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妮宝贝是一个关于青春的符号,她所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80后”甚至“90后”的读者群,是他们直接造就了安妮宝贝的成功,他们的相遇和结合,没有丝毫的偶然。
安妮宝贝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正是因为她写出了一代人内心的恐惧和脆弱。她并不是在夸大其辞以博得大众关心,只是用一个饱经磨难的成年人的眼光,来告诉青春的我们一个真实的世界,同时提醒我们的上一代要好好反省自己的行为,不要再把一切罪过都归结于我们身上。
因为,悲伤从来都不是大人的权利,丰衣足食也绝对不是幸福的标准。
很多喜欢安妮宝贝的读者都喜欢说,这个女子的文字就像慢慢深入骨髓的毒,无药可解。
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安妮宝贝的文字,甚至不屑,他们认为那是无病呻吟,靡靡之音,它会削弱人们的意志,让你对生活失去希望,感受不到温暖。有时候很多情绪的确是不够现实的,但是它又源自现实。在一座座拥挤喧嚣的城市里,失去真实,失去温暖,失去可靠的情感,浮躁的人们,哪个又不是生活得挣扎而迷茫?
在安妮宝贝最初的几本书中,看到的大多都是些残酷的伤口,没有痊愈的迹象,和生活抗争后惨烈的结局,那些不甘寂寞和平淡的青春都会突然中断,让你无法喘息的感受持续的疼痛,却又有上瘾的感觉,一次又一次轻轻的碰触,沉醉在那样的痛苦中,自我封闭。
例如《告别薇安》和《八月未央》都是些短小精悍的故事。永远相同的主人公遇到不同的问题,选择相同的结局。相信大多数人最喜欢那篇《七月与安生》,这样两个不同类型女孩坚固友情的组合是安妮的一种情结,在此之后的每一本书中都有她们的影子,年少的相伴,成长中选择不同的道路,爱上同一个美好而脆弱的男人,最终同样受到伤害。而我总认为,她们是从安妮身上分裂出来的两个影子,代表她,甚至大多数女孩身体里完全相反的两种性格,正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碰撞和矛盾,造就了成年后不同的女人。
但是还是会归于平静,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激烈叛逆的孩子仍要辛苦的长大。大约安妮是有预想的,或者她希望有一天有一个平静的归宿。在她的第一本书里,《暖暖》和《空城》都有体现,将过往都吞咽甚至掩藏,平静的依靠一个温暖的男人,安静的生活。暖暖真的是一个很忧伤的词,因为听起来内心就会有酸痛。
1998年安妮宝贝从网络出道,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中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网络写手到知名的畅销作家,再到成为一个女儿的妈妈,从起初的激烈到某一天突然的安静,就像她的《蔷薇岛屿》。开始的时候,生活在一段又一段的旅途中追寻生命的真谛,内心也逐渐地成熟和坚定起来。她的书,我们再也无法一口气读完,只能尝试着看了再看,却又上瘾般需要多次的翻看,仿佛我们正在经历她书中所写的一切……
《素年锦时》是安妮宝贝最近的一本文集,最后有一篇短短的小说,孕育了新的生命,孩子带给父母新生、希望、未来,足以抵抗过去的虚无和空洞。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是的,世间任何平常的美好的事情,也就是如此了……
想起童话,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用在为世俗而争吵,不会被欲望诱惑,不会彼此分离,相伴到老。安妮宝贝是不是在写书的时候也这样希望过呢,愿她最终也会获得属于自己的平静和幸福。
安妮宝贝经典段落
不长。不会太长,我永远不知道永远到底有多远。
也许都是很短暂的。
有时候不了解本质的人,是快乐的。而能够假装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却是幸福的。
——《七月和安生》
每个人都是要过下去的,不管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每个人都试图在按照自以为是的幸福标准生活下去。有时候这种感觉过于荒凉。生命只是风中飘零的种子。在时间的旷野里失散。一瞬间就不见了。
——《彼岸花》
就在这一瞬间,所有的符号和问题不翼而飞,屏幕上只剩下一片白雪茫茫的空白。
原来一切真的曾经有过的。
原来一切都是空白。
——《瞬间空白》
幸福是什么?没有谁能够告诉我幸福的正确含义,因为幸福只是幻觉。
不相信爱情。却相信世界的某处有一个人。一直等在那里。只是不知道会何时何地出现。总是快乐而孤独的等着他。也许这样就可以过了一生。
——《末世爱情》
世间诸多细微美好,总是让我内心凄楚,并且起伏不定。而沧桑人事,就算如风浪席卷,一样可以不惧不忧。只是这失望,为何总是无可回避。
——《南方八月》
有些人带来过慰藉,有些人带来过伤害。那些皮肤、发丝、声音、抚摩的气味。那些欲望和诺言的痕迹。那些离开和放弃的记忆。到最后我们总是会发现,感情是最难带来温度的物质。因为它不成形。因为它不持久。所以不值得信赖和依靠。它甚至会变得不可言说。当然我们可以选择清醒而坚强的生活着。也可以选择百折不回地期待和尝试。
——《告别薇安》
高高的悬崖上面,挂满生锈的情人锁。在一块岩石上面,有人用刀刻了海誓山盟。但是人性的脆弱和复杂又如何去面对。
自然的沧桑呢。没有海誓山盟,只有一刻的感动。
——《行走》
随着经历的增加,越来越不喜欢付出代价去做无实质意义的事情。形式已经不需要了。成熟就是不断的抛弃形式去看穿本质。于是心就是这样,走在年龄的前面,老得这样快。与其要牺牲睡眠,顶着冷风,去看一场平淡的日出,更喜欢随性路过的时候邂逅一场日落,并且独自站着凝望它很久。
——《清醒纪》
安妮宝贝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正是因为她写出了一代人内心的恐惧和脆弱。她并不是在夸大其辞以博得大众关心,只是用一个饱经磨难的成年人的眼光,来告诉青春的我们一个真实的世界,同时提醒我们的上一代要好好反省自己的行为,不要再把一切罪过都归结于我们身上。
因为,悲伤从来都不是大人的权利,丰衣足食也绝对不是幸福的标准。
很多喜欢安妮宝贝的读者都喜欢说,这个女子的文字就像慢慢深入骨髓的毒,无药可解。
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安妮宝贝的文字,甚至不屑,他们认为那是无病呻吟,靡靡之音,它会削弱人们的意志,让你对生活失去希望,感受不到温暖。有时候很多情绪的确是不够现实的,但是它又源自现实。在一座座拥挤喧嚣的城市里,失去真实,失去温暖,失去可靠的情感,浮躁的人们,哪个又不是生活得挣扎而迷茫?
