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数——优雅女人的典范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诗词大会》中,粉丝用一首诗来形容董卿: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若有诗书藏在心,撷来芳华成至真。
  意思就是,一个女人的花容月貌会被时光带走,绚烂的青春,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生都不褪色的,唯有那永不凋谢的芬芳气质。
  然而董卿却说:我认为陈数才是优雅女人的典范。
  一直以为这不过是对陈数的谦词,直到在微博上看到陈数参加朋友婚礼的一张照片。
  画面中的陈数,坐姿优雅,气质卓群,像是一张精美绝伦的油画,自成一道风景,让人很难注意到其实她已经40多岁了。
  张爱玲曾说:真正的美人不会老去,只会死去。变老,从不该意味缺失的女性魅力,真正的美人,即使年龄不再年轻,但经过岁月洗礼而沉淀下来的气质,愈发醇厚。
  陈数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是《新上海滩》中的方艳芸,风姿绰约,妩媚多情。然而那时候的陈数已经30岁了。
  都说中国的影视业残酷,到了30岁的女演员大多只可以出演妈妈、婆婆类的角色,但陈数却可以跳出条条框框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倒不是说她背后的资源好,而是一般女人只能凭借年龄优势演一些少女角色。但过了30岁之后,影视剧中大部分角色都不适合了。
  有人说,保持年轻的秘诀就是,保持天真,保持成长。陈数就是这样女人。在她20岁时,学习舞蹈的她第一次接触到了演戏,但在那一天起,她就决定当演员,不当舞蹈家。
  可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来讲,决心当演员无异于把自己前20年人生归零,从新开始。而那时候的陈数只要再在剧团待几年,就会分一套房。在眼前的既得利益与未知的未来相比,陈数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她说:“房子,我可以自己努力,自己买。现在去上学,是最好的时间,不可以再晚了。”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总会有大大小小无数选择,但不是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在梦想和现实的选择之中迷茫,选择梦想就要放弃现有的舒适,所以大多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眼前的苟且,忘记了诗和远方。
  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对命运大声呐喊: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要去追求我的理想。
  陈数就是这样的少数人。而就是这样的少数人,才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和历史,改变了人群的方向。但空梦想不够,还要有实现梦想所匹配的能力。当时陈数已经当舞蹈演员多年,文化课拉下了太多太多。很可能达不到中央戏剧学院的入学分数线。于是她把自己关在学校9个多月,上学,记笔记,把自己曾经丢失的课本重新捡起。最终高考成绩出来了,陈数的文化成绩比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分数整整高了170多分,如愿以偿地进入学校学习。
  但中戏毕业之后,陈数的演员之路并不顺畅。在拍了几部电视剧之后,反响并没有预料之中的热烈。再没有好作品,她就要被这个行业淘汰了。为此,陈数苦恼不已,直到有一天,有一位朋友对陈数说:你很适合年代戏。
  朋友的话让陈数重新燃起了希望,当时存款并不多的她,毅然决然地拿出了自己半年的收入,为自己拍了一组旗袍写真。并把自己的照片发到各个剧组为自己争取机会。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后来这组照片被《新上海滩》剧组看中,邀请她来饰演交际花方艳芸。
  而这一年,距离当初决定成为演员那天,整整过去了10年。
  都说成功是少数人,但从陈数身上,我看到了她的魄力:只要有一丝希望成功,那我就拼尽全力努力。
  陈数的勇敢在于在每次人生面临重大选择时,陈数都能够无谓的遵循自我内心做出选择。
  从一开始的东方歌舞团退团,到花费大半年的积蓄拍一组写真。每一次的选择看起来都不是最明智的,但她无畏。
  她一直逼自己走出人生的舒适区,让自己在未知的领域摸爬滚打,摔跤啃泥,凡是打不死她的,都使她更强大。
  陈数的作品不多,自己也不是个工作狂,她坦言:拍戏就是要尽情燃烧自己,每演一部戏对我消耗都很大,如果我不能够有调整期的话,那就是快速把我烧光了。
  陈数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在《朗读者》现场,为儿子,也为自己朗读了一篇文章: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如果你有足够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户而周游世界,身无分文而腰缠万贯。
  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生命的魅力,在于使其逐步走向厚重的過程。
  所以陈数每走一段路,就回过头等一等,怕自己肉体行走的太快,灵魂没有跟来。更怕自己走的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谈及现在的生活,陈数说很满足。
  “最好是一天都不用出门,吃完早饭做点家务,天气好可以去运动,不好就在家里练瑜伽,还有发呆喝茶,一天能做一件事情足以。”
  像陈数这样的女人,岁月于她,只能是锦上添花,她的优雅,她的韵味之美,只会教时光沉淀的更加醇美。
  如果将来我们都能成为像她这样智慧知性,优雅又解风情的女人,又何愁老之将至?
