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前,笔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始践行“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教学。因为思想政治课不同于数理化课,学生的阅读量大,而思维障碍小,所以试行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六步曲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活动单导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活动单”的设计及课堂设计上。教师要通过创设宽松的氛围,在“活动单”的辅助下,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
1.创设情境:主要由教师创设一定的课堂氛围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创设情境要有思想性。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进行自学。自学主要是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活动单上的活动内容。自主学习内容要有基础性。
3.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习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和探究。必要时,同学也可以到其他组寻求帮助。合作探究的形式要有灵活性。
4.成果展示:展示是课堂教学中最生动、最富有合作与创造的环节。展示既是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进一步提升。在展示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个个是主角,而教师则是隐身于学生们身后的导演,所要做的是点拨、追问。成果展示有利于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让同学们得到成功的体验。
5.自我完善:包括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在自己的活动单上订正。自我完善要有反思性。
6.归纳提升:在学生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提升。由学生实现认知、方法、体验、情感全方位的“盘点”。归纳提升要有概括性和上升性。
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1.活动单设计的注意点。“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关键还在于活动单的设计。一个好的活动单要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要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合理设计活动单内容。应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问题的设计要做到具有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活动单上的问题不仔细看书不行,仅仅看书不思考也不行,让学生从活动单上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施,看似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前更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2.活动过程的注意点。“活动单导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活动变多了,但千万不能让学生变成无线的风筝。教师首先应教会小组长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并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活动中去。活动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学生的学习将变成盲目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应在组间进行巡视,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千万不能由昔日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壁上观”,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只是站在旁边观看,不能给予及时适度地点拨和提炼。如果这样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都将丧失殆尽,同样不能发挥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到精讲重点,充分利用好“活动单”,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但不一定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有时要把班级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
3.活动评价的注意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适时地对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体会与收获
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后,笔者发现课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知识由原来的教师直接或间接导入变为由学生预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热点问题的剖析由教师的分析、板书变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独立思考——小组再交流”或“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探讨——小组共同协作完成——小组间交流”两种方式,这样学生更易掌握。当然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心理变得更踏实了,课堂上敢于当众剖析问题,提出自己的困惑,敢于帮助别人纠错;学生的板书更规范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感情变得更融洽了。同时笔者还发现正是有了课堂上的这种协作精神,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也正印证了“给学生一个机会,还老师一个惊喜”的正确性。
一、“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六步曲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活动单导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活动单”的设计及课堂设计上。教师要通过创设宽松的氛围,在“活动单”的辅助下,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
1.创设情境:主要由教师创设一定的课堂氛围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创设情境要有思想性。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进行自学。自学主要是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活动单上的活动内容。自主学习内容要有基础性。
3.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习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和探究。必要时,同学也可以到其他组寻求帮助。合作探究的形式要有灵活性。
4.成果展示:展示是课堂教学中最生动、最富有合作与创造的环节。展示既是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进一步提升。在展示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个个是主角,而教师则是隐身于学生们身后的导演,所要做的是点拨、追问。成果展示有利于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让同学们得到成功的体验。
5.自我完善:包括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在自己的活动单上订正。自我完善要有反思性。
6.归纳提升:在学生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提升。由学生实现认知、方法、体验、情感全方位的“盘点”。归纳提升要有概括性和上升性。
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1.活动单设计的注意点。“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关键还在于活动单的设计。一个好的活动单要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要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合理设计活动单内容。应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问题的设计要做到具有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活动单上的问题不仔细看书不行,仅仅看书不思考也不行,让学生从活动单上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施,看似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前更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2.活动过程的注意点。“活动单导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活动变多了,但千万不能让学生变成无线的风筝。教师首先应教会小组长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并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活动中去。活动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学生的学习将变成盲目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应在组间进行巡视,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千万不能由昔日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壁上观”,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只是站在旁边观看,不能给予及时适度地点拨和提炼。如果这样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都将丧失殆尽,同样不能发挥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到精讲重点,充分利用好“活动单”,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但不一定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有时要把班级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
3.活动评价的注意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适时地对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体会与收获
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后,笔者发现课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知识由原来的教师直接或间接导入变为由学生预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热点问题的剖析由教师的分析、板书变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独立思考——小组再交流”或“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探讨——小组共同协作完成——小组间交流”两种方式,这样学生更易掌握。当然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心理变得更踏实了,课堂上敢于当众剖析问题,提出自己的困惑,敢于帮助别人纠错;学生的板书更规范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感情变得更融洽了。同时笔者还发现正是有了课堂上的这种协作精神,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也正印证了“给学生一个机会,还老师一个惊喜”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