在安妮宝贝最初的几本书中,看到的大多都是些残酷的伤口,没有痊愈的迹象,和生活抗争后惨烈的结局,那些不甘寂寞和平淡的青春都会突然中断,让你无法喘息的感受持续的疼痛,却又有上瘾的感觉,一次又一次轻轻的碰触,沉醉在那样的痛苦中,自我封闭。
例如《告别薇安》和《八月未央》都是些短小精悍的故事。永远相同的主人公遇到不同的问题,选择相同的结局。相信大多数人最喜欢那篇《七月与安生》,这样两个不同类型女孩坚固友情的组合是安妮的一种情结,在此之后的每一本书中都有她们的影子,年少的相伴,成长中选择不同的道路,爱上同一个美好而脆弱的男人,最终同样受到伤害。而我总认为,她们是从安妮身上分裂出来的两个影子,代表她,甚至大多数女孩身体里完全相反的两种性格,正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碰撞和矛盾,造就了成年后不同的女人。
但是还是会归于平静,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激烈叛逆的孩子仍要辛苦的长大。大约安妮是有预想的,或者她希望有一天有一个平静的归宿。在她的第一本书里,《暖暖》和《空城》都有体现,将过往都吞咽甚至掩藏,平静的依靠一个温暖的男人,安静的生活。暖暖真的是一个很忧伤的词,因为听起来内心就会有酸痛。
1998年安妮宝贝从网络出道,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中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网络写手到知名的畅销作家,再到成为一个女儿的妈妈,从起初的激烈到某一天突然的安静,就像她的《蔷薇岛屿》。开始的时候,生活在一段又一段的旅途中追寻生命的真谛,内心也逐渐地成熟和坚定起来。她的书,我们再也无法一口气读完,只能尝试着看了再看,却又上瘾般需要多次的翻看,仿佛我们正在经历她书中所写的一切……
《素年锦时》是安妮宝贝最近的一本文集,最后有一篇短短的小说,孕育了新的生命,孩子带给父母新生、希望、未来,足以抵抗过去的虚无和空洞。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是的,世间任何平常的美好的事情,也就是如此了……
想起童话,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用在为世俗而争吵,不会被欲望诱惑,不会彼此分离,相伴到老。安妮宝贝是不是在写书的时候也这样希望过呢,愿她最终也会获得属于自己的平静和幸福。
安妮宝贝经典段落
不长。不会太长,我永远不知道永远到底有多远。
也许都是很短暂的。
有时候不了解本质的人,是快乐的。而能够假装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却是幸福的。
——《七月和安生》
每个人都是要过下去的,不管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每个人都试图在按照自以为是的幸福标准生活下去。有时候这种感觉过于荒凉。生命只是风中飘零的种子。在时间的旷野里失散。一瞬间就不见了。
——《彼岸花》
就在这一瞬间,所有的符号和问题不翼而飞,屏幕上只剩下一片白雪茫茫的空白。
原来一切真的曾经有过的。
原来一切都是空白。
——《瞬间空白》
幸福是什么?没有谁能够告诉我幸福的正确含义,因为幸福只是幻觉。
不相信爱情。却相信世界的某处有一个人。一直等在那里。只是不知道会何时何地出现。总是快乐而孤独的等着他。也许这样就可以过了一生。
——《末世爱情》
世间诸多细微美好,总是让我内心凄楚,并且起伏不定。而沧桑人事,就算如风浪席卷,一样可以不惧不忧。只是这失望,为何总是无可回避。
——《南方八月》
有些人带来过慰藉,有些人带来过伤害。那些皮肤、发丝、声音、抚摩的气味。那些欲望和诺言的痕迹。那些离开和放弃的记忆。到最后我们总是会发现,感情是最难带来温度的物质。因为它不成形。因为它不持久。所以不值得信赖和依靠。它甚至会变得不可言说。当然我们可以选择清醒而坚强的生活着。也可以选择百折不回地期待和尝试。
——《告别薇安》
高高的悬崖上面,挂满生锈的情人锁。在一块岩石上面,有人用刀刻了海誓山盟。但是人性的脆弱和复杂又如何去面对。
自然的沧桑呢。没有海誓山盟,只有一刻的感动。
——《行走》
随着经历的增加,越来越不喜欢付出代价去做无实质意义的事情。形式已经不需要了。成熟就是不断的抛弃形式去看穿本质。于是心就是这样,走在年龄的前面,老得这样快。与其要牺牲睡眠,顶着冷风,去看一场平淡的日出,更喜欢随性路过的时候邂逅一场日落,并且独自站着凝望它很久。
——《清醒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