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语文课程功能的重新审视

来源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aiT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语文课程在教育部颁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后,从政策上已经成为了非汉语言文学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顾名思义即所有学生都要学习,这种定义和西方的通识课程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公共必修”四字显示了浓厚的行政色彩,好像与教育无关。而通识课程的名称则显示了强烈的教育性,“通识课程”四字有着通识和识通两层含义[1]。通识即所有学生都要学习,这层含义与公共必修有雷同,而识通则强调学习的内容必须是普遍的,英文中叫做general或者universal,大学语文属于母语教育,而母语教育在西方属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一种单投影透镜LCD立体电视投影机,它具有最佳的发光效率。
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模式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创新,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以文本阅读为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分别采用不同的视角去体验探究,师生是自由平等的关系,没有师道尊严的束缚
【摘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问题,可从课堂内外同时着手,多措并举,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课堂内,从注重导入开始,注意调控课堂时间、调控课堂气氛,采用多媒体教学、绘画、表演、辩论、角色换位等方法激发兴趣。课堂外,组织竞赛,成立文学社,广泛开展阅读、郊游采风等,激发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学习;多措并举;激发兴趣;课堂内外     目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