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美到没有岁月感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董卿携手新一季的《朗读者》重返银幕。
  她身穿白色西装,干净利落的短发,精致的妆容,优雅得没有一点岁月感,在舞台上面露微笑:“时隔一年,不知道大家过得怎样,是否别来无恙。”
  在第一期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姚明朗读了海明威的《真实的高贵》,那是我年轻时最喜欢的作品,其中有一句话,让我惦记了好多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今天要说的女主角,董卿。

关于文化底蕴


  “主持人应该是文人而不是演员”
  董卿从浙江台到上海台,从央视的边缘到央视的核心,她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得来的。
  在上海台她已经做的很好了,她却不甘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抛下上海安定的工作优越的生活只身前往北京。
  在北京她也经历过所有北漂族的失落痛哭迷茫时期,她说她初到北京来时除了长安街其他一概不知,房子是租来的,也没有心思装饰。一个月也就四五期节目还集中录完,剩下的二十多天没事干。
  一开始她会飞回上海,后来她强迫自己留在北京,没工作的时候就读书充实自己。她说那时她内心也会惶恐不安,一切都是未知的,根本不知道两年后自己会上春晚。就是知道自己放弃了什么,但还要咬牙坚持着。她的坚持与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她的才华被央视三套的主任发现并得以重用。



  从那以后她在事业上一次又一次的取得惊人的成绩并不断登上事业的高峰直至巅峰。她说成功往往出现在你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但她坚持住了!
  前段时间看到有媒体问:“这两年,您又火了,您怎么看大家对您的评价?”董卿说:“大家可千万不要把我神化了......我也累过哭过。”
  在2010年元宵晚会上,董卿误把欧阳修的名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的“昼”念成“书”。
  剧作家魏明伦发现后第一时间通报给媒体,为董卿纠错。一时间网友纷纷指责董卿,董卿马上向魏明伦发送致歉信,同时也公开致歉。
  也是因为这件事,董卿明白自己的知识底蕴还远远不够,于是她决定,在事业高峰期来了个“急刹车”,暂别央视去美国南加州大学做访问学者。
  她的离开不是为了挂个虚名,而且为了重新思考,在异国他乡,没有媒体关注,没有被盯紧的目光。她按点上课,课余时间整日待在图书馆,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重拾中国古典名著与诗词佳话。
  两年后,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很多人以为董卿只是普通走流程的主持人,没想到她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
  我印象最深刻是,当台下名家研究李贺诗词时,念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董卿信手拈来:“月如无恨月长圆。”
  选手遗憾退场时,董卿送上一句陆游的:“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当有一位选手提及父亲是盲人时,董卿引用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诗给选手祝福:“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那时无数观众怀疑董卿有提词器,但是后来确凿没有,让人由不得钦佩一番。《诗词大会》上有一位选手赞美董卿“美得清新隽永”:“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
  多年前的那个错误,更让她明白:“主持人应该是文人而不是演员,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这些年,她更是定下每天睡前必须看书一小时的规则,在这条路上,她一直默默前行着。


