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扎实推进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教学发生的第一现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在这“小小天地”之间,引领学生遨游在阅读的海洋中,带领他们品味字里行间的深意,带领他们感受波澜起伏的韵味,扎实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能力,让阅读教学扎根课堂,并能萌发新芽,拔节生长。本文从课堂出发,就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而阅读,则是学生亲近语文、亲近知识、亲近世界最直接的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与阅读习惯,是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引领学生遨游在阅读的海洋中,带领他们品味字里行间的深意,带领他们感受波澜起伏的韵味,扎实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能力,让阅读教学扎根课堂,并能萌发新芽,拔节生长。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40分钟里,教师要立足统编教材,深度解读文本,以课堂为基地,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阅读实践,让阅读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促进学生阅读行为的真正发生、愉快发生及深度发生,积极打造扎实的、有活力的、有思维含量的阅读课堂。
  一、关注学生思维过程,促进阅读真正发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阅读不仅是语言的过程,更是思维的过程,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质疑、分析、理解、判断等能力的过程。但在不少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以讲代读,把知识点、语言点、质疑点逐一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庖丁解牛”的方式一一展开。学生坐得端正,记得认真,却思考得少。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而要产生对话,让阅读行为真正发生,教师首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其次要了解学生在什么地方遇到了困难,又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聚焦两个问题: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通过聚焦这两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第3、第4自然段,以明确的问题线索,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问题去获取相关的信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指向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解答“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两个关键句,并从中找出“巴”“一脚一脚”这两个关键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播放了科学小视频,引导学生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描述,将爬山虎爬的相关动作及过程标注在白板上,由此,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爬的动态过程。在这个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学生既能抓住关键信息,又能将其转化为新的学习信息,实现了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以直抵核心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意义探究,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
  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阅读愉快发生
  情动则文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总会听到不少教师这样抱怨:“我上得声情并茂,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怎么都不为所动呢?”其实,究其原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堂,去解读文本,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有“共情”,没有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就很难走进文本,课堂自然干涩无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读”,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以多样化的“读”的形式,如默读、角色朗读、配音朗读、对话等形式,让学生离语言更近一些,离文本更近一些,层层推进,将学生推至文本的中心,这样一来,不仅课堂能给学生、教师带来美的感受,阅读也能愉快地、自然地发生于课堂。
  在教学统编版《花之歌》这一课时,笔者考虑到这篇课文文质兼美,颇有现代诗的味道,非常适合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立足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学生的朗读为主,引导学生迁移到《草原》和《丁香结》这两节课所学的方法,在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引领学生走进花的海洋,以五彩斑斓、摇曳多姿的花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笔者以配乐朗读为主,通过音频朗读、师生合作朗读、小组合作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逐渐参与阅读,走进花的世界。为了让学生变成诗中的“我”,变成一朵朵绽放的花儿,笔者还准备了一枝枝鲜花,以鲜花传递的形式,带动学生朗读,如此一来,阅读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学生在美的朗读、花的传递中感受到了花是大自然的语言,是苍穹坠落的星星,是礼品、冠冕、祭献等多重角色,帮助学生由花及人,感受花所传递的高尚品格。
  三、关注学生阅读实践,促进阅读深度发生
  阅读需要感性的感知,需要理性的思考,更需要接地气的实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与用、读与用的有机整合,在阅读中深化语言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引发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实践,让学生获得丰富、立体的阅读体验,促进阅读行为的深度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统编版语文教材,明确单元导图、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词句段运用、口语交际、习作、快乐读书吧等各个教学内容与板块的教学目的,根据课型的实际需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阅读实践活动,以学习单、导学案为载体,鼓励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开展故事续编、改编或者创编活动,设计阅读推荐卡,绘制思维导图等。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活动的空间,有交流的平台。
  在教学《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时,在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拓展实践环节,笔者指导学生聚焦课后习题“选做部分:改编课文创编剧本”这个内容。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笔者以微课的形式,带领学生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主要情节,将文本转化为对话。如在“西门豹给卫士三次下達惩处命令”这个部分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西门豹会怎么给卫士下达命令,他的语气、神情、动作应该是怎样的,周围的人会有什么反应?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与表演,让学生初步感受戏剧的魅力,落实本单元“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的语文要素。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语言为核心,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为目的,立足课堂,扎实推进教学,让学生有真切的收获感,让阅读变成使学生身心愉悦的审美体验,变成学生畅所欲言的个性创造,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书香的浸润中慢慢成长。
  参考文献:
  [1]孔爱东.“悦读”:让孩子的人生溢满花香——再谈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
  [2]吴淑婷.试谈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策略——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求知导刊,2020(12).
  [3]赵玲.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实施融合性音乐教学,要将知识、技能、情感融入课堂,让音乐教学具有经典性、民族性、艺术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融合性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音乐思维,放飞学生的音乐想象,而且可以舒展学生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革新音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并对它们进行融合,让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立体、有趣、高效。  关键词:高中音乐 融合性教学 生命活力  音乐是一种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对外伤脱位牙再植术后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牙外伤脱位再植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常规的健康指导基础上采用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指导。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7、14和42天的遵医状况、牙龈炎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第7、14及42天的遵医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且各时间点的评分比
目的 为提高临床麻醉风险意识,探讨麻醉风险评估方法。方法通过检索知网和PubMed,加实践总结。结果得出麻醉风险的有关因素和麻醉风险评估方法:APACHEⅡ评分系统、POSSUM评分系统、ASA分级。结论医生和护士强化了麻醉风险意识,能正确处理风险隐患,提高麻醉质量。
摘 要:信息技术是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阐明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当前,机器人教学表现出无可
摘 要: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教育应以德育为先,做到五育并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育人的重要平台,是学校思政与德育的主要阵地,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习惯。生活是道德的源泉,德育应以生活为背景,生活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首要特征。因此,我们应将道德与法治教学植根于生活,以生活为教材,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在出院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其在优质护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出院后护士对其进行定期的家访;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网络、电话交流服务,定期预约进入家庭进行指导,指导患者家属学习相关心理护理,基础以及专科护理,康复训练等。结果对照组中6例患者
目的 分析急诊预检分诊现状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 CQI )后对分诊准确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我院急诊科未实施CQI前的预检分诊漏诊、误诊及准确率状况,并与2013年1~6月实施CQI后的状况进行比较,评价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效果。结果2013实施CQI后,急诊预检分诊率(100%)、准确率(95%)、分诊过程质量考核评分(92.37±3.65)均显著高于2012年未实施CQI前(
摘 要:思维品质体现了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深化学生英语实践的前提和保障,笔者将从语篇的研读与教学出发,就如何巧设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篇解读 思维品质 阅读策略  思维品质体现了学
摘 要:将“战贫故事”与思政课融合有利于强化高职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坚定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战贫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德育性和科学性原则,结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战贫 高职院校 思政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20
介绍PICC置管期间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如PDCA循环模式、护理路径模式、三日知晓法模式、系统化模式、个性化模式、家庭模式、Orem自护模式、五位一体模式等,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方法,如卡片,画册,电话等。为提高临床PICC置管成功率以及患者身心舒适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