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gaalove4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理念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许多教学科目在教学过程中都进行了教学方法创新的尝试,高中历史课程作为高中阶段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做了相关探索。作者基于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介绍了发散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发散式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 应用
  发散式教学方法是基于学生的个人特点,结合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而采用的教学方式[1]。发散式教学法是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2]。历史使人明智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而要将历史的明智作用,历史给人以启迪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只依赖于老师的言传和灌输是完全不够的。笔者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对发散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做出相关研究,认为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好发散式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增加教师知识储备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是协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指导者,更是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人生导师,所以,教师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在运用发散式教学方法教授高中历史的相关课程的过程中,如果老师没有很丰富、很充足的知识储备则是很难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考和发散式学习的,所以,教师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量,是有效运用发散式教学法的需要。
  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的教材中,第八单元的内容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的几大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包括美国、俄国、日本、德国和中国等,还介绍了自二战之后的十几年的发展期间内,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状况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进程。在这一课程内容的讲述过程当中,如果老师没有很丰富的知识储备,就只能采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经济的形势,即采用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得到全社会的认可的。但是,如果老师本身就已经具有了很充足的知识量,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发散式教学法运用得游刃有余。如,可以向学生先总的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的经济形势,然后介绍一战以后的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形势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情况,由这些新的情况入手,让学生自己思考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把握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向学生讲授课程时,分析与这些世界经济变化的新情况相关的因素,引导学生运用发散式思维进行原因探究,学生在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2.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最好的老师,想象是最好的创造源泉,所以学生在任何课程的学习中,都少不了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合理的想象,即使是历史这样一门严谨的纪实性学科也同样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合理想象。鼓励学生合理想象是运用发散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手段,也是锻炼学生发散式思维的最佳途径,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3]。所以,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发散式教学方法就必须鼓励学生想象。当然,想象的过程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胡乱想象,也不是与历史毫无关联的白日做梦,这个想象是建立在对历史事实的基本尊重之上的,是基于对历史学科的一定的认识之上的,是科学的、合理的和规范的思考过程,这才是符合现代学生素质发展要求的学习过程。
  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的课本中,第八单元的内容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冷战”时期的“两极政治”格局,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转变为“一超多强”的格局,世界的政治格局正式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独霸天下的局面,而新兴的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及众多国家都将成为新的政治力量强国。在这一课程的讲述中,老师就可以多多鼓励学生进行发散式的思考,运用想象进行分析的教学方法,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 结语
  历史的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教学过程,历史教学活力不仅来源于学生对学科的创造性思考和提问,同样来源于历史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以保证历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动德.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功教育,2012,08(23):190.
  [2]李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2011,10(8):36.
  [3]刘艺敏.讨论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3,17(9):130.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开始学生都认为计算机很神秘,有浓厚的兴趣,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难度的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此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方法及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
摘 要: 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思想政治课要完成这两大任务,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贯彻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政治教学 知行统一  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我反思自己近几年的思品课教学实践,发现存在过于强调学科知识本位,过于强调思想观点、知识点、大道理的灌输,过于注重教材体系及内容,过于突出如何应对中考的策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即我们往往只重视学生对知识重点、难点的掌握,忽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体验和感悟,重视对中考的预设,忽视学生运用所学联系生活解题能力的培养。这种脱离社会、脱离生活现实的教学无异于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违背了“构建以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而家乡(社区)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进行此领域课型的研究,可以引领学生在了解家乡、做家乡小主人的过程中,促进爱心、责任心及综合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课型实践 《品德与社会》 课型类别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
摘 要: 新时代、新课改、新教育规划、素质教育等都对未来的教育提出新要求,高中一线教师必须在这些新要求和高考压力之间寻求平衡点,以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重点探讨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各环节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 生本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 高三复习  在目前的江苏高考方案下,高中政治学科的地位有所弱化,在教学要求上也发生很大变化。学校的策略是“全力主攻
摘 要: 让学生保持探索历史的好奇心、感受历史课神奇的体验、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其保持对历史课永不减退的新鲜感。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匠心独具的课堂设计。作者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实践“优教乐学”的思想,将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 优教乐学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历史教学 学习热情  学校在教学中一直倡导“优教乐学”的理念,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要凸显这一理念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