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菜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神农架产睡菜Menyanthes trifoliate全草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正相硅胶、AB-8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及制备型HPLC等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体外建立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就单体化合物对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初步确认.结果 从睡菜醋酸乙酯部位中得到了 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咖啡酰奎尼酸甲酯(1)、绿原酸甲酯(2)、绿原酸(3)、异秦皮素(4)、异嗪皮啶(5)、7R,7\'R,8S,8\'S-(+)-新-橄榄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肿柄雪莲苷(7)、丁香脂素(8)、苏式-(7R,8R)-愈创木基丙三醇-8-香草醛醚(9)、(7S,8R)-二氢去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芸香糖苷(12)、槲皮素-3-O-芸香糖苷(13)、去氢吐叶醇(14)、布卢门醇A(15)、黑麦草内酯(16)、(E)-6-羟基-2,6-二甲基辛-2,7-二烯酸甲酯(17)、3-甲氧基酚-1-O-α-L-吡喃鼠李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8)、2-羟基苯并咪唑(19)、丁香醛(20)、1-苯基-1,2-乙二醇(21).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显示,化合物1~3、7、9对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化合物4、5、10、11、15~17表现出中等的保护作用.结论 化合物1~9、11~12、14~2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部分化合物对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以西部某地区铁路高填明洞二次回填实际工程为依托,采用泡沫轻质土作为回填材料,按等质量置换原则进行二次回填,通过数值模拟确定合理泡沫土回填范围和开挖置换深度,结果表明:利用轻质泡沫土对既有高填明洞顶部按照等质量置换原则在一定范围和开挖置换深度下进行二次回填,其结构位移、应力、安全系数均能满足要求.开挖回填轻质泡沫土范围越大,下挖置换深度越小,竖向位移值越小.泡沫土回填范围角度0°、30°且下挖置换深度较大时,拱顶和墙脚位移超过允许值,此时会影响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各种情况组合计算下,泡沫土回填范围角度45°,
目的 研究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现代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进一步通过X-ray单晶衍射分析和计算电子圆二色光谱(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ECD)确定其绝对构型;采用CCK-8法测定化合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胃癌HGC-27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采用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
智能位移反分析作为计算模型参数辨识的一种方法在隧道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鉴于现阶段智能位移反分析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一维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多输出的损失函数,建立了隧道工程围岩位移反分析的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MSVR)模型,该模型将多个输出变量统一建模,解决了位移变量间的相关性问题,并引入免疫克隆选择算法(ISCA)与其耦合,形成免疫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ICSA-MSVR)算法.在样本训练过程中采用免疫克隆选择算法自动搜索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参数以建立岩体物理力学参数与位移之间的免疫多输出
以铁路IFC国际标准项目为依托,研究了铁路信号IFC数据需求、编制过程,以及UML建模目的;从类、属性、关系3个核心要素方面举例,阐述了从数据需求到UML概念模型的技术流程;提出了基于IFC的铁路信号UML建模内容和方法,并分别从实体构件、空间结构、线性定位3个方面对铁路信号UML建模进行分析说明;提出了铁路信号UML模型的应用思路和IFC扩展方式,完成了 IFC国际标准在铁路信号系统的扩展.研究表明,该UML建模及应用方法不仅适用于铁路信号系统,同时也适用于铁路工程的其他领域,可以为今后铁路BIM数据存
对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运行文件进行分析不仅是监测LKJ硬件质量的重要手段,还可对一些常见的数据问题进行梳理.通过对距离、线路限速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读,研究运行文件与LKJ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总结分析思路,对现场人员处理类似故障有一定指导意义.
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设备,通过对气象状况、行车计划、道岔状态、钢轨温度和融雪效果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智能运算,对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实现了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设备由“粗放型控制”向“精准化控制”的提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耗电,符合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可以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抵御冰雪灾害天气的能力,为中国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为保证高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的长期安全服役,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轨道结构力学状态预测方法.通过监测数据特征分析,对原始气温数据序列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遗传算法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以气温最优序列为输入,预测三项影响结构健康状况的状态监测指标.通过对比不同气温输入形式和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验证方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预测值与监测值较为吻合,预测平均绝对误差相较其他模型降幅达39.48%,均方根误差降幅达29.10%,误差标准偏差降幅达10.92%;该模型的预测误差小,预测结果稳
目的 制备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固体分散体(soliddispersion,SD)(DHA-SD),对其进行处方优化和表征,以提高DHA的体外溶出度及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溶解度筛选出与DHA相容性较好的载体材料,以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DHA-SD进行处方优化,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红外光谱(IR)对所制备的DHA-SD进行表征.将DHA-SD进行初步压片,采用LC-MS/MS
目的 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负载和厚朴酚(honokiol,HNK)的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小檗碱(berberine,Ber)聚合物胶束(ASP-SS-Ber/HNK)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制剂学性质.方法 HPLC法测定HNK的含量;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ASP-SS-Ber/HNK,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粒径、载药量以及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载药比、水化温度和水化时间进行处方工艺筛选,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分析结果得
针对长石联络线联调联试过程中出现的反向发车触发B7制动、CTCS-0转CTCS-2和CTCS-2转CTCS-0允许速度突降问题,结合列控车载处理逻辑与列控地面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既有普速线与客专线衔接的联络线工程中,列控工程数据表编制、CTCS-0/2等级转换点设置等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