其他文献
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如何在陌生环境中看懂人心?职场新人怎样看明白公司的人际圈子?  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有效的说服方式也要“攻心为上”。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表层心理和深层心理。不论多么誠实,多么爽快的人,都有深层心理。“攻心为上”要针对对方的深层心理,切不可被对方表面的言词、态度所蒙蔽。  人心虽然难以捉摸,但是言行举止始终受到内心的支配,通过分析、思考就可以透过
期刊
快一年了没有写过一篇散文,一篇随笔,心中总觉得有些失落。也不光是没写,今年看的书也少于往年。大儿子回大学前,问我是不是今年看书少了?我说是!一是一个长篇需要的精力太大,再有就是自己感觉在很多的时候,已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大儿子说我不应该这样想,否则心态一老,就真的会觉得老了。  儿子回大学后,我买来两本散文试着看,想让自己静下心来。在这初秋之上,若是真能静下心了,多读几本好书,也算是给自己有一个好的
期刊
你在工作的时候,有没有留心过周边的环境和物品呢?比如说,在集中办公区域办公的你,看一看周围的办公桌,有没有把桌子整理得特别干净整洁的同事呢?再看一看你自己的办公桌,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小装饰品或者已经很久没有用的文件夹在无意中占据了你大量的办公空间呢?会不会在终于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要把它拿出来的时候,桌上出现了大雪崩式的混乱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通过整理工作中的物品来达到断舍离的效果。断舍
期刊
2017年九月的某一天,我与一个阿拉伯人站在橄榄山的山头,看太阳正一点点消失在圣城的那端。“中东的所有争端,所有战争,都不过是因为那一片土地。”他的声音中带着些感伤,又有股如冬日般的平和与安然。“我甚至认为,the whole world is for this place.”他转过头,冲我笑笑。  以色列夏日的炎热在此时尚未完全褪去,耳边有阵阵微热的风拂过。我们面朝最后几分钟的太阳,久久望着不远
期刊
早晨的阳光,从稀疏的树枝缝隙间照射过来,明媚中渗透着清冷。这种清冷,让人感受不到有丝毫的寒意。她温温的,柔柔的,恰似早春轻轻吹拂的杨柳风,总给人以舒心、爽朗的甜美感觉。  当你还傲立于霜雪的枝头,绽放着迷人的娇颜,吐纳芬芳的时候;当你还在为华美的姿容而自豪、陶醉的时候;当你还在为自己飘逸的醇芳而欣慰、怡然的候,为什么不停下急促的脚步,仔细地思忖一下,当自己零落之后为大地留下什么呢?  惧寒怕冻,仍
期刊
一  如果把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帝王放在一起排队来个综合考察的话,哪一个气度最恢弘、气魄最宏大、眼界最深远、为人最洒脱、智谋最高超、用人最大胆、政绩最突出、军功最显赫?感情最丰富、影响最久远?我认为唐太宗李世民应当排在第一名。  虽然他只活了五十岁,放在现在看那绝对是英年早逝,可他在位二十三年间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这句曾流行一时的歌词
期刊
我们对年龄的焦虑感一直都有,年轻时惧怕衰老,中年时抗拒泥沙俱下的灰頹,老年时担心失能,好像我们真的一直在与时间交手而又不占上风。其实,女人真正的力量与智慧正是从岁月的积淀中得来。你可以跳出年龄的框框,换个思路来看待年年递增的岁数,把年龄活成资本和气质,并享受因岁月累积而更丰沛的底蕴,那是更灿烂的芳华。
期刊
許晴是一个年龄越大越迷人的女星。  许晴今年已经48岁了,但岁月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让48岁的许晴看起来如18岁少女一般明朗。  如今的许晴女人味十足,从骨子散发出一种迷人的气息,可这么美好的她却无人敢娶!  许晴可以说是东方美女的代表,她的身上完美展示了东方女性的韵味 ,而尽管如今的她已经年近50,但是她的颜值和气质依然是相当之高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笑傲江湖》
期刊
最近,董卿携手新一季的《朗读者》重返银幕。  她身穿白色西装,干净利落的短发,精致的妆容,优雅得没有一点岁月感,在舞台上面露微笑:“时隔一年,不知道大家过得怎样,是否别来无恙。”  在第一期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姚明朗读了海明威的《真实的高贵》,那是我年轻时最喜欢的作品,其中有一句话,让我惦记了好多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今天要说的女
期刊
我现在越来越喜欢有些女明星的“人设”,比如自律之于孙俪,气质之于董卿。  我一直很欣赏董卿身上的气质人设,也在琢磨着董卿式气质的养成术。  在我眼里,董卿有气质到什么地步呢?  气质,是一个人走入你的视野当中,你可能还没看清楚她的外表,你就发自心底地觉得赏心悦目。仪态美:态浓意远淑且真  就算在一众站姿标准、仪态优美的主持人中,董卿依然自带吸睛模式。  为董卿设计制作过春晚礼服的郭培曾说过,做衣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