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的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倡导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着重指出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广大的英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英语知识、语言技能之外,还要将文化渗透其中,借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掌握跨文化交际,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处。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化教学;文化意识;要求;渗透方法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哪一门语言,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倘若将语言中所含有的文化因素抽取,那么所剩下的语言只是一个空架子,毫无交际作用。对此,在组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立足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这一基本的特点,借助多样化的手段将其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利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来引导学生探析语言的文化内涵,从而为其今后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组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从以下几方面将文化渗透其中。
一、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倘若没有大量的词汇积累,学生在运用英语的时候常常是无话可说。在传统的灌输式的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尽管学生在死记硬背下能积累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但是,他们对词汇的记忆只停留在表层含义上,没有窥见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在运用所积累的英语词汇进行交流的时候常常错误百出。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在词汇教学中向学生呈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下,帮助学生加深对该词汇的理解。比如red是学生在小学就学过的词汇,当时所学到的只有红色这一个含义。在初中阶段,我会对其进行延伸。中国常用red表示喜庆,而在西方国家,则用来表示“犯罪、气愤”等。在讲清楚该词汇的文化内涵的时候,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扩展学生的文化储备。
二、 在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
不同的民族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其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常常会在语法层面留下深刻的印记。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将某一英语语法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外,还要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借此使学生感知到不同民族的思维角度,学会该种语言的思维来进行表达,以此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比如,我在学生入学之初,会将中西方的语法关系的不同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在学习之初就对英语语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汉语语法关系主要是依靠次序和语义关系来进行表达,而英语语法则依靠句子之间的结构以及其中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表达。如此,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会不自觉地排除母语的干扰,提高其英语应用的准确性。
三、 在语用教学中渗透文化
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不是使学生借助多年所学到的英语知识来应付考试,而是运用所积累的语言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语用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其文化其实就是语言交际文化。在对所执教班级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我发现,不少学生在运用所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交际的时候常常是错误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其没有掌握英语语用的规范。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注意将语用文化引入其中。我在组织英语教学的时候,常常会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将其中的语用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讲到How much are these pants?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教材中涉及了接待顧客的对话问答。我会立足这一知识点,中西方国家接待顾客的文化内涵呈现给学生。在中国,接待顾客是从买与卖这一角度出发的,所以,售货员在接待顾客的时候,常常会问:“你要买什么?”而在西方国家,接待顾客则是从帮助的角度出发的,即售货员将顾客看做是需要帮助的对象,对其给予帮助。所以,他们常常用:“Can I help you?”倘若学生直接在中国习惯下用:“What do you want ?”来进行交际,不仅会出现不必要的语用错误,还会使交际对象感到迷茫,交际无法继续下去。
在此还需要注意一点,在落实语言交际活动的时候,除了需要使用相关的语言之外,还会使用大量的肢体动作来辅助语言交际。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除了将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外,还要将体态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中国人习惯于握手,而亲吻则是西方国家常用的见面礼。将此潜移默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会使其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为其跨文化交际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在课改的要求下,将英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其运用所学进行跨文化交际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白帆.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初探[J/OL].现代交际,2018(1).
[2] 邱宏伟.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作者简介:常海波,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留守营学区张各庄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化教学;文化意识;要求;渗透方法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哪一门语言,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倘若将语言中所含有的文化因素抽取,那么所剩下的语言只是一个空架子,毫无交际作用。对此,在组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立足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这一基本的特点,借助多样化的手段将其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利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来引导学生探析语言的文化内涵,从而为其今后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组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从以下几方面将文化渗透其中。
一、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倘若没有大量的词汇积累,学生在运用英语的时候常常是无话可说。在传统的灌输式的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尽管学生在死记硬背下能积累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但是,他们对词汇的记忆只停留在表层含义上,没有窥见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在运用所积累的英语词汇进行交流的时候常常错误百出。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在词汇教学中向学生呈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下,帮助学生加深对该词汇的理解。比如red是学生在小学就学过的词汇,当时所学到的只有红色这一个含义。在初中阶段,我会对其进行延伸。中国常用red表示喜庆,而在西方国家,则用来表示“犯罪、气愤”等。在讲清楚该词汇的文化内涵的时候,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扩展学生的文化储备。
二、 在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
不同的民族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其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常常会在语法层面留下深刻的印记。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将某一英语语法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外,还要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借此使学生感知到不同民族的思维角度,学会该种语言的思维来进行表达,以此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比如,我在学生入学之初,会将中西方的语法关系的不同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在学习之初就对英语语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汉语语法关系主要是依靠次序和语义关系来进行表达,而英语语法则依靠句子之间的结构以及其中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表达。如此,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会不自觉地排除母语的干扰,提高其英语应用的准确性。
三、 在语用教学中渗透文化
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不是使学生借助多年所学到的英语知识来应付考试,而是运用所积累的语言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语用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其文化其实就是语言交际文化。在对所执教班级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我发现,不少学生在运用所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交际的时候常常是错误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其没有掌握英语语用的规范。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注意将语用文化引入其中。我在组织英语教学的时候,常常会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将其中的语用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讲到How much are these pants?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教材中涉及了接待顧客的对话问答。我会立足这一知识点,中西方国家接待顾客的文化内涵呈现给学生。在中国,接待顾客是从买与卖这一角度出发的,所以,售货员在接待顾客的时候,常常会问:“你要买什么?”而在西方国家,接待顾客则是从帮助的角度出发的,即售货员将顾客看做是需要帮助的对象,对其给予帮助。所以,他们常常用:“Can I help you?”倘若学生直接在中国习惯下用:“What do you want ?”来进行交际,不仅会出现不必要的语用错误,还会使交际对象感到迷茫,交际无法继续下去。
在此还需要注意一点,在落实语言交际活动的时候,除了需要使用相关的语言之外,还会使用大量的肢体动作来辅助语言交际。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除了将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外,还要将体态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中国人习惯于握手,而亲吻则是西方国家常用的见面礼。将此潜移默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会使其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为其跨文化交际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在课改的要求下,将英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其运用所学进行跨文化交际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白帆.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初探[J/OL].现代交际,2018(1).
[2] 邱宏伟.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作者简介:常海波,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留守营学区张各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