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美术有效教学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_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单讨论了关于高中美术有效教学的几点方法,探究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提高其审美观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学生参加美术高考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 美术 教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培养与造就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应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渠道,不仅要对学生加强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且要对其进行人格培养和思想教育,同时更要对其开发智力、训练思维,培养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其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使其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狠抓素描教学,打好美术基础
  
  素描是造型基础训练的“入门课程”,是一切绘画艺术的基础,是高考美术专业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素描课程既考查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与造型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初步的艺术审美能力。
  
  1.讲解线条、面、形体
  点、线、面及黑、白、灰是绘画造型艺术最基本的艺术语言,也是素描基础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在线条讲解中,要让学生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比如用线条来画物体,首先要对物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才可以用线条结成网和结成面的方法来表示物体体面结构的转折关系。用点、线、面就可以在两度的平面上营造和表现出具有三维空间效果的万物世界来。它给人以充分发挥塑造形体空间的能力,并赋予画面中的形象新的意义,借此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要让学生掌握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
  
  2.讲解结构、空间、明暗
  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而结构即物体的骨架,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着重教会学生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曲线等分析手段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结构素描通常是以简洁明了的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它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
  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要让学生理解实空间和虚空间,注意物体边缘线的处理,物体投影的处理,注意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折处是关键点,起到表现体积和空间的作用。要让学生明白,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并要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需要让学生了解物体受光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明暗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要求学生在作画时,在涂明暗调子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注重画面黑、白、灰的营造和运用。它们之间既相互衬托又相互制约,既对比又统一。在画黑色块时要注意白色的安排,处理灰色块时又要考虑黑色与白色的关系。通过对黑白灰色调的研究,引导学生发现各因素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让学生通过光影明暗的观察和训练,拉开黑白色调的范围,充分表现色调的变化,随心所欲地用黑白调子描绘出浓厚、立体的物象以及精细而微妙的局部变化,从而为表现客观物象的结构、质感和空间感发挥重要作用。
  
  3.讲解质感、效果
  质感是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引导学生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通过线条有序地排列,通过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表现纹理的质感,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例如石膏坚硬、光、亮、白,受光面和背光面对比大,又如苹果光滑、高光强、表面细腻等,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
  
  4.指导学生基础训练
  指导学生从单个的物品如花瓶等开始练习,运用基本形学习对称、均衡,让学生认识对比的重要性,掌握比较的方法,进而学习物品较多的组合画面,学习画面中的对称、均衡、变化、多样统一的组织形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明暗造型的一般规律,又要研究不同物体所体现的特殊规律。学会用粗与细、松与紧、重与轻、直与曲等线条来表现不同的对象,表现手段和方法从单一向丰富多变发展。
  
  二、引入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力,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力。多媒体因其强大的音、视频处理能力,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效果于一体,很容易实现化静为动,化曲为直,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其他教具无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美术教材篇幅的限制,在欣赏美术作品这一块时,很多世界性的优秀美术作品根本上不了“台面”,这对于充满求知欲的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教学过程中引人多媒体,可以创设更为理想的教学环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剪辑等手段,化复杂为简单,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见,为可见,尽可能利用有限的45分钟来体现世界美术领域的丰硕成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课堂上引人多媒体教学,对各个时期、各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简析及其生平,各种流派、各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完整系统地作介绍,能让高中学生更为清楚地认识中外美术发展史,领略大师创作的风格,借鉴大师的绘画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磨炼、发展自己的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特点。
  
  三、依托课外活动,激发创作灵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例如,元宵节的时候,城市里会举行盛大的灯会之类的活动。高中美术教师把这些活动引入到美术教学当中,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艺术创作活动。教师可以围绕“花灯环绕的元宵节”这一主题,安排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元宵节和花灯的来源;还可鼓励学生对花灯展开多方探究,对花灯的样式进行设计构思,用各式各样的花灯美化广场美化校园。学生在参与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人类的才智,而且感受到一次独特的审美体验,还能使民族情结得到深沉凝铸,同时锻炼了多种能力,激发了创作灵感。另外,美术教师还可以聘请当地的民间书画艺人为校外辅导员,定期来与师生座谈、开讲座,当场献技,传经送宝,联合举办作品展,开展书画传真情的联谊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名人书画展、民间工艺品展,访问艺人工作室,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创作过程及蕴藏在其中的深沉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创新思想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科学的教学评价
  
  美术老师科学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激发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发展个性的精神。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人情味,这样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可以刺激学生创作的欲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用激励的语言去赞美每一个学生,能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建构。
  教学评价要适当使用分层评价。高中学生正处在个性张扬的年龄阶段,而艺术同样是强调个性的载体。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不同,习作的效果、进步的程度也不同,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按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如果这样做,势必会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看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当他们敢于涂抹、勇于表现自己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帮助他们走出自我的空间,敞开自己的心扉。
  
  五、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美术创作意境
  
  人文,通常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美术创作是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当前美术教育的重点是从过去单一的技法和造型训练向掌握系统的创意思维方法的训练,而在创作上也从只关注美感和创意语义的形态研究转向对生活形态的研究方向发展。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美术技法的传授,更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性,才能使其作品更具人性化,更贴近生活。学生可以在创作的体验中,积累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并提高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力和思维力,从而在知、情、意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实施模块教学,每个模块有若干个主题,每个主题由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本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新教材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选取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特性。本文是对新教材能力培养的编写
“描述”是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考地理重点考察的一项能力,掌握“地理特征描述”的方法、技能,并形成答题的一般模式,对学生高考争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高考复习能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这里将一些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的主要角度作个简单的总结归纳,对引导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很有必要。  在复习中,借助答题模式,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语
一、乡镇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乡镇中学地理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是因为学生生源远不如城市学校,再加上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较慢、家长期望值普遍较高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使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学习上的不深入,学生在认知目标、学习方法、活动开展方面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  调查表明:喜欢地理学科的初中学生大约有六分之一,初三学生喜欢地理的更少。主要原因
目的:探讨联合产前监护评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围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联合应用甘胆酸(CG),胎心无负荷试验(NST),经多普勒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期末谷值流
目的:观察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detachment,RRD)患者,在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parsplanavitrectomy,PPV)治疗视网膜复位成功后其视力的情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整个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建立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意义,怎样建立体育课堂常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在体育教学中作用等问题。  关键词:体教改革 体育教学 课堂常规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为认真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有必要对体育课堂教学建立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整个学校体育
体育课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的,由于活动的范围比较大,老师和学生的位置常随着教学内容、场地器材、队列队形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体育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选择自己的站位,是一个重要的细节。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只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就能很好地处理好自己的位置问题。  要让学生听得清,看得准。体育教师在讲解、指导时,取位的原则是保证全体学生听得清,看得明。当学生成横队或者八字形队伍时,教师取位要适中,与中间的学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