关于社交礼仪


  “脸好不好看其实没那么重要”
  曾有媒体点评董卿:“完美的诠释了中国传统的‘知书达礼’”,其实早在2009年央视春晚上,董卿也曾有过失误。
  她在相声《五官新说》出场报幕时,将“有请马(季)先生的儿子马东”错说成了“有请马先生的儿子马季”,并且未察觉。晚会后董卿知道自己的过错时,瞬间眼泪夺眶而出,因为,记住他人的名字是最基本的尊重。那段时间,董卿就遭到了来自各地网友和观众的批评。
  董卿诚恳向导演组郎和马季父子两道歉,元宵晚会时,董卿再一次向马东和全国观众道歉。
  这给董卿一个赤裸裸的教训,每次想起都羞愧不已,从此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了。对每一位嘉宾的名字都反复牢记,还尽可能去提前了解、照顾嘉宾。
  作家毕飞宇是《朗读者》的嘉宾,导演组告诉他朗读前与董卿的对话是八分钟,结果那天结束时他才发现与董卿聊了一个多小时,而整个过程董卿完全没有打断他。毕飞宇坦白,自己是泪点低的人,那天对话好几次都在想哭的情绪边缘,可是董卿却理性地不去推动他的泪点。
  后來毕飞宇说:“我很感谢董卿,她没有把她的嘉宾推向窘境,她不会为了节目牺牲和她对话的人。”
  每次与嘉宾聊天时,董卿总会习惯将身子前倾,因为这是倾听的姿态,但是为了让她的脸更好看些,灯光师会举起写着“坐回去”的大纸板,但董卿是不顾的,她说:“脸好不好看没那么重要。”当嘉宾许渊冲老先生来时,董卿更是很   自然地選择了蹲跪着与老先生对话。
  康震曾评价董卿:“ ‘杏花春雨江南’中的‘春雨江南’比较贴合她。”因为每次与董卿交谈都很舒服,她善解人意,体贴周到,让人如沐春风。确实,作为一位媒体人,董卿仿佛永远是“知性美”的典范,她也曾有不周到的地方,但是她始终完善自己,争取做到最好。

