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青年党员在培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引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应用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思想,提出在“新常态”下关于高校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对策,引导高校青年党员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高校青年党员队伍素质、促进党的各项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常态;青年党员;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新常态”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现实问题和未来挑战的清醒认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现实机遇的从容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把握、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使命的担当精神,将新常态思想运用到高校青年党员培养中去,加大培养选拔优秀高校青年党员教师力度,提高高校青年党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下面,对新常态下高校青年党员教师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高校青年党员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理论方面
1.基础理论薄弱
现今,我们很多青年党员或许会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但对党的一些理论着述却难有兴趣。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或许也仅限于名词上的记忆。所以,我们应该在一定时候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去品味下我们党在各个时期留下来的一些重要理论着作,去发现其中的“真、善、美”。 了解我们党的一些重大史事,去追寻那峥嵘岁月,通过文字去记忆那些最难忘的人和瞬间。
2.学习兴趣不高
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青年党员往往对业务学习和学历教育通常比较热心,对业务知识和与业务工作直接相关的学科领域的各方面知识比较感兴趣,与之相比,他们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弱,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党的相关理论知识认识不够,缺乏深度。
(二)生活实践方面
1.入党积极性不高
个别党组织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着坐等的现象,不是积极主动去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基础知识,而是消极等待别人上门来,忽视对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对申请入党的同志关心帮助不够 。在开展政治学习中,往往流于形式;在开展组织生活中,形式呆板,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难以吸引青年教师和大学生。
2.受西方文化影响严重,过于强调个性发展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物质利益的诱惑,在当代青年党员中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泛滥、个人主义也较为严重。对很多事情的态度,不从大局上着眼,考虑个人利益,缺乏吃苦耐劳、奉献的精神。许多青年党员过于强调个性发展,在进行集体活动的时候,与他人心理不相容,不能与其他党员合作。
二、新常态下高校青年党员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育
高校青年党员的整体素质比较高,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接受能力比较强。因此,应该认真把握高校青年党员理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家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运用启发式、开放式、互动式的方法,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此外还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让网络技术成为理论教育的新载体。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是规范学习自觉性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理论学习质量、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考核的内容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要通过考评,把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情况作为青年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二)积极运用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模式
青年党员的思想教育离不开高校的教育,家长的配合。青年党员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学习好的事物,避开不利于自己思想发展的事物,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高校的教育很大程度在受家庭教育的影响,青年党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是受到其家长影响的直接结果。因此,要改变青年党员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家长和高校共同努力,缺少任何一方的作用,对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加强党建工作,提高教育效率
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应有的效果,必须及时帮助那些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的青年党员回到正轨上来。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加强党建工作就是要加大对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1.开展心理咨询,确保身心健康在学习工作生活中
除了领导老师的正面教育外,心理咨询是很多青年党员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有许多青年党员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但不愿正面向党员或者干部吐露,向心理咨询中心咨询。
2.制度建设上创新
青年党员是高校发展的未来,为使他们健康成长,除了自身努力外,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通力配合,建立起完善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
(1)建立青年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利用业余党校平台,每年初党委根据高校发展需要制定年度青年党员培训主题,并确保实施。
(2)建立青年党员激励机制。设立青年人才奖励制度,解决好青年党员工作学习上的问题,切实改善青年党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建立监督约束机制。①制定青年党员实绩考核制度。②党支部有计划安排与青年党员谈心,了解思想动态与工作情况。③每年召开1次党内组织生活会,开展严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④党委每年召开1~2次党外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对青年党员的意见,及时反馈,以利整改。⑤青年党员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通过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和促进青年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青年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三、结语
青年党员是党和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适应中国发展新常态,在思想上、政治上、实践上迅速成熟起来,同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青年党员培养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多管齐下,及时纠正错误,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适应新常态。
