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之歌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ong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
  我们幸运地降临人间。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
  前仆后继英勇奋战。
  为天下劳苦大众求解放,
  为子孙后代谋幸福。
  我们知道,
  胜利果实来之不易;
  建立政权跨过万水千山。
  我们在镇压反革命的枪声中鼾睡;
  我们在“三反”“五反”的浪涛中笑喊。
  我们在“反右”的呼喊声中玩耍,
  我们在大跃进的烈火堆里寻欢。
  我们在饥荒的年代里渴望馒头,
  我们在“四清”的风暴中袖手旁观。
  十七年瞬间而过,
  我们喝着狼奶长大。
  嗜血的夲性急剧膨胀,
  一颗火星便可点燃。
  “文革”席卷而来 ,
  我们投身其间。
  在“反修防修”的战线上忘我无畏刺刀见红;
  在打倒“走资派”的冲杀中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扫除一切牛鬼蛇神,
  有我们砸出去的一记铁拳;
  建立新生的革命政权,
  有我们奉献的一块墻砖。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伟大领袖一声号令,
  我们热血沸腾,豪情滿怀。
  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
  哀泣别父母,
  洒泪离故乡。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单薄的身体,
  瘦弱的肩膀,
  我们大都还未成年;
  空虚的心灵,
  苍白的头脑,
  我们其实非常可怜。
  战地斗天,
  换来的是饥肠辘辘;
  苦干实干,
  得到的是坑蒙欺骗。
  该上学的年龄没有书读,
  没有知识却被称做“知识青年”。
  没有人格,没有地位,没有尊严,
  想打就打,
  想骂就骂,
  想捆就捆,
  想关就关……
  一个小村干部
  就可以掌握我们的命运,
  让你俯首帖耳,乖乖就范。
  没有希望,没有前途,没有未来,
  只有煎熬,只有苦撑,只有等待。
  高干子女走了,
  参军、上学、做官,
  平头百姓的娃娃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求人人不理,
  当牛做马苦不堪言。
  难道,
  从井冈山燃起的星星之火,
  要在神州大地熄灭?
  难道,
  抢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子孙后代盼来的却是
  风雷滚滚乌云满天?!
  “我们要回家,
  我们要爸爸妈妈!”
  尽一份子女的责任,
  给家庭增添温暖。
  我们没有辜负革命先辈的期望,
  我们勇挑重担责任在肩。
  我们在各条战线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我们在人生旅途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从知识青年的队伍里,
  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
  走出了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走出了总设计师、总工程师,
  走出了将军司令大学校长,
  走出了工人、农民、教师、军人和其他普通劳动者,
  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的先锋,
  这些都是共和国的脊梁。
  如今,
  我们都已两鬓染霜风烛残年。
  经历过严冬的人,
  最知道春天的珍贵;
  饱受磨难的心灵,
  最懂得珍惜甘甜。
  在余下的日子里,
  我们要好好地过好好地活好好地乐,
  迎着阳光歌唱,
  向着未来飞升,
  我们永远都是生活的强者,
  我们永远都是老青年!
  2019年4月8日初稿
  4月24日改定
其他文献
从前,在一个小村庄,住着一群安居乐业的人,生活在平淡安逸中度过。  村里有一个老人,有一天清晨六点,在路上散步,偶然看到地上有一条旧鞋带。老人弯下腰,仔细地端详那条鞋带,心想:这鞋带虽旧,依然完好,捡回家去,说不定哪一天用得着呀!  老人细心地捡起鞋带,放进自己的裤口袋里。  老人的动作,被远远路过的一位老朋友看见了,他看见老人弯腰端详的样子和把东西塞进裤口袋的动作,就判定:老人一定是捡到钱了,而
一般说来,比喻中的喻体多取自描写的情境之外,依托于规定的情境之中。但也有的比喻是从作者自身所在的环境或作品中人物所在的环境中寻找出恰当的喻体。这种就近取比的比喻方法,不妨叫即兴比喻法,它有两种形式。  一是喻体不取自眼前,但是结合当地风物,缩短了本体与喻体的空间距离,给人一种仍是眼前景物之感。  如《社戏》中的描写:“这一次船头的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
水调歌头  苏 轼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此词是苏轼根据唐代诗人韩愈的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的。词的写作过程是对韩诗“稍加隐括,使就声律”,即按照词牌的格式和声律来“矫制”韩诗,一则增
【摘要】語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用”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语文教学从注重人文性向工具性倾斜的过程。本文从当前语文教学人文性重于工具性,学生只得“意”而忘“言”的现状出发,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语用策略,从真正意义上构建有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家自荐理由:  这篇短篇小说,是根据一位青年的相亲经历创作而成。主人公余逢君是一个理想化的青年,是一个从小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的青年,父母给了他富足的生活,给了他充分的自由。他就是这样一个对社会,对婚姻,对爱情充满理想化的青年。他是现实社会妈宝男的一个典型人物,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他既没有太多的知识和社会经验,有的只是自己对社会的美好想象。当爱情需要牛奶和面包,当婚姻需要门当户对,需要物质与精神都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选材角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因此为文者只有独具慧眼,作文才能独辟蹊径。  打个比方,选材探寻角度,好比选择道路。一般来说,大路顺畅,直道快捷,当然走的人多。人一多,在通天的大路上,你往往会被湮没在人海之中。想要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的个性风采,就必须开拓出别人不走或少走的道路。作文选材角度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选人之
你总是跟随着我、陪伴着我,我却忽视了你的存在,因为我当初一直认为你只是一条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不堪的小狗而已,压根就没想到你竟然能够成为我的知己!  记得我刚进入初中时,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还很不适应。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家原先养的一条灵巧而又漂亮的大黄狗突然离奇失踪。我这独家农户,可不能没有一条狗看家护院呀!果然过了不几天,爸爸不知从哪里带回了一只可怜兮兮的流浪小狗。瘦骨嶙峋,毛色灰不溜秋的,就
【示范引路二】  (2017年湖北襄阳题)  “后盾”,意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生活中,亲朋是后盾;学习上,师长是后盾;行动时,伙伴是后盾。疲惫了,坚持是后盾;失望了,自信是后盾;软弱了,坚强是后盾……请以“后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文章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你是我不及的梦》  剧本:《三毛全集:滚滚红尘》共出版发行作品23部  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  译作:《刹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林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这首小令描写了诗人在秋天漫游江边所见景物,景物随着作者的漫行而移步换形,诗人情感也在起伏荡漾。  “稻粱肥,蒹葭秀”,诗人起笔展现了一派丰收的景象。田地里的稻子和高粱结着累累硕果,肥大沉甸。江边蒹葭苍苍,颀长清秀,楚楚动人。在这片田野里,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