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西藏工作十几年了,一直担任初中物理教学。一个班中大多都是藏族学生,其汉语基础特别差,有些学生甚至无法用汉语同老师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只有点头和摇头的份。对于这些用本民族语言来思维,而用汉语来听课的学生来说,直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把这些年来对直观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物理学是中学课程中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何提高它的趣味性?我认为直观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学就是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直观教学法具体地讲是应用模型、语言的形象描述、图文、挂图、实物演示、多媒体、现场参观、视频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物理教学中的直观教学主要是通过视觉器官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教学。它的突出特点是形象生动,刺激强度比较大,能给学生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特别是对于这些用本民族语言来思维,而用汉语来听课的学生来说,效果尤为明显。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抓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观手段主要包括板书、图表、模型、演示实验以及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以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的理论思维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也可以用来验证物理中的一些抽象结论。当然,直观教学,它还应包括观察,观即耳闻目睹、察即察言观色,察是观的升华。要想由观发展到观察,必须有教师的耐心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不会观察的人,即使被观察的对象内容十分丰富也看不出什么特征和规律;会观察的人即使被观察的对象十分普通也能看出一些学问。学生具备了观察的能力,才能水到渠成地把科学探究系统展开。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就不可避免的与直观教学进行了融合,进入到物理课堂教学。我们学校已经使用了白板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物理课堂引入了新的境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各种物理现象,在创设课堂情境中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给直观教学提供了足够的便利条件,为直观教学提供了足够多的素材。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了课堂效率。
横比初中几门学科特点,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更为重要,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搞好直观教学呢?我认为首要的是搞好直观教学素材的组织。下面就这方面的不成熟经验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1.组成材料的相似性、相关性。大家都知道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在物理教学中,把抽象的概念、规律,通过直观教学,唤起学生的原有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来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握。因此,在组织直观素材时,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相似性和相关性。
2.组成材料的形象性、生动性。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而组织好直观素材,把教学内容通过直观素材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这对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和启发学生积极思索、探究,是极有帮助的。
3.组成材料的启发性。直观材料的运用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作简单的重复,更要启发学生认识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将有关材料进行合理的分组,以便形成有机整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再经过抽象思维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我们初中物理中引入了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环节。
4.在组成材料时,要注意学生经验性的感知对科学规律的干扰作用。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例如: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不一样,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运动中的物体具有力;大人与小孩互拉,大人的拉力比小孩大等等。这些与所反映的物理规律之间存在“矛盾”。如果不注意解决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感知,教师说的与学生想的就会格格不入。给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带来很大的困难,这样就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有关教学时,要通过实例或演示,揭露经验性的感知与概念、规律的矛盾,从而为进一步接受理解更多的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们有了直观教学的素材和相应的方法,但是初中学生在没有步入物理学大门之前,还是一个顽童,他们认识事物还停留在“眼看为实,耳听为虚”的阶段,如何让他们一开始就乖乖的静下心来,专注学习、思考,深刻体会物理学中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为此我在教学中作过一些简单调研,察觉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有四件事:1. 看老师做实验;2. 自己动手模仿做实验;3. 根据自我理解、自我想象,进行自设实验。4. 在多媒体教室观看原来在实际中由于速度快而无法看清的可以慢放的动画实验。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把直观教学与物理学科特点及规律深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直观教学作为物理探究的前奏,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情趣、思维特征和认知规律。利用直观教学法进行中学物理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亲身感受和感性认识,变相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提高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把握,随即发展为理性认识,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利用好这么多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呢?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和总结,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实验操作的简便性及代价的合理性。2. 能否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能否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进而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可见度很小,不便于学生观察。例如进行磁感应线的投影、测电笔的构造投影。4. 能否突出重难点,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5. 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上所述,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直观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一些经验之谈。不足之处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世界图解.
物理学是中学课程中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何提高它的趣味性?我认为直观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学就是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直观教学法具体地讲是应用模型、语言的形象描述、图文、挂图、实物演示、多媒体、现场参观、视频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物理教学中的直观教学主要是通过视觉器官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教学。它的突出特点是形象生动,刺激强度比较大,能给学生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特别是对于这些用本民族语言来思维,而用汉语来听课的学生来说,效果尤为明显。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抓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观手段主要包括板书、图表、模型、演示实验以及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以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的理论思维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也可以用来验证物理中的一些抽象结论。当然,直观教学,它还应包括观察,观即耳闻目睹、察即察言观色,察是观的升华。要想由观发展到观察,必须有教师的耐心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不会观察的人,即使被观察的对象内容十分丰富也看不出什么特征和规律;会观察的人即使被观察的对象十分普通也能看出一些学问。学生具备了观察的能力,才能水到渠成地把科学探究系统展开。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就不可避免的与直观教学进行了融合,进入到物理课堂教学。我们学校已经使用了白板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物理课堂引入了新的境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各种物理现象,在创设课堂情境中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给直观教学提供了足够的便利条件,为直观教学提供了足够多的素材。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了课堂效率。
横比初中几门学科特点,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更为重要,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搞好直观教学呢?我认为首要的是搞好直观教学素材的组织。下面就这方面的不成熟经验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1.组成材料的相似性、相关性。大家都知道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在物理教学中,把抽象的概念、规律,通过直观教学,唤起学生的原有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来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握。因此,在组织直观素材时,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相似性和相关性。
2.组成材料的形象性、生动性。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而组织好直观素材,把教学内容通过直观素材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这对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和启发学生积极思索、探究,是极有帮助的。
3.组成材料的启发性。直观材料的运用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作简单的重复,更要启发学生认识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将有关材料进行合理的分组,以便形成有机整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再经过抽象思维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我们初中物理中引入了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环节。
4.在组成材料时,要注意学生经验性的感知对科学规律的干扰作用。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例如: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不一样,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运动中的物体具有力;大人与小孩互拉,大人的拉力比小孩大等等。这些与所反映的物理规律之间存在“矛盾”。如果不注意解决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感知,教师说的与学生想的就会格格不入。给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带来很大的困难,这样就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有关教学时,要通过实例或演示,揭露经验性的感知与概念、规律的矛盾,从而为进一步接受理解更多的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们有了直观教学的素材和相应的方法,但是初中学生在没有步入物理学大门之前,还是一个顽童,他们认识事物还停留在“眼看为实,耳听为虚”的阶段,如何让他们一开始就乖乖的静下心来,专注学习、思考,深刻体会物理学中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为此我在教学中作过一些简单调研,察觉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有四件事:1. 看老师做实验;2. 自己动手模仿做实验;3. 根据自我理解、自我想象,进行自设实验。4. 在多媒体教室观看原来在实际中由于速度快而无法看清的可以慢放的动画实验。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把直观教学与物理学科特点及规律深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直观教学作为物理探究的前奏,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情趣、思维特征和认知规律。利用直观教学法进行中学物理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亲身感受和感性认识,变相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提高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把握,随即发展为理性认识,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利用好这么多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呢?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和总结,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实验操作的简便性及代价的合理性。2. 能否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能否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进而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可见度很小,不便于学生观察。例如进行磁感应线的投影、测电笔的构造投影。4. 能否突出重难点,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5. 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上所述,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直观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一些经验之谈。不足之处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世界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