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派艺术家对中国画创作实践的影响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在西方的影响下,中国艺术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西学东渐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思想理念。在全新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画的创作和实践与传统绘画之间出现了显著差异,特别是以徐悲鸿、林风眠等艺术家为代表的改良派,在其对西方绘画方式进行借鉴的同时,不断倡导对中国传统画作方式的改良。基于此,本文将以改良派艺术家对中国画创作实践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艺术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改良派艺术家 中国画 创作实践
  西方艺术重点在于写实性,无论是对徐悲鸿还是对林风眠而言,都被这种表现现实世界的描绘方式吸引,色彩和素描对于他们而言也有着十分显著的吸引作用,这也造就了二者在不同角度上对中国画的改良。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中,改良派艺术家对于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对中国画创作实践问题展开研究,进一步分析改良派艺术家所产生的影响。
  一、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
  从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吸收和传承来看,徐悲鸿更重视对传统题材的掌握,其创作的题材相对更为广泛,和其他中国传统画家不同,徐悲鸿的作品不仅有山水、人物,还涉及很多神话故事和风俗画。在徐悲鸿的理念下,民族文化才是思想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在其作品中获取民族特点的主要原因。[1]《奔马》《愚公移山》这些作品的出现,不仅是徐悲鸿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也是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徐悲鸿先生相比,林风眠先生画面中的传统性也更为明显。两位虽然同为改良派艺术家,但是在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因为二者的才情和学养存在明显差异。从林风眠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元素,其作品中吸收了众多类型的中国传统艺术,比如瓷器上的瓷画、皮影戏的人物造型等等,甚至还包含画像石上的线条,由此可见林风眠先生对传统艺术的深入了解和掌握。
  林风眠先生在画幅和色彩上追求更为精良,其作品通常以正方形为主,传统性更强。在对色彩的表现上,林风眠通过对中国画中五色的特殊应用,往往可以表现出更为奇妙的色彩关系,其对色彩的应用也是中国画色彩应用中最具备创新意识的一种。特别是在对人物进行线条勾勒的环节中,林风眠大胆改变传统国画对人物的墨色表现方式,采用白粉对人物线条进行勾勒。这种方式对色彩的应用也给中国画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途径。[2]比如在作品《宫女》中,构图是最典型的传统构图方式,借助国画中的墨色、朱色和石蓝对人物进行表现,这种方式的应用使得传统画作的厚重被打破,借助色彩和形似实现对画面孤寂感的表达,也是对画面结构和艺术元素进行结合的新型中国画形式美学。
  二、与西方绘画技法的巧妙结合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阶段每天都在研究作画,将大部分时间用在画画上,这也是其素描的重要奠基阶段。徐悲鸿不仅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素描和人体素描,一有时间还经常到欧洲的动物园进行动物写生。通过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感悟实现了对艺术素材的汲取,所以不论是在其写生还是创作环节中,都将西方的写实主义有效地应用在了创作和实践过程中。[3]
  在欧洲深造和学习的过程中,徐悲鸿先生不仅为自己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当时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其也加强了对西方色彩关系的研究。他发现浪漫主义在对现实题材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实现对画面氛围的丰富,这对于激发艺术家情感,丰富视觉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作品《巴人汲水》中,徐悲鸿先生继承了西方绘画的严谨性和细腻性,同时也实现了对中国画笔墨情趣的结合,这也是一次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实践风貌的重要突破。
  林风眠先生不仅和徐悲鸿先生有着相同的成熟的绘画技法,同时还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学习了众多中西方史论经典。林风眠利用西方绘画要素表现形式,实现了取长补短,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作为基础,不断吸收西方艺术优势,表现出了全新的中国绘画精神。这不仅有效弥补了中国画当时的单一发展形态,还营造了中国传统绘画领域的全新时代风貌。
  三、结语
  综上所述,20世纪是中国艺术历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20世纪初期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受到西方艺术影响的重要时期,因此中国画在众多改良派艺术家的改革和发展后也逐渐转变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弊端,迎来了中国画创作实践的全新时期。艺术的发展永无止境,因此我们要在发展和进步中不断进行创新,吸收先进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画实践創新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明玉.中国画创作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略谈[J].大众文艺,2018(36).
