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观念探讨中医药应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组学研究被誉为“后基因组学”,其研究内容以探究生物体内细胞、组织及体液内所有蛋白质的组成、表达与组合蛋白质功能模式为主,这种研究方式不仅以探查蛋白质组的功能,表达及相互作用为目的 ,也与中医药“整体观念”相契合.文章从“整体观念”人手,通过综述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内涵以及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医证候、经典方剂、中药机制等取得的进展,探讨中医药应用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的意义与作用,以期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江杨清教授认为口疮与心脾密切相关,临证还应兼顾肾乃至其他脏腑,成因主为火热,辨证时当分清实热与虚热,治疗以清热为本.辨证时还应注意部分上热下寒之证,临床亦不少见,治疗上应当注重寒热相济;尚有少量患者伴见气虚脾弱之象,当用平补益气,少加清解、反佐辛热之法.在确立治疗大法后,凉血化瘀药的使用往往能彰显疗效,颇具特色.
二加龙骨汤载于《小品方》,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变方.原记载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临床依据症状反应,以先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应用本方治疗男科、妇科及其他各科疾病归属于少阴阳明合病者,尤其治疗早泄疗效较好.该方愈病机制,依据胡冯经方医学体系,认为主在解少阴之表,同时清阳明里热,从而解除表虚不固,敛浮热止自汗、盗汗,而促使津血再生,同时强壮人体机能之沉衰.突破了既往“肾气不固”的传统观念,从而为辨治早泄提供了另一条辨证思路.
舌针疗法,是用毫针刺激舌体上的特定穴位,以治疗相应病症的方法;《黄帝内经》已有舌针治病的记载.文章简介舌针源流、管氏舌针疗法的创立与发展;论述舌针的理论,阐述管氏舌穴分布的《易经》理论依据,介绍管氏基础舌穴的名称及主治、管氏舌针针刺手法、管氏舌针的配穴方法、舌针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介绍管氏舌针临床应用经验,探讨管氏舌针的渊源和学术特点.
文章介绍董氏儿科运用膏方调治小儿慢性虚损性疾病的临证经验.主要从补偏救弊、平衡阴阳,调补五脏、脾胃为要,用药轻灵、补而勿过3个方面进行介绍,强调辨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选方、配伍切合小儿生理与病理特点.并附医案3则,以飨同道.
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同样是现代化最为迫切的关键时期,把握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是攸关中医体系完整和根本特征的关键核心,现代化的策略和方法将决定此关键核心.文章基于中医发展历史和当前发展环境提出现代化的“四阶段”论,即继承、学习、创新和引领阶段,分别应采取“古为今用,化古为今”、“西为中用,化西为中”、“今为医用,化今为医”、“中为今用,化中为今”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能保证中医源活流清,持续发展.“四阶段”论在现代化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认为是先后进行的线性承接关系,但在中医现代化这一伟大
文章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中医学“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和现代心理学中“生理-心理一体生命观”的相关内容,探究二者对意识认识的异同.首先,从人体生命观、意识的特性及调控意识的方法3个方面分析了二者对意识认识的相似性:二者均认为意识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二者均认为意识具有流动性和纯净性;二者均使用内求法调控意识.其次,从意识的生物学基础,及意识与生命体链接的媒介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前者认为主要的生物学基础主要是脏腑,并认为气是联系形神的媒介;而后者的生物学基础为脑和神经.最后,
皮部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素问·皮部论》就有专篇论述.皮部位于人体表层,是局部望诊的重要观察内容.在整体观念思维下,皮部与肺卫是有机的整体,与脏腑经络是内外的统一.皮部与气血、营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根据其色泽、形态、部位的局部变化,可以辨识程度、病位、病性的整体状态,使局部望诊的“司外揣内”成为可能,也为局部望诊的皮部脏腑分区提供了理论支撑.
目的:编制气虚血瘀证诊断量表.方法: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及专家经验,形成气虚血瘀证诊断量表条目池;通过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横断面临床数据采集,综合区分度法、相关系数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等进行条目筛选;以专家赋分作为量表条目权重,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形成气虚血瘀证诊断量表.结果:气虚血瘀证诊断量表中包括16个条目,当得分≥20分时,气虚血瘀证诊断成立,量表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80.4%.结论:气虚血瘀证诊断量表敏感度、特异度表现良好,可满足临床及科研使用,其编制思路及方法可为证病结合的复合证候量表的
宋氏妇科是起源于唐代流传至今的妇科流派,宋世华是宋氏妇科第38代传人,秉承家学,继承宋氏女科的学术思想,对胎漏、胎动不安有深刻认识,在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文章对其用药特点进行总结,总结其运用炭类止血药配伍特点、运用奇经药的特色、固护脾胃之气的饮食指导及用药特点,以及其安胎养胎的学术思想特色,为临床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提供参考.
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癌毒是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流注”是大肠癌转移的核心病机,“正气亏虚”是大肠癌转移的内在原因,“湿热瘀毒互结”是大肠癌转移的必要条件.大肠癌转移的主要病理因素包括虚、毒、湿、热、瘀,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癌毒流注,湿热瘀毒互结”,治疗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原则,主要治法包括益气扶正、抗癌解毒、清热化湿、祛瘀散结、疏肝宣肺.文章探讨运用癌毒病机理论辨治大肠癌转移,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