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当前历史课堂教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灌输多、启发少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把学生当“容器”的死板教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的体会是:要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上狠下工夫。
1 精讲。
“精讲”就是要讲清、讲透教学的重点。教学重点要讲清、讲透,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理解、掌握的内容可以不讲。例如,在讲“明朝的对外关系”时,教材从友好往来和抗击侵扰两方面反映了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其中“郑和下西洋”具有较大的历史影响,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我在上这节课时,突出讲授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经过和历史意义。
“精讲”还要讲清、讲透教学的难点。难点,指教材中超出学生知识水平、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教材内容,不一定是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中心环节,但它却是讲授过程中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要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困难所在,讲清这部分内容,其他问题就容易理解了。对于这方面的内容,亦应精讲。例如,讲“中国同盟会”内容时,必须讲清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这对学生了解同盟会的性质及成立的意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精讲”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作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从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以培养能力。
2 多练。
“多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习题,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学习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多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呢?
(1)布置预习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在重点内容上画记号,使学生在阅读中懂得区分主次、抓住关键。这样,内容与问题对号入座,学生印象较深,待到教师精讲时,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有关内容的基本框架,教学效果就自然较好。同时,通过反复练习,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2)在讲解中设置思考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在精讲中要精心设计思考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使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普法战争”时,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初步熟悉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普法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的学生说普鲁士是正义的,法国是非正义的;有的说双方都是非正义的;有的说对两国统治阶级来说是非正义的,对两国人民来说是正义的。最后教师总结:第一阶段的战争是法国挑起的。对法国来说,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普鲁士方面是防御性的正义战争。到了第二阶段,普鲁士入侵法国,战争性质发生了变化,对普鲁士来讲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而对法国来说,则变为正义的防御性战争。这样,通过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其分析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效果远比“满堂灌”好得多。
(3)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题。练习题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质量。在内容上,不但要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要有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在题型上要新颖多样,如可设计选择、填空、填图、史料分析、名词解释、问答题等。这样,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学习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 讲练结合。
当然,“多练”应与“精讲”紧密结合,而不能离开重点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教师应在讲练结合上多下功夫。“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紧张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抓住重点和关键,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的体会是:要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上狠下工夫。
1 精讲。
“精讲”就是要讲清、讲透教学的重点。教学重点要讲清、讲透,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理解、掌握的内容可以不讲。例如,在讲“明朝的对外关系”时,教材从友好往来和抗击侵扰两方面反映了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其中“郑和下西洋”具有较大的历史影响,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我在上这节课时,突出讲授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经过和历史意义。
“精讲”还要讲清、讲透教学的难点。难点,指教材中超出学生知识水平、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教材内容,不一定是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中心环节,但它却是讲授过程中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要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困难所在,讲清这部分内容,其他问题就容易理解了。对于这方面的内容,亦应精讲。例如,讲“中国同盟会”内容时,必须讲清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这对学生了解同盟会的性质及成立的意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精讲”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作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从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以培养能力。
2 多练。
“多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习题,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学习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多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呢?
(1)布置预习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在重点内容上画记号,使学生在阅读中懂得区分主次、抓住关键。这样,内容与问题对号入座,学生印象较深,待到教师精讲时,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有关内容的基本框架,教学效果就自然较好。同时,通过反复练习,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2)在讲解中设置思考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在精讲中要精心设计思考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使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普法战争”时,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初步熟悉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普法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的学生说普鲁士是正义的,法国是非正义的;有的说双方都是非正义的;有的说对两国统治阶级来说是非正义的,对两国人民来说是正义的。最后教师总结:第一阶段的战争是法国挑起的。对法国来说,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普鲁士方面是防御性的正义战争。到了第二阶段,普鲁士入侵法国,战争性质发生了变化,对普鲁士来讲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而对法国来说,则变为正义的防御性战争。这样,通过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其分析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效果远比“满堂灌”好得多。
(3)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题。练习题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质量。在内容上,不但要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要有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在题型上要新颖多样,如可设计选择、填空、填图、史料分析、名词解释、问答题等。这样,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学习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 讲练结合。
当然,“多练”应与“精讲”紧密结合,而不能离开重点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教师应在讲练结合上多下功夫。“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紧张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抓住重点和关键,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