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洪绶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517441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意性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所在,是中国画家自始至终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艺术要领,生于明朝末年的画家陈洪绶,其绘画作品承载着明朝到清朝的时代变迁,这段历史转折赋予了画家陈洪绶不一样的绘画语言。他的绘画种类涉及广泛,最有成就的要数他的人物画。仕途的不顺,国家的灭亡,加上他那放荡不羁的个性,和陆王心学的影響,使得他在人物画造型语言上别具一格,影响深远。
  关键词:陈洪绶 人物画 写意性
  一、陈洪绶写意性人物画形成的原因
  陈洪绶(1598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莲子,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擅长花鸟山水和人物,其人物画最为著名。他生性放纵不羁,不为礼教纲常所束缚,结交的师友都为仁人志士,虽纵情于酒色之中但不慕权势,视金钱如粪土,有独特的品格和气节。
  艺术家大都敏感多情,容易遭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一位画家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发展都并非偶然。明清交替之际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是陈洪绶艺术风格形成的外因。明朝是一个在思想文化上很特殊的时代。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纲常礼教束缚的松动,李贽、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解放人欲的思潮。心学的理论和刘宗周思想给陈洪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他狂放的性格更为显露,画中的人物造型更为怪诞和奇骇。
  艺术是时代的折射,也是个人经历的折射。陈洪绶所处的社会环境、接受的思想,决定了他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他写意性工笔人物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陈洪绶学识广博,有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培养了陈洪绶坚韧的民族气节和磊落狂放的性格。到了明朝末年时期,不同的社会矛盾激烈碰撞,甲申之变后,国家灭亡,陈洪绶虽然没有殉明,但国家灭亡之痛,使得陈洪绶在性格上更加癫狂放纵。“时而吞声哭泣,时而纵酒狂呼,时而与游侠少年椎中埋狗,见者咸指为狂士”,内心动荡不安的因素成为艺术创作的根本,他用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去描绘真实的心灵。
  二、陈洪绶奇骇高古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表达
  陈洪绶人物的绘画题材中可以分为几类:历史人物题材,文学作品题材,民间的神话故事题材,佛教题材,或是一些民间孩童、侍女题材。陈洪绶的人物画作品的魅力主要在于其巧妙奇骇的造型而并非只是单纯的线描技法。用带有装饰意味的线条和夸张失调的整体造型塑造了众多极为写意又富于特色的人物形象。
  (一)从中早期代表作品看陈洪绶工笔人物绘画的写意性
  《白描饮中八仙图》是陈洪绶早期淡设墨色的历史人物题材的白描作品,生动刻画了八位诗人在微醺的状态下吟诗作对的情景。他的早中期人物画风格已有夸张之态,从节选图来看,画面富有情趣,人物形象和动作略微夸张,但总体比较写实,图画中一位诗人酒后兴致颇高正挥毫笔墨,刻画生动自然,十分感人。陈洪绶早期作品的写意性虽较晚期相差甚远,但仍可以从画面中看出陈洪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绘画功力,这为后期陈洪绶写意性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技法和文学的基础。赋名八仙图,是将诗人饮酒赋诗的状态与仙人相媲美,表达了陈洪绶对洒脱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从晚期代表作品看陈洪绶工笔人物绘画的写意性
  他晚年时期的人物画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画中的人物形象在形体比例上都呈现出大头短身子的艺术特征。晚年作品《蕉林酌酒图》中陈洪绶用浪漫的表现方式描绘了一位高士闲适地在芭蕉林中小酌怡情的景象,林中那位坐在芭蕉叶上的女子仿佛坐在云端。与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较画面更加清丽高古,整体设色淡雅,在用线上偏圆润流畅,用高古游丝描表现高士的特点,笔笔精到,蕴含变化,把人物的情调和意境,渲染入微,密体与疏体结合错落有致,带给人一种节奏感,韵律美。
  三、陈洪绶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与当下中国画创作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代,中国画的发展处于一个不同的水墨表现形式,肌理构成的运用,以及不同理念相互交融碰撞的时代。中国画创作已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态,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陷入了反思。现如今,在信息化时代中各种浮躁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表现,在当代某些画家的画中已展露出来。当下中国画的艺术创作已经与传统的生命精神相去甚远。陈洪绶呼吁:“愿名流学古,博览宋画,仅至于元;愿作家法宋人,乞带唐人。” 石涛推崇的是“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陈洪绶从有法到无法,取传统的精华,学古但不似古。陈洪绶这种对于绘画保持自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对于当代画家而言,保持内心的真我,还自己心灵的一片宁静,全身心地去投入艺术创作,才能创作出真正有时代价值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2]何光伟.论陈老莲的艺术本性[J].艺海,2013(01).
