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培训是创造企业智力资本的途径,是企业实现社会化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形式。根据青海省的企业教育培训现状分析,提出了提升青海企业竞争力的教育培训对策。
[关键词]企业 教育 培训
教育培训是创造企业智力资本的途径,是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联系大学和企业的桥梁,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创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
1.青海企业教育培训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青海的企业家逐渐发现了他们身上的学者型特点欠缺,发现了塑造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环境的必要性。
1.1青海的企业教育培训模式:
(1)大、中型企业内部有专门的培训中心(培训处、培训科),培训中心内部有几个人负责根据国家、行业要求进行常规培训、安排,自己并没有培训策划、实施、评估的专业人员,没有自己的企业培训师。
(2)国家部属企业或特殊行业企业有专门的培训中心,有一定的兼职培训,但一般是行业统一模式培训,没有属地化企业培训特点。
(3)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内设立企业培训项目负责人,安排、联系一些外聘的教师。对企业进行内训,缺乏详细、专业的企业需求调研、设计及培训评估。一般培训效果不佳。
(4)小型企业的教育培训意识不强,不愿意也没意识进行企业教育培训,偶尔想花较少的时间和成本寻找社会公开培训,又找不到合适的社会培训机会。
(5)各种培训交叉的综合模式。
1.2青海地区的企业教育培训市场状况
到目前为止,青海省具有企业管理系统性咨询教学实体的只有三所本科院校和一些高职院校。但这些院校没有一个专门的提供企业教育培训及咨询的部门和机构,尽管有一些院校成立有培训部、培训中心等,但其职责和功能都没有针对企业、面向社会,而是一些院校内部或社会的职业资格等培训,没有完备的企业咨询、培训、反馈体系,对企业的教育培训效果不佳,流于形式。
一些科研、行业协会及相关政府机构内的培训部门也组织企业培训,但大都流于形式或培训体系不完备。且很多高端培训都是组织学员到外地边旅游边培训。旅游效果不错而培训目的没有达到。由于青海地区没有高端、完备的培训市场,还有一些企业自行联系外地的企业咨询、培训公司,请讲师到青海来进行讲课培训。这样的结果是费用昂贵,没有针对性,缺乏有效的沟通、反馈,效果差。
2.需要培训的原因
2.1企业需要培训的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青海当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青海企业市场进一步拓宽,正在向全国乃至国际进行延伸,要想使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企业教育培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2.2员工需要培训的原因
整个社会、经济在快速的发展,要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企业员工就得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就职竞争能力,未来的求职竞争是学习能力的竞争,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企业培训的误区
3.1培训是浪费金钱,不能产生利润
很多企业者认为,企业培训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但培训花的钱是有目共睹的,公司可以减少安排员工培训花的钱和时间,可以节约费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
3.2 培训要马上见效
员工从培训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首先要经过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然后再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实践,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变成自己的工作行为,最终起到改善工作业绩的效果。但很多企业认为每次培训都要立刻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看到培训效果,否则就认为培训无用。
3.3 培训是“为人作嫁衣”
有些企业管理者根据培训后的员工跳槽的现象说:“企业不培训是等死,而培训却是找死。”这需要企业将培训与个人发展综合考虑,就可以避免或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3.4迷信外地的企业咨询培训公司
很多青海当地企业,因为一直固守着习惯性思维,青海边远、落后,一切都不如外地,所以遇到一些教育培训问题就花高价请外地的咨询公司或培训师来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培训,结果是费用昂贵,没有针对性,效果差,久而久之,就对培训产生错误的认识,企业培训不起作用或意义不大。
4.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教育培训对策
4.1充分重视企业培训,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行协、大中专院校应根据青海的企业培训市场状况,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配备专业的人员,投入足够的经费,规范培训业务,提升培训质量。
4.2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共享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培训体系
4.3建立教育培训绩效制度
将企业教育培训制度化,并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营造学习型组织的环境。
