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重视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沟通。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尝试。在尝试中,通过强化课程目标、注意方案设计、优化课程组合、拓展活动时空、改变教学方式、注重活动过程、注重活动评价等,能使综合性学习取得一定的实效。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联系其他学科、学习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内容,运用合作、探索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近几年,我们以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课本为教材,学习《课程标准》,分析综合性学习课的特点,探索上好综合性学习课的途径,在实践中作了许多尝试。
  
  一、强化课程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明确目标能激起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因此,对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明晰价值取向,十分重要。一般认为,课堂价值取向应建立在对教材、学生和课程总体目标的准确把握上。 一方面,教师应该明白一节课应该给学生什么。对语文综合课程要有多元理解,有效调控活动目标,以便适时引导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课程目标有深刻的把握。我们应明确,衡量课堂含金量和价值取向的标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人生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语文素养的积淀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等等。
  
  二、注意方案设计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例如,在“我爱文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放手让学生设计方案,同学们设计了“高邮文学”的活动方案。高邮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秦观、王磐、王念孙、王引之等都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当代又走出了汪曾棋、王干、费振中等知名作家、评论家。同学们吟咏秦观诗词、王磐曲调,阅读汪曾祺小说、散文,举行朗读比赛,讲文学故事,出文学手抄报,探究高邮文风昌盛的缘由。大家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参观高邮文游台和王氏纪念馆等。部分同学以汪曾祺研究为子课题,读《汪曾祺文集》,寻访汪曾祺故居及汪曾祺文学纪念馆,到汪曾祺笔下的“草巷口”、“大淖”去采风。同学们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优化课程组合
  
  《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先请音乐教师教唱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后请历史教师开设“长征”讲座,深化了语文课的人文内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授《“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时,我们请地理教师讲天文知识,请物理教师讲飞船飞行的奥秘,有效地实现了和其他课程的结合,实现了大语文教学。在与其他课程结合中,我们始终注意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为重点,不强求其他学科知识的细枝末节,不舍本逐末。
  
  四、拓展活动时空
  
  《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部分关于综合性学习,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演出、讨论等教学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近几年《扬州日报》招收小记者,我们鼓励同学积极报名,每年都有许多同学考核后被录取。小记者们踊跃投稿,发表了一篇又一篇作品,指导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将发表的稿件编辑成文学专刊《日进》。在活动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将小记者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结合,开展了探寻“高邮先民”综合活动课,组织学生到高邮境内的有七千年历史的龙虬庄遗址采风,同学们走进自然,探究历史,体验生活。
  
  五、改变教学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有相应的改革。
  (一)教师应成为目标的制定者。学习活动目标不必求全,从学生的实际和可能出发,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能力上,不急于出成果。如在教《长城》专题时,鉴于同学们都未到过长城,我们把目标定位在了解历史、收集材料和掌握知识典故上。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课中,我们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邮盂城驿,让他们去市少年邮局体验生活,举行“我为邮驿当导游”活动。结合本市举行的邮文化节,探寻邮史、邮缘、邮文化,畅想邮未来。
  (二)教师应成为活动的示范者。教师一方面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在平等沟通与合作中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自身也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进生活,去实践、去学习,真正参与到综合性学习中来。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教师能独立选择、承担自己的学习课题,全程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接受他们的评价。在野生动物的调查综合活动中,我们查阅有关资料,向同学们展示藏羚羊的生存现状。此举触发了同学们的灵感,他们对高邮麻鸭、罗氏沼虾在高邮的养殖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此次活动增强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六、注重活动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并不单指某种知识或能力的水平,还提出一些活动及其要求,尤其重视实施过程。语文課程标准把过程纳入了目标体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还应当关注学习的过程。“过程就是目标”。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过程。
  每次综合性学习,我们提前一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探究有关的课题。活动中指导学生调查、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运用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等获取资料。
  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必须构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每次综合性学习,我们都将学生的参与情况、完成情况、与组内成员合作情况一一记载,考查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能力。
  
  七、注重活动评价
  
  教师的评价在活动中具有点评指引的效果。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的不足,也不能只说动听的话。看问题都要客观、一分为二地看,有不足要指出,有优点要提出表扬,正确的评价观才能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努力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的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且把它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比如口语交际,每个同学既是表演者又是评委,学生相互评价,评出优胜者。每次综合性学习,我都把学生的优秀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相互学习、评价。教室的学习栏上经常张贴有学生的写作、绘画、手抄报等作品。学生们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流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学语文、用语文、热爱语文。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模式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创新,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以文本阅读为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分别采用不同的视角去体验探究,师生是自由平等的关系,没有师道尊严的束缚
【摘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问题,可从课堂内外同时着手,多措并举,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课堂内,从注重导入开始,注意调控课堂时间、调控课堂气氛,采用多媒体教学、绘画、表演、辩论、角色换位等方法激发兴趣。课堂外,组织竞赛,成立文学社,广泛开展阅读、郊游采风等,激发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学习;多措并举;激发兴趣;课堂内外     目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
大学语文课程在教育部颁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后,从政策上已经成为了非汉语言文学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顾名思义即所有学生都要学习,这种定义和西
仅仅依靠做大量阅读题无法达到阅读评价的目的,更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具有教育意义的阅读评价体系应该能够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摘要】提倡学生互评互改习作,让他们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写作能力。着力培养学生互评互改的能力,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作文教学的本身。教师创造师生共评、互改的条件,以此激发学生评文改文的热情,使他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教给学生学法,以教师的导学积极性带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独立学习的人。  【关键词】互评互改 合作交流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