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實践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实验教学;对照实验
新高考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日益关注核心素养的作用与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地理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地理实践力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以及灵活运用有着关键作用,因此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而地理实验教学是有效途径之一。
一、 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高中地理的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和素养的落地生根都要学生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地理解、领会、感悟,并学以致用,因此地理实践能力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
培养地理实践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为主体,要根据活动目的,制定计划,准备材料,组织实施,解决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获得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培养地理实践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地理实践中需要运用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而在地理实践中又进一步巩固理解了地理知识与地理规律,提高了学习能力。同时,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人地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 实验教学在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作用
首先,激发学习兴趣。地理实验通过使用一定实验设备及器材,展示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及其变化过程,具有直观、形象、感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实验教学强调演示与参与,能够有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得出结论,激发学习的乐趣。
其次,发展地理实践力。地理实验会带给学生一定的冲击力,从而增加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地理知识,掌握科学原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发展地理实践力。
再次,提升综合素养。在实验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归纳等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想象、假设实验结果等环节,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 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风力作用实验演示为例
(一)传统方案设计
【实验目的】模拟自然界中风的侵蚀、搬运、沉积现象
【实验用材】用PVC制成的风箱、可调控风速的电吹风1只(或鼓风机1台)、大小不均的砂粒、若干大小不一的岩石
【实验步骤】
(1)在进风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吹风向里吹风。观察并记录实验的变化过程。(2)改变风速,重复以上过程。(3)在箱中放置大小不一的岩石块充当障碍物。再观察实验的结果与以上过程有何不同。
【实验现象】
(1)进风口处的砂粒不断减少,尤其是细小颗粒的砂粒,说明该处的砂粒不断被侵蚀掉。(2)风箱中,可见沙尘从敞开一侧的箱壁飘散而去,若加大风速,甚至可以“飞沙走石”,从而观察到风力搬运过程。(3)在充当障碍物的岩石块旁不断有砂粒遇阻沉积下来,形象地再现风力沉积现象。
【实验结论】在对照实验中,可发现:
(1)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2)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不足之处】变量较单一,与真实环境相差较多,实验演示应尽量模拟真实情境的地理问题,应引入多变量进行较复杂的实验模拟,此外还应注意过程性动态现象的分析。
(二)改进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方案的不足之处,引入“植被覆盖率”“土壤湿度”“风力”等变量进行实验演示。
【实验用材】除上述原有实验器材外,新增若干天然草皮、容量2L的喷壶1只。
【实验过程与结论分析】
(1)通过改变变量一“植被覆盖率”的参数,采用电吹风相同的风速档位,在三个对照组中进行实验演示,分析植被覆盖率对风力沉积作用的影响。
在对照试验中发现:草地既具有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保护土壤,减少起沙的作用,又能够拦截沙尘,阻滞沉积形成沙丘的作用。
(2)接下来,先后通过“土壤湿度”“风力”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发现:干燥的地表相对容易起沙,地表湿润时相对不容易遭受侵蚀;随着风力的加强,沙源地的侵蚀现象越明显,细小颗粒物易被侵蚀,同时沙尘沉降的距离也越远。
【改进方案优点】
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力求通过实验求证突破疑点。改进实验环节增加多个自变量,更加接近真实环境中的风沙活动的形成机理,让实验更加科学、规范、有效,使学生能接受更全面规范地科学探究的熏陶,更系统、详实、动态地认识和分析风沙活动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总之,地理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或自己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理解地理原理与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丁志军.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解读与教学实施策略[J].地理教育,2019(6).
作者简介:
林志辉,黄剑平,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实验教学;对照实验
新高考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日益关注核心素养的作用与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地理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地理实践力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以及灵活运用有着关键作用,因此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而地理实验教学是有效途径之一。
一、 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高中地理的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和素养的落地生根都要学生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地理解、领会、感悟,并学以致用,因此地理实践能力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
培养地理实践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为主体,要根据活动目的,制定计划,准备材料,组织实施,解决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获得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培养地理实践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地理实践中需要运用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而在地理实践中又进一步巩固理解了地理知识与地理规律,提高了学习能力。同时,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人地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 实验教学在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作用
首先,激发学习兴趣。地理实验通过使用一定实验设备及器材,展示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及其变化过程,具有直观、形象、感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实验教学强调演示与参与,能够有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得出结论,激发学习的乐趣。
其次,发展地理实践力。地理实验会带给学生一定的冲击力,从而增加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地理知识,掌握科学原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发展地理实践力。
再次,提升综合素养。在实验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归纳等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想象、假设实验结果等环节,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 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风力作用实验演示为例
(一)传统方案设计
【实验目的】模拟自然界中风的侵蚀、搬运、沉积现象
【实验用材】用PVC制成的风箱、可调控风速的电吹风1只(或鼓风机1台)、大小不均的砂粒、若干大小不一的岩石
【实验步骤】
(1)在进风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吹风向里吹风。观察并记录实验的变化过程。(2)改变风速,重复以上过程。(3)在箱中放置大小不一的岩石块充当障碍物。再观察实验的结果与以上过程有何不同。
【实验现象】
(1)进风口处的砂粒不断减少,尤其是细小颗粒的砂粒,说明该处的砂粒不断被侵蚀掉。(2)风箱中,可见沙尘从敞开一侧的箱壁飘散而去,若加大风速,甚至可以“飞沙走石”,从而观察到风力搬运过程。(3)在充当障碍物的岩石块旁不断有砂粒遇阻沉积下来,形象地再现风力沉积现象。
【实验结论】在对照实验中,可发现:
(1)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2)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不足之处】变量较单一,与真实环境相差较多,实验演示应尽量模拟真实情境的地理问题,应引入多变量进行较复杂的实验模拟,此外还应注意过程性动态现象的分析。
(二)改进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方案的不足之处,引入“植被覆盖率”“土壤湿度”“风力”等变量进行实验演示。
【实验用材】除上述原有实验器材外,新增若干天然草皮、容量2L的喷壶1只。
【实验过程与结论分析】
(1)通过改变变量一“植被覆盖率”的参数,采用电吹风相同的风速档位,在三个对照组中进行实验演示,分析植被覆盖率对风力沉积作用的影响。
在对照试验中发现:草地既具有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保护土壤,减少起沙的作用,又能够拦截沙尘,阻滞沉积形成沙丘的作用。
(2)接下来,先后通过“土壤湿度”“风力”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发现:干燥的地表相对容易起沙,地表湿润时相对不容易遭受侵蚀;随着风力的加强,沙源地的侵蚀现象越明显,细小颗粒物易被侵蚀,同时沙尘沉降的距离也越远。
【改进方案优点】
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力求通过实验求证突破疑点。改进实验环节增加多个自变量,更加接近真实环境中的风沙活动的形成机理,让实验更加科学、规范、有效,使学生能接受更全面规范地科学探究的熏陶,更系统、详实、动态地认识和分析风沙活动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总之,地理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或自己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理解地理原理与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丁志军.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解读与教学实施策略[J].地理教育,2019(6).
作者简介:
林志辉,黄剑平,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