参考文献:
[1]吴荷平.提高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庄漫水.论青年党员的思想现状及其对策[J].综合管理:管理观察,2008.08
[3]姚增元.浅谈如何加强青年党员的教育管理[J].学术-理论,2013年·8月·
关键词: 新常态;青年党员;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新常态”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现实问题和未来挑战的清醒认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现实机遇的从容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把握、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使命的担当精神,将新常态思想运用到高校青年党员培养中去,加大培养选拔优秀高校青年党员教师力度,提高高校青年党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下面,对新常态下高校青年党员教师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高校青年党员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理论方面
1.基础理论薄弱
现今,我们很多青年党员或许会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但对党的一些理论着述却难有兴趣。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或许也仅限于名词上的记忆。所以,我们应该在一定时候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去品味下我们党在各个时期留下来的一些重要理论着作,去发现其中的“真、善、美”。 了解我们党的一些重大史事,去追寻那峥嵘岁月,通过文字去记忆那些最难忘的人和瞬间。
2.学习兴趣不高
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青年党员往往对业务学习和学历教育通常比较热心,对业务知识和与业务工作直接相关的学科领域的各方面知识比较感兴趣,与之相比,他们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弱,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党的相关理论知识认识不够,缺乏深度。
(二)生活实践方面
1.入党积极性不高
个别党组织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着坐等的现象,不是积极主动去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基础知识,而是消极等待别人上门来,忽视对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对申请入党的同志关心帮助不够 。在开展政治学习中,往往流于形式;在开展组织生活中,形式呆板,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难以吸引青年教师和大学生。
2.受西方文化影响严重,过于强调个性发展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物质利益的诱惑,在当代青年党员中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泛滥、个人主义也较为严重。对很多事情的态度,不从大局上着眼,考虑个人利益,缺乏吃苦耐劳、奉献的精神。许多青年党员过于强调个性发展,在进行集体活动的时候,与他人心理不相容,不能与其他党员合作。
二、新常态下高校青年党员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育
高校青年党员的整体素质比较高,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接受能力比较强。因此,应该认真把握高校青年党员理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家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运用启发式、开放式、互动式的方法,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此外还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让网络技术成为理论教育的新载体。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是规范学习自觉性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理论学习质量、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考核的内容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要通过考评,把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情况作为青年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二)积极运用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模式
青年党员的思想教育离不开高校的教育,家长的配合。青年党员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学习好的事物,避开不利于自己思想发展的事物,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高校的教育很大程度在受家庭教育的影响,青年党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是受到其家长影响的直接结果。因此,要改变青年党员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家长和高校共同努力,缺少任何一方的作用,对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加强党建工作,提高教育效率
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应有的效果,必须及时帮助那些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的青年党员回到正轨上来。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加强党建工作就是要加大对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1.开展心理咨询,确保身心健康在学习工作生活中
除了领导老师的正面教育外,心理咨询是很多青年党员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有许多青年党员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但不愿正面向党员或者干部吐露,向心理咨询中心咨询。
2.制度建设上创新
青年党员是高校发展的未来,为使他们健康成长,除了自身努力外,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通力配合,建立起完善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
(1)建立青年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利用业余党校平台,每年初党委根据高校发展需要制定年度青年党员培训主题,并确保实施。
(2)建立青年党员激励机制。设立青年人才奖励制度,解决好青年党员工作学习上的问题,切实改善青年党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建立监督约束机制。①制定青年党员实绩考核制度。②党支部有计划安排与青年党员谈心,了解思想动态与工作情况。③每年召开1次党内组织生活会,开展严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④党委每年召开1~2次党外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对青年党员的意见,及时反馈,以利整改。⑤青年党员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通过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和促进青年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青年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三、结语
青年党员是党和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适应中国发展新常态,在思想上、政治上、实践上迅速成熟起来,同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青年党员培养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多管齐下,及时纠正错误,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适应新常态。
参考文献:
[1]吴荷平.提高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庄漫水.论青年党员的思想现状及其对策[J].综合管理:管理观察,2008.08
[3]姚增元.浅谈如何加强青年党员的教育管理[J].学术-理论,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