  (作者简介:潘洪坤,男,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我们强调记者的建设意识,就是在新闻的选材、写作、编排等各个环节上,牢牢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时时处处注意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维护国家稳
北京促消费新政力度进一步加大,家电、家居、家装的消费将与保障房挂钩。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工作会议上获悉,商务部门将配合保障房政策,组织家电、家居、家装三个与住房商品相
摘要:宏观来看,而今中国画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特点,莫过于中西艺术间的碰撞与融合。“融”在此指的是画家对古今中西传统在观念乃至技法方面的取法,“变”则指画家作品风格的演变,具体表现为笔墨形态的嬗变。李可染笔墨的“融变”,呈现了李可染从绘画观念至技法实践的一个嬗变姿态。  关键词:融变 中西艺术 笔墨  一、李可染笔墨融变内因分析  在《谈学山水画》这篇文章中,李可染指出,绘画的基本功至少有三个方面,第
摘要:隋代展子虔在我国美术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作品《游春图》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画卷,也是我国青绿作品中里程碑式的开创。本文从展子虔的生平、《游春图》的艺术特色、对后世青绿山水画发展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展子虔 《游春图》 青绿 色彩  一、展子虔生平介绍  我国古代经历了一个很短暂的朝代——隋朝。隋朝时期经济社会一片繁荣,对外交流广泛,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月10日,陕西省召开全省保障性住房工作表彰大会暨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姜伟新,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省委副书记、
摘要:美国的艺术史学家高居翰于1982年出版了《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该书是最能体现高居翰研究思想与方法的著作之一,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与讨论。这场讨论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中国画研究中“内向观”与“外向观”的分歧。本文分析和探讨了高居翰在该书中提出的两个重要议题;同时以“他者”视角,审视中国绘画传统的偏颇与问题,更重要的是警惕与辨析在异质话语研究背后的疏漏与偏见
摘要:在整个影视动画制作过程中,分镜头脚本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如今的国内影视动画制作过程中,分镜头并没有引起众人的高度重视。本文将对影视动画制作流程中分镜头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为影视工作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影视动画 分镜头 重要作用  一、影视动画制作流程  分镜头在整个影视动画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整个影视动画制作流程有个大致的了解,一般是
摘要: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在西方的影响下,中国艺术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西学东渐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思想理念。在全新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画的创作和实践与传统绘画之间出现了显著差异,特别是以徐悲鸿、林风眠等艺术家为代表的改良派,在其对西方绘画方式进行借鉴的同时,不断倡导对中国传统画作方式的改良。基于此,本文将以改良派艺术家对中国画创作实践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艺术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摘要: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各行业领域的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动画制作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使动画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专业人员对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了充分利用,使得动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本文主要对动画制作的多种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可靠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动画制作 表现形式 研究  一、二维动画的表现形式  动画制作在发展的过程中,最
解放日报理论专刊《新论》,至今年7月7日已出到第1000期。这一期发表了几位作者的纪念文章。解放日报一位高级编辑说:“重视并办好理论专刊是我国党报的一个传统、一种特色。《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