关于自我提升


  “我见过北京后半夜各个时段的样子”
  两年前,董卿发现自己做节目越来越没有激情,甚至能用以前的经验去处理一切事情,自己的水平停滞不前。于是她主动揽下一档文化节目的“制片人”一职。
  成为一个制片人,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要开策划会、确定方案、回报编委会,再经过各级审查,寻找投资方、嘉宾,申请、搭建演播厅,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董卿亲自着手。
  她曾经跪在演播厅的地板上,反复翻看铺了一大厅的建材,用手一遍遍擦拭,挑选合适搭舞台的材料;录制完节目后要负责后期制作,她不仅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城,“还见过北京后半夜各个时段的样子。”
  董卿用一句话概括制作的艰难:“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
  她有一把蓝色的小镊子,以前用用来拔眉毛的,但是董卿成为制作人这一年,那把小镊子用来拔白头发。常常早上醒来照镜子,又会发现一两跟白头发在额前冒出来,它们仿佛是身体派来的使者,告诉董卿:“你身体不行了,你不能这样。"可是董卿坚定地回应:“我必须这样。”
  那两年各大电视台的综艺非常多,一档文化类综艺是怎么也不被人看好的,结果没想到播出后大受欢迎,在豆瓣上还曾拿到9.3分的高分。
  那段时间,董卿又一次被搬上各大媒体网站的版面。对于人们而言,那一年董卿曝光多了,但对于董卿而言,这是一次质的飞越,她不仅仅是那位在台前优雅的主持人,还是幕后最得力的制片人。
  人人都说董卿美,究竟何为美人?有人说她样貌美,眉目清秀;有人说她气质美,端庄大气,还时不时尽显高贵。但我更觉得,董卿的高贵,是一步步前行,优于过去的自己。
  就连“毒舌姐”金星都忍不住给董卿极高的评价:“真正的美人,有闻过书香的鼻,吟过唐诗的嘴,看过字画的眼,董卿的再度走红,让我们看到了不显山不露水的古典美。”
  我觉得,这就是中国式的优雅,美到没有岁月感。
  董卿在《朗读者》中曾说:“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非政府组织在影响国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进行相关倡导性活动。在考察关于非政府组织身份的基础上,对国家将非政府组织纳入权威性决策的方式进行归类。接着探讨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和非政府组织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是如何改变国际法的。通过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活动的民主正当性这一持续争论加以研究,并且试图澄清这种参与的正当性的概念性基础,就政府间决策者是否有义务咨询非政府组织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和总
期刊
现在什么都流行“远程”了,“远程会议”、“远程工作”,还有———“远程面试”:在收到简历之后,为了在面试前做进一步的筛选,用人单位往往用打电话的形式进行首轮面试。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电话面试里用人单位将如何提问,应聘者又该如何应对?让本期的“5个W”来回答你。 Why:用人单位为什么要进行电话面试?  赫敦职业咨询的专家Connie对记者说,求职者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有时甚至是上百
期刊
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如何在陌生环境中看懂人心?职场新人怎样看明白公司的人际圈子?  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有效的说服方式也要“攻心为上”。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表层心理和深层心理。不论多么誠实,多么爽快的人,都有深层心理。“攻心为上”要针对对方的深层心理,切不可被对方表面的言词、态度所蒙蔽。  人心虽然难以捉摸,但是言行举止始终受到内心的支配,通过分析、思考就可以透过
期刊
快一年了没有写过一篇散文,一篇随笔,心中总觉得有些失落。也不光是没写,今年看的书也少于往年。大儿子回大学前,问我是不是今年看书少了?我说是!一是一个长篇需要的精力太大,再有就是自己感觉在很多的时候,已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大儿子说我不应该这样想,否则心态一老,就真的会觉得老了。  儿子回大学后,我买来两本散文试着看,想让自己静下心来。在这初秋之上,若是真能静下心了,多读几本好书,也算是给自己有一个好的
期刊
你在工作的时候,有没有留心过周边的环境和物品呢?比如说,在集中办公区域办公的你,看一看周围的办公桌,有没有把桌子整理得特别干净整洁的同事呢?再看一看你自己的办公桌,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小装饰品或者已经很久没有用的文件夹在无意中占据了你大量的办公空间呢?会不会在终于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要把它拿出来的时候,桌上出现了大雪崩式的混乱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通过整理工作中的物品来达到断舍离的效果。断舍
期刊
2017年九月的某一天,我与一个阿拉伯人站在橄榄山的山头,看太阳正一点点消失在圣城的那端。“中东的所有争端,所有战争,都不过是因为那一片土地。”他的声音中带着些感伤,又有股如冬日般的平和与安然。“我甚至认为,the whole world is for this place.”他转过头,冲我笑笑。  以色列夏日的炎热在此时尚未完全褪去,耳边有阵阵微热的风拂过。我们面朝最后几分钟的太阳,久久望着不远
期刊
早晨的阳光,从稀疏的树枝缝隙间照射过来,明媚中渗透着清冷。这种清冷,让人感受不到有丝毫的寒意。她温温的,柔柔的,恰似早春轻轻吹拂的杨柳风,总给人以舒心、爽朗的甜美感觉。  当你还傲立于霜雪的枝头,绽放着迷人的娇颜,吐纳芬芳的时候;当你还在为华美的姿容而自豪、陶醉的时候;当你还在为自己飘逸的醇芳而欣慰、怡然的候,为什么不停下急促的脚步,仔细地思忖一下,当自己零落之后为大地留下什么呢?  惧寒怕冻,仍
期刊
一  如果把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帝王放在一起排队来个综合考察的话,哪一个气度最恢弘、气魄最宏大、眼界最深远、为人最洒脱、智谋最高超、用人最大胆、政绩最突出、军功最显赫?感情最丰富、影响最久远?我认为唐太宗李世民应当排在第一名。  虽然他只活了五十岁,放在现在看那绝对是英年早逝,可他在位二十三年间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这句曾流行一时的歌词
期刊
我们对年龄的焦虑感一直都有,年轻时惧怕衰老,中年时抗拒泥沙俱下的灰頹,老年时担心失能,好像我们真的一直在与时间交手而又不占上风。其实,女人真正的力量与智慧正是从岁月的积淀中得来。你可以跳出年龄的框框,换个思路来看待年年递增的岁数,把年龄活成资本和气质,并享受因岁月累积而更丰沛的底蕴,那是更灿烂的芳华。
期刊
許晴是一个年龄越大越迷人的女星。  许晴今年已经48岁了,但岁月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让48岁的许晴看起来如18岁少女一般明朗。  如今的许晴女人味十足,从骨子散发出一种迷人的气息,可这么美好的她却无人敢娶!  许晴可以说是东方美女的代表,她的身上完美展示了东方女性的韵味 ,而尽管如今的她已经年近50,但是她的颜值和气质依然是相当之高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笑傲江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