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秋季我省开始使用新教材,在新旧教材更替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和理解教材的特点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高考,更有利于教师适应新形势,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本文试从高一政治新教材特点入手,浅议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途径。
一、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呈现出的新特点
1. 突出了经济常识为生活服务。
旧教材注重理论,导致教学气氛严肃,知识枯燥,学生情绪低落,教学效果差。而新教材注重知识的实践性,选用了日常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大量实例和典型材料,形象生动地引出了对经济理论的认识与探讨,激发了学生热情,优化了课堂气氛。
2. 体现了人本思想。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知识设计上不拘一格,不循规蹈矩。针对青年学生活泼爱动、思维活跃,但理解深度不够的特点,新教材克服了旧教材说教意味过重的弊端,将大量图文并茂的直观感性材料融入枯燥的经济理论中。这些丰富可靠的图文资料,一方面为政治课注入了新鲜活力,另一方面使深奥难懂的道理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热情,达到了较好的效果。针对青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新教材注重减轻学生负担,如新教材变化了商品价值等较抽象的概念,对货币职能有所筛选,力争达到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效果。
3. 更具开放性。
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具开放性。①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除《课程标准》规定的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外,新教材又设置了“名词点击”、“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等栏目,并在每一单元后设置“综合探究”模块,从而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教学内容的这一开放性,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育中主体不明的弊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端正。②教材呈现方式的开放性。教材选用富有情节的实例或镜头等作为话题,以生活中的日常现象为例,营造和创设解决问题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知识。
4. 内容编写与结构设计更趋合理化。
《经济生活》在教材呈现方式及结构设计上,作出了更有利于教学的安排。旧教材从基本经济理论入手,先介绍价值规律,进而讲解我国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两个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最后展示经济的一般过程。而新教材从日常生活中的货币、价格、生活消费入手,按照“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在什么舞台上生产”这一基本逻辑,一改旧教材之风格。新教材单元前面有“单元导语”,简明扼要介绍本单元基础知识和思想教育点;每课前面附以引言,说明本课基本要点。另外每一单元附占用1课时的“综合探究”。本着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宗旨,新教材又从每部分的实际特点出发,使各部分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做到各部分特色分明、相得益彰。
总之,新教材在结构与内容上配合合理,使学生容易分辨教材的重难点,并能增长更多学科之外的知识,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应对新课改,把握新教材,搞好新教学
1. 首先必须理解和把握好课改目标和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改形势下,最迫切、最具根本性的任务就在于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使我们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为现实服务,指导实践;使学生在认知、把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并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去,创造新的奇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造世界观和人生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落实这样一种理念,即“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科学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只有如此,才能使政治课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转化。
2. 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保证实现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后者又是转变教学观念的重要保证。传统的教学方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使政治课枯燥无味、失去活力,使学生穷于应付,对政治课失去兴趣。
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能力。第一,可结合政治学科时代性强的特征,在备课过程中选取生动、形象、典型的重大事件和时事热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适当利用录音、辩论等教学方法,切实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第四,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程度、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个性心理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性教育。第五,适当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习知识与参加实践结合起来。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需要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学生领会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形成习惯,内化为学生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黄金法则”。
3. 充分挖掘新教材这一课程资源。
新教材所具备的新特点,使其成为新课改教学重要的载体之一,也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依据。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应充分了解并利用新教材,做好师生课堂教学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根据新教材更重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应调动学生和其他方面的一切积极性,在挖掘新教材上下工夫,力求活学、活教和活用。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把握教材新特点,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进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探索新课改下的教学新途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
一、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呈现出的新特点
1. 突出了经济常识为生活服务。
旧教材注重理论,导致教学气氛严肃,知识枯燥,学生情绪低落,教学效果差。而新教材注重知识的实践性,选用了日常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大量实例和典型材料,形象生动地引出了对经济理论的认识与探讨,激发了学生热情,优化了课堂气氛。
2. 体现了人本思想。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知识设计上不拘一格,不循规蹈矩。针对青年学生活泼爱动、思维活跃,但理解深度不够的特点,新教材克服了旧教材说教意味过重的弊端,将大量图文并茂的直观感性材料融入枯燥的经济理论中。这些丰富可靠的图文资料,一方面为政治课注入了新鲜活力,另一方面使深奥难懂的道理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热情,达到了较好的效果。针对青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新教材注重减轻学生负担,如新教材变化了商品价值等较抽象的概念,对货币职能有所筛选,力争达到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效果。
3. 更具开放性。
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具开放性。①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除《课程标准》规定的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外,新教材又设置了“名词点击”、“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等栏目,并在每一单元后设置“综合探究”模块,从而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教学内容的这一开放性,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育中主体不明的弊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端正。②教材呈现方式的开放性。教材选用富有情节的实例或镜头等作为话题,以生活中的日常现象为例,营造和创设解决问题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知识。
4. 内容编写与结构设计更趋合理化。
《经济生活》在教材呈现方式及结构设计上,作出了更有利于教学的安排。旧教材从基本经济理论入手,先介绍价值规律,进而讲解我国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两个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最后展示经济的一般过程。而新教材从日常生活中的货币、价格、生活消费入手,按照“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在什么舞台上生产”这一基本逻辑,一改旧教材之风格。新教材单元前面有“单元导语”,简明扼要介绍本单元基础知识和思想教育点;每课前面附以引言,说明本课基本要点。另外每一单元附占用1课时的“综合探究”。本着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宗旨,新教材又从每部分的实际特点出发,使各部分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做到各部分特色分明、相得益彰。
总之,新教材在结构与内容上配合合理,使学生容易分辨教材的重难点,并能增长更多学科之外的知识,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应对新课改,把握新教材,搞好新教学
1. 首先必须理解和把握好课改目标和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改形势下,最迫切、最具根本性的任务就在于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使我们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为现实服务,指导实践;使学生在认知、把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并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去,创造新的奇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造世界观和人生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落实这样一种理念,即“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科学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只有如此,才能使政治课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转化。
2. 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保证实现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后者又是转变教学观念的重要保证。传统的教学方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使政治课枯燥无味、失去活力,使学生穷于应付,对政治课失去兴趣。
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能力。第一,可结合政治学科时代性强的特征,在备课过程中选取生动、形象、典型的重大事件和时事热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适当利用录音、辩论等教学方法,切实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第四,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程度、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个性心理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性教育。第五,适当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习知识与参加实践结合起来。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需要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学生领会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形成习惯,内化为学生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黄金法则”。
3. 充分挖掘新教材这一课程资源。
新教材所具备的新特点,使其成为新课改教学重要的载体之一,也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依据。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应充分了解并利用新教材,做好师生课堂教学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根据新教材更重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应调动学生和其他方面的一切积极性,在挖掘新教材上下工夫,力求活学、活教和活用。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把握教材新特点,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进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探索新课改下的教学新途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