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melo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63-01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主题,依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深远。“社会责任”是核心素养体系中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生活素材为基础,培养学生诚信友善品质
  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源泉,“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教师以生活素材为基础,选取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和实际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了解、感悟生活中逐步培养诚信友善的核心素养。
  2017年伊始,共享单车在西安市大规模投入使用,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会骑行共享单车,本班学生韩某画了一幅《轻松教你使用共享单车》漫画,并发布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微博,获得大量点赞和转发。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第二框“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教师巧妙运用这一生活素材,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懂得帮助他人、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文明友善的行为值得称赞,号召更多的人学习和发扬,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和谐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人,让自己的生命更有力量,让社会多一份美好。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引导学生在分析生动、鲜活的生活素材中深化思想認识,传递诚信友善,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
  二、以情感教育为抓手,引领学生合作担当
  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情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中,能潜移默化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进而敢于合作担当。
  教学“生命至上”时,教师播放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火海英雄王锋的视频。面对1000℃的烈焰,王锋既没有犹豫,也没有退缩,用生命帮助20多位邻居火海逃生,无一伤亡。学生的眼睛湿润了,他们因王锋的无私和无畏而动容,读懂了王锋如何用浴火涅槃的高贵灵魂诠释责任担当,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感慨敬畏生命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怀他人的生命,这是对国家、民族、自己和他人应有的担当。
  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学习“在担当中成长”时,教师回放本班学生在“班班唱比赛”中合唱《国家》的视频。整齐的队伍,优美的手语,动人的歌声,洋溢的热情,每一位学生都在用心唱,用心表达。设问:我们班荣获特等奖的原因是什么?《国家》这首歌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情绪激昂,乃至动情地和视频一起歌唱:“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学生仿佛回到几天前参赛的那一刻,情感得到升华,问题不解自答。全体学生积极热情参与,高低声部巧妙配合,力量汇集,团队合作,体验获得特等奖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内心深处感悟:为集体贡献一份力量、承担一份责任,不仅是每个人的分内之事,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担当、一种家国情怀,每个人以主人翁姿态为集体出力,以一颗赤子之心思考自己能为祖国付出哪些努力,积极合作,敢于担当,做有情怀、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情感教育,扰如柔和的春风,吹绿了学子心灵,引领学生敢于合作担当,让生命之花绽放奇光异彩。
  三、以时事热点为依托,帮助学生树立法治信仰
  《道德与法治》首次将树立法律信仰写进教材,强调法治思想、法治精神的渗透,是对原有教材内容的继承和创新,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以时事热点为依托的课堂教学,更具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可以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并将外在法律准则内化为法治信仰。
  讲授“法律的作用”时,教师设问:你是否有过“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你是否知道这种行为会受到法律处罚?学生作答后,教师并没有急于点评,而是呈现2017年5月4日的一条时事新闻视频。视频讲的是西安市交警部门将在全市开展“路口交通秩序整治百日提升”行动,首次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对闯红灯的行人进行处罚和曝光,加强对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随意横穿道路、翻越道路隔离设施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劝阻、查处力度。教师以鲜活的时事热点为依托,显然更有说服力。学生意识到“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不仅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造成威胁,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惩罚。这样,学生就更加明确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遵守法律,并逐步树立法治信仰。
  又如,在“树立法律信仰”授课中,教师呈现了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湖南永州市道县一名初中女学生遭女同学轮流扇耳光,涉事的多名学生已被处理,其中3人被处以治安拘留,另4人被管教。设问:如果遭遇校园欺凌,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对校园欺凌说“不”?教师利用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时事热点,引发学生内省和思考,学生可以向家长、教师求助,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作为一名中学生,不仅要团结同学、以诚相待,还要在日常行为中遵法、守法、护法,增强法治意识,努力把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熔铸到头脑中,内化法律知识,树立法治信仰。
  以时事热点为依托,与时俱进,可以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让法治意识成为中学生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
  四、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生态意识
  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将生态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学“休戚与共”时,教师将本班学生分为两组,提前组织学生开展“随手拍——记录我眼中的大自然”活动。一组记录“我眼中的自然美景”,另一组记录“我眼中的自然破坏”,并将收集到的照片制作成微视频,对教材知识拓展、延伸。设问:生命是伟大的,我们除了要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外,还需要敬畏哪些生命呢?通过实践体验,学生似乎早已找到答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各种生命相互依存,我们要敬畏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增强生态意识,对世界充满善意,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体悟,引发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知行合一。提升社会责任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近2年教学实践告诉我,只要我们引领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其读书方法,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海量阅读”其实不是农村孩子遥不可及的梦。  【关键词】海量阅读 阅读实践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199-02  一、普通农村小学阅读现状  笔者曾经辗转三个农村中心小学,任教多个年级,通过调查、采访,发现目前农村小学生
期刊
【摘要】高校不仅需要把日常宣传工作做好,还必须具有对舆情进行监测的意识,把握好自身的网络平台,尽早预警、提前防范、掌握主动,可辅助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科学决策,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维护校园稳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创业就业、项目科研、招生管理等多维度的变革,成为高校自我创新和高效发展的新兴驱动力。本论文拟通过研究和分析网络行为管理工具,收集校园网用户访问互联网多样化资源信息的轨迹行为
期刊
【提要】目前随着全封闭式学校的增加,住校生的数量也大幅增加,特别是中小学也开始进行封闭式管理,这就导致了住校生的年龄普遍低龄化,与此同时住校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这都为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加大了难度,為学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十几年的教育实践,我现在把这些问题加以论述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体会及做法。  【关键词】学生交往 宿舍卫生 学生个性 爱心教育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内涵的一种审美活动。如何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趣味、实效的听赏方式是音乐欣赏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进行了音乐欣赏课与多模块整合实践的“综合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音乐欣赏的探索。  【关键词】音乐欣赏 聆听感悟 整合实践 综合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当然不能等出了问题再忙于应付,而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 班级环境 人生观 心理常识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39-02  现代教育对教师尤其是对班主任老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78-01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长的叙事诗,诗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对造成焦仲卿与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人们一直认为元凶是焦母。一是焦母对刘兰芝的嫌弃,“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二是焦母与刘兰芝积怨已久,“吾意久怀忿,会不相从许。”三是焦母作为女人天生的嫉妒心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79-0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地区和城乡的不同特点,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创造性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提供基本的文本依据。地方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从立足生本教育,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与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等情感方面入手,对小学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以及小学英语作业的智慧批改进行探讨,以提高小學英语作业的有效性,从而达到让作业充满智慧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作业 有效性 优化设计 智慧批改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13-02  《教育走向
期刊
【摘要】课程一直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科学的课程体系与优质课程开发决定着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成效。针对目前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从课程目标设置、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评价实施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以提高学生岗位综合能力,同时也为其他课程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工作过程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在本文中,我们选取河南科技学院2016、2017、2018级三届数学师范专业626名师范生校内实训环节中存档的微格教学视频为研究内容,结合访谈微格教学指导教师了解到的情况,调查分析数学师范生在教态、语言、课堂互动情况与板书等基本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教学技能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3;O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