4.4企业咨询与教育培训体系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刚.建设培训体系开发人力资源[J].经济师,2006,(9)
[关键词]企业 教育 培训
教育培训是创造企业智力资本的途径,是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联系大学和企业的桥梁,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创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
1.青海企业教育培训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青海的企业家逐渐发现了他们身上的学者型特点欠缺,发现了塑造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环境的必要性。
1.1青海的企业教育培训模式:
(1)大、中型企业内部有专门的培训中心(培训处、培训科),培训中心内部有几个人负责根据国家、行业要求进行常规培训、安排,自己并没有培训策划、实施、评估的专业人员,没有自己的企业培训师。
(2)国家部属企业或特殊行业企业有专门的培训中心,有一定的兼职培训,但一般是行业统一模式培训,没有属地化企业培训特点。
(3)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内设立企业培训项目负责人,安排、联系一些外聘的教师。对企业进行内训,缺乏详细、专业的企业需求调研、设计及培训评估。一般培训效果不佳。
(4)小型企业的教育培训意识不强,不愿意也没意识进行企业教育培训,偶尔想花较少的时间和成本寻找社会公开培训,又找不到合适的社会培训机会。
(5)各种培训交叉的综合模式。
1.2青海地区的企业教育培训市场状况
到目前为止,青海省具有企业管理系统性咨询教学实体的只有三所本科院校和一些高职院校。但这些院校没有一个专门的提供企业教育培训及咨询的部门和机构,尽管有一些院校成立有培训部、培训中心等,但其职责和功能都没有针对企业、面向社会,而是一些院校内部或社会的职业资格等培训,没有完备的企业咨询、培训、反馈体系,对企业的教育培训效果不佳,流于形式。
一些科研、行业协会及相关政府机构内的培训部门也组织企业培训,但大都流于形式或培训体系不完备。且很多高端培训都是组织学员到外地边旅游边培训。旅游效果不错而培训目的没有达到。由于青海地区没有高端、完备的培训市场,还有一些企业自行联系外地的企业咨询、培训公司,请讲师到青海来进行讲课培训。这样的结果是费用昂贵,没有针对性,缺乏有效的沟通、反馈,效果差。
2.需要培训的原因
2.1企业需要培训的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青海当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青海企业市场进一步拓宽,正在向全国乃至国际进行延伸,要想使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企业教育培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2.2员工需要培训的原因
整个社会、经济在快速的发展,要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企业员工就得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就职竞争能力,未来的求职竞争是学习能力的竞争,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企业培训的误区
3.1培训是浪费金钱,不能产生利润
很多企业者认为,企业培训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但培训花的钱是有目共睹的,公司可以减少安排员工培训花的钱和时间,可以节约费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
3.2 培训要马上见效
员工从培训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首先要经过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然后再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实践,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变成自己的工作行为,最终起到改善工作业绩的效果。但很多企业认为每次培训都要立刻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看到培训效果,否则就认为培训无用。
3.3 培训是“为人作嫁衣”
有些企业管理者根据培训后的员工跳槽的现象说:“企业不培训是等死,而培训却是找死。”这需要企业将培训与个人发展综合考虑,就可以避免或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3.4迷信外地的企业咨询培训公司
很多青海当地企业,因为一直固守着习惯性思维,青海边远、落后,一切都不如外地,所以遇到一些教育培训问题就花高价请外地的咨询公司或培训师来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培训,结果是费用昂贵,没有针对性,效果差,久而久之,就对培训产生错误的认识,企业培训不起作用或意义不大。
4.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教育培训对策
4.1充分重视企业培训,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行协、大中专院校应根据青海的企业培训市场状况,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配备专业的人员,投入足够的经费,规范培训业务,提升培训质量。
4.2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共享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培训体系
4.3建立教育培训绩效制度
将企业教育培训制度化,并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营造学习型组织的环境。
4.4企业咨询与教育培训体系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刚.建设培训体系开发人力资源[J].经济师,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