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60-02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语感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核心与牛鼻子,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少慢差费”这一令人尴尬的困境。叶圣陶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的能力。”这两位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家言明了语感培养对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拓视野,积淀语感
  1.文本积淀。
  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具体说就是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遍数多,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把课文多读几次,乃至于背诵。数量多,就是指学生读的文章篇目多,除课堂上读的外,还要开展课外阅读。品种多就是指读的书中,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寓言故事,不管是儿童文学,还是古典名著,都可以读。
  2.生活积累。
  仅靠诵读揣摩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生活经验去感受。小学生知识面比较窄,单凭现有的知识理解教材内容远远不够,这就需要贴近生活,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法,扩展学生的见闻面,增长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如带学生体验生活观察家禽小动物时,只要说到鸡,学生会说出不同颜色、不同外形的鸡的特点,有好斗的公鸡、有浑身毛茸茸像个小黄球一样的小鸡、有带着一群小鸡觅食的母鸡,其特点各不相同。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语言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敏锐的语感就能得到有效的积累和培养。
  比如春天里欣赏的景色是那样的美丽;夏天里看到的是那样充满无限生机;秋天里感受到的是一片成熟的金色;冬天里的景色更能激发学生不同的遐想。这些生活的经验从哪里来呢?只有从生活中来到学生的美好的记忆里。
  二、加强诵读、激发语感
  1.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伊始用大屏幕出示桂林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境,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2.启发想象
  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如《鸟的天堂》中这样写道:“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里的“热闹”并非只有听觉感受,其中还包含着视觉、运动觉、空间觉等多种感受,其形象很丰满,是一种立体形象的感受。在教学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边在脑子里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一边诵读,读出“热闹”的感觉来,读出作者欣喜的感觉来,读出美的感觉来。
  3.填补空白
  填补空白具有培养语感和进行语言训练的双重功效。《最后一头战象》一课,重点是感受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既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它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4.范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语感有效的训练,它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协调,注意重音、停顿,把握节奏、语气等,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如《雨点》是一篇韵律感强、层次分明的诗歌。范读本文首先让学生把握全文,弄清感情波浪的层次,感受“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动作的不同。在声调的处理上,要注意声音由低到高,读出四种动作的差别,开始定调子不要太高,高低声调要处理得当。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能力,则其朗读水平也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朗读与语感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三、写作训练,培养语感
  写是对读、听、说得最好的反馈,这种反馈是其他学习形式、练习方式所代替不了的。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同时,不断地写作也能转化语感。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方式来培养语感,如抄写、仿写、改写、语句的积累、日记等形式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对语言的感受力会增强。
  总之语感训练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以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其他文献
The removal of cypermethrin with a red macroalga,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was studi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due contents wi
【摘要】识字教学是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大家都在探索的一项课题。儿童的识字量越大,词汇量越大,思维越发达。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低年级段要确立“多认少写”新的识字理念,识字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随时随处识字的良好习惯。为了防止学生的遗忘,通过几次反复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  【关键词】高效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网络新闻评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为落脚点,结合A·葛兰西的“霸权理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观点、哈
我国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围绕着中心、服务来作为大局.要有胸怀大局、把握整体的局势、要着眼于未来,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做好因势而谋,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汉语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多媒体 汉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58-02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多媒体是一种把超文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基层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显着尤为重要.农村基层治理是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关系到是否能团结带
数字互动杂志是媒介融合时代的产物。它有着传统杂志望尘莫及的发行优势、沟通优势、广告优势和多媒体表现优势。当然,它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找出可行
谈话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最简单的方式,幼儿园教学也是如此。通过谈话能及时反馈幼儿的情况,加强教师与家长间的情感沟通,能拉近教师与家长的心理距离。如我班的甜甜,近来
对于企业来讲,良好的政治思想工作可以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在文中主要从五项机制建设出发,就如何做好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记者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王立平课题组首次发现特异性地激活胶质细胞可促进干细胞分化并修复受损帕金森氏病脑组织,有望为探讨帕金森氏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