图形形象过渡到抽象的思维,如“图形的对称”、“图形的旋转”等等,但是学习“空间与图形”又能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是他们日后学习较为复杂数学的基础,故而需要采取合理的策略对其进行教育。
  三、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一) 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小学生喜欢透过直接的观察接触各种事物,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触觉等进行感知,通过感觉来想象图形,故而在教师教学时候,不能采用“板书”式的教学,而应当较多的运用教具模型,使小学生依据模型来感受。教师在教学时候,可以给每一个学生发放教具模型,教师在教学时候,注意学生触摸的地方,对其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把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例如在讲解“三角形”时候,让学生依据触摸来认识三角形的“∠”以及三角形的“边”,使学生对三角形有初步的认知,从而更好的进行后续的学习。
  (二) 巧设有趣的数学故事场景
  教師在讲解时候需要设置有趣的故事场景,让学生在故事中激发其对空间图形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去进行探究。例如当前《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播,许多小朋友喜欢电视上动画的画面,对其有一定的兴趣,所以在讲解知识时,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一部分,提出问题“喜洋洋想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上种花,但是要先知道该草地的面积才好去买花苗,那么如何计算其面积呢?”用故事来吸引学生。
  (三) 挖掘小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
  小学生虽然认识的事物较少,但是他们平常接触到的事物也比较多,故而教师在教学时候,要充分挖掘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技能,从其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图形”等,从而对图形有一种“亲切感”,最终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的文具盒等,使其认识到这些图形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减少对图形认识的“畏惧”感,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后的教学活动更加顺利。
  (四) 注重设计感知体验活动
  小学生处于由“象形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候要设计一些体验感知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评感觉“折一折”、“比一比”,自己在探索中形成一种大小等逻辑思维,从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当然,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推理,利于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让学生在用不同长度的纸条拼接的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
  四、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的注意点
  (一) 教具模型种类要多样化方便学生感知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具的作用较大,所以在利用教具进行教学时候,必须要注意教具模型种类的多样化以及选用更加适合的教具,这样方能帮助其更好的认识图形。具体来说,教具模型的多样化体现在对“正教具”以及“负教具”的应用,“正教具”能够使学生从中直接了解“概念”,而“负教具”则是与教学内容有相关之处但是并不符合这一“概念”的教具,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相应的概念。例如在让小学生认识“长方形”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以此让其认识“长方形”。
  (二) 注重新旧关系的连接
  在教学中注重新旧关系的连接,会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抓住新旧知识的共同点,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在旧有的知识上,学生能更好的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了解到新知识的特点,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升。另外,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可以组建新知识的结构,使教学效果提升。
  (三) 必须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挖掘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必须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了解其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事物,了解其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也能使其将生活中的知识与数学的具体概念结合起来,从而使联系能力提升,同时也使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另外,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才能从其中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不会排斥该章内容的学习。
  (四) 要让学生学会在探究中推理
  学习“空间与图形”最主要的是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无论是从教学目标上来看还是学生的发展上来看,均需要让学生学会在探究中进行推理,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学生自身的学习上来看,“空间与图形”是对图形最基本的认知,是学生日后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所以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让其简单的认识几个图形便可,应当培养其推理能力,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 结语
  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引导,使小学生加深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认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笔者在文中提出部分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同时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探讨,以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梅.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以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为例[J].学周刊,2016(7):84.
  [2] 王艳林.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6):66-70.
  作者简介:
  李丽云,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我国新课改已实施多年,新的课改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民主化新型师生关系,完善评价机制,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着想。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
目的:大量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机制涉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及胰岛素作用缺陷(胰岛素抵抗)两个方面,其中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摘 要:在中学数学新教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中,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加强重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素养。并且,数学教师需要及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从不同层面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指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能够正确解决,从而进一步的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下文,结合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课堂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与场所,双方能够对知识进行直接互动和快速传递,这就决定即时评价不仅应用时频率较高,还是改善课堂整体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也在应用即时评价,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笔者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部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即时评价;误区;对策  无论是传统的数学教学还是新型的课堂教学
摘 要:数形结合法不仅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因此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笔者在此就数形结合法在求曲线交点个数或求方程的根,以及求最值教学中的应用谈了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教学;应用举例  一、 数形结合在求曲线交点个数或求方程的根教学中的应用  例1 方程lgx=sinx的實根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