  [2]王晓东.当代语境下高校中国画创作课程的研究与探索[J].美与时代(中),2018(58).
  [3]于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画学科的延展与衍进——以新时期中国画坛与中央美院中国画学科为中心[J].美术研究,2018(16).
  (作者简介:常嵩,男,本科,吉林动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绘画)(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摘要: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个不同的绘画体系,正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观念上的一些差异,才造成了他们的不同,也正是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画风带给我们的震撼与美感。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各自的文化、社会发展水平有关,它们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经过较长的时间形成的。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艺术 表现形式 差异  绘画作为一种承载着文明的艺术,随着地域文化的变化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从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艺
摘要:21世纪城市的大发展大繁荣,给自然界造成了压力,保护自然环境无疑成为当今话题的焦点。设计师创作作品的思路同样在向自然界靠近,渴望唤醒人类沉睡的意识,通过有机字体的设计,使观赏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就在身边,这些有机的自然界的提取物,就成了人类的期待。在拥挤的城市环境中,需要自然形态的中和,办公场所的字体设计有必要使用有机的自然形态,舒缓人类竞争的压力,发挥无意识的最大潜能。  关键词:字体设计
二维动画具有画面优美、线条流畅的优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二维动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三维动画逐渐产生并成熟化,给人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三维技术的使用对于二维动画来说具有重要价值,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其应用效果。本文分析了三维技术应用于二维动画制作的优势,提出了三维技术在二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措施。
我们强调记者的建设意识,就是在新闻的选材、写作、编排等各个环节上,牢牢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时时处处注意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维护国家稳
北京促消费新政力度进一步加大,家电、家居、家装的消费将与保障房挂钩。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工作会议上获悉,商务部门将配合保障房政策,组织家电、家居、家装三个与住房商品相
摘要:宏观来看,而今中国画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特点,莫过于中西艺术间的碰撞与融合。“融”在此指的是画家对古今中西传统在观念乃至技法方面的取法,“变”则指画家作品风格的演变,具体表现为笔墨形态的嬗变。李可染笔墨的“融变”,呈现了李可染从绘画观念至技法实践的一个嬗变姿态。  关键词:融变 中西艺术 笔墨  一、李可染笔墨融变内因分析  在《谈学山水画》这篇文章中,李可染指出,绘画的基本功至少有三个方面,第
摘要:隋代展子虔在我国美术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作品《游春图》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画卷,也是我国青绿作品中里程碑式的开创。本文从展子虔的生平、《游春图》的艺术特色、对后世青绿山水画发展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展子虔 《游春图》 青绿 色彩  一、展子虔生平介绍  我国古代经历了一个很短暂的朝代——隋朝。隋朝时期经济社会一片繁荣,对外交流广泛,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月10日,陕西省召开全省保障性住房工作表彰大会暨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姜伟新,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省委副书记、
摘要:美国的艺术史学家高居翰于1982年出版了《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该书是最能体现高居翰研究思想与方法的著作之一,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与讨论。这场讨论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中国画研究中“内向观”与“外向观”的分歧。本文分析和探讨了高居翰在该书中提出的两个重要议题;同时以“他者”视角,审视中国绘画传统的偏颇与问题,更重要的是警惕与辨析在异质话语研究背后的疏漏与偏见
摘要:在整个影视动画制作过程中,分镜头脚本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如今的国内影视动画制作过程中,分镜头并没有引起众人的高度重视。本文将对影视动画制作流程中分镜头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为影视工作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影视动画 分镜头 重要作用  一、影视动画制作流程  分镜头在整个影视动画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整个影视动画制作流程有个大致的了解,一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