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时刻》教学评点选粹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ffx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老师整整花了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将诗歌读、背了十三遍。这在公开课甚或常态课上几乎都是不可思议的行为。有意思的是,郭老师在这二十分钟中没有任何的“主题性”暗示,只是在重复着读、背的环节。
  ……
  为什么郭老师要这样上《沉重的时刻》?我想是因为文本本身的特点。当学生一次又一次朗读这首诗歌的时候,他们不由自主被文本所吸引,不由自主对文本产生疑惑,不由自主产生表达疑惑的欲望,所以郭老师选择了“消失”。回顾郭老师的《愚公移山》、《珍珠鸟》中教师的位置,也是因为文本。“文本决定教师的位置”才是郭老师这堂课真正给予我们的东西。如果说在这堂课上,郭老师实现了一次自我超越,那么必定是他在“关注文本”的道路上又前行了一大步。
  ——陆琦(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315040)
  
  虽然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但不是无原则的。当学生认为诗中那个无缘无故死去的人和作者和自己没有关系时,郭老师的反应先是惊讶,然后开始引导,他通过各种具体的场景,甚至自己化身为死去的人,让学生明白:那个人是和自己是有关系的。仅仅让学生明白“有关系”还不能让郭老师释怀:
  师:江里面在溺水的那个人,他眼睁睁地看着你,你会采取行动吗?
  生:会!
  师:当然要采取行动,因为他正看着你。
  这是一种美好的期待。这种期待在他发给学生的阅读讲义中也可以看到,无论是《没有人是一座岛屿》还是《马丁神父的遗诗》,都在提醒学生:关注别人就是关注自己。这也是一种呼唤,他想呼唤出被束缚于学生心灵深处的勇气和责任,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注及自身生活状态的思考。卡尔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我是看到了,郭老师在努力地摇动一片树林,努力地唤醒一些灵魂。
  ——徐启云(东海县实验小学,222300)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目标导学”实施的关键在于设计恰当的导学目标。导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策略有: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文本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坚持全面与重点、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坚持联系现实生活;引领学生自主建构。同时,目标描述要明确、适切、可检测。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    我校研究并实践的小学语文“目标导学”,主要是指以导学目标引领激励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是对话认识与实施的过程。这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展开这样的过程,就犹如“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而且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大块朵颐的乐趣。”(李镇西)。这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亲和力的图景。这图景,既是理想的召唤,也是现实的需求     一、师生对话——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场    对话需要在一定的情场中进行。良好的心理情场、舒缓的现场氛围、和
一、佳节引入蓄情感    师:(板书“佳节”)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知道哪些?结合课前的预习说一说。  生1:我知道有春节、元宵节。  生2:我知道有端午节、中秋节。  生3:还有清明节、重阳节。  ……  师:在这些节日中,你最喜欢过哪一个呢?简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1:我最喜欢过春节。因为有新衣服穿,有很多好吃的东西,还可以拿到红包。  师:哦,有这么多好事,真的很吸引人!  生2:我也
摘要:从理论上说,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应该是完全合拍的关系。然而,现实中,由于教育者对二者关系的曲解、异化以及高考命题者在命题时存在的盲区,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之间存在部分脱节现象。摆脱现状的出路在于:打造科学高考试卷,让评价引领课堂;建设理想语文课堂,用教学赢得高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高考;新课标;考试说明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课程。  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能够充分挖掘素质教育理念,根据传统优势和自身条件的定位,重点打造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亮点的特色工程。学校明确了校领导分管引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制度,彰显了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和特色发
超重和失重现象是一个典型的牛顿运动定律应用实例。高中课程标准对超重和失重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教学要求是“会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产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加速度方向向上即为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即为失重的规律”。高中物理必修1的教材中,是通过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对人在加速上升电梯中对地板的压力的讨论来认识超重与失重现象的,显然这样安排略显单薄,不利于学生对超重和失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仍然存在忽视学生本位的弊端,笔者所在学校在追求“生本”课堂中有所突破。本文正是该校小学语文追求“生本”课堂重建的实践与理性总结。该校语文教学在“生本”观念下,重新认定了教学质量观,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实践自然形成了教师课程意识的自我觉醒和教学行为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儿童立场;“生本”课堂;课堂重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2006年至今,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一直追寻和实践着“本真”的教育理念,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他们立足“学生发展”,进一步聚焦课堂,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初步探索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多支点探究教学模式”。在一路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有过困惑,有过挣扎,也收获了未曾预见的惊喜。而更让我们惊喜的是,这所学校真真切切地开始向“我教你学”的以教为主的课堂说不,切切实实地开始突破长期以来
语文课向来都被认为是最有风景的课堂。足不出户,能欣赏悦目的自然风光,如《九寨沟》、《黄果树瀑布》等;聆听最经典的风华雅乐及音乐背后的故事,如《二泉映月》、《音乐之都维也纳》等;游历奇妙瑰丽的神话传说,如《九色鹿》、《牛郎织女》之类;与令人敬仰的大师对话,接受心灵的洗礼,如《钱学森》、《海伦·凯勒》等……当这些生活与生命中或令人欣喜、或令人深思的对象以语文教材的形式出现在孩子们的课堂上时,作为语文教
摘要:教育为万众瞩目,人见人殊。王开东是才子型的语文老师,对教育一往情深,他看教育自有其独特的体悟,思想的锋芒与逼人的才气是《教育:突破重围》一书给予读者的强烈印象。  关键词:教育;凝望;锋芒;才气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6-0063-02    积数日之功,读完了王开东的《教育:突破重围》一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