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直升机的作战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e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装直升机战术是随着战斗的需要、直升机技术的进步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而产生和建立起来的,又随着战斗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本文将介绍除空战外的几种武装直升机作战方式。
  
  掩护支援运输直升机
  
  包括为运输直升机护航,对实施机降的运输直升机进行火力掩护和支援,对地(水)面目标的攻击,协同运输直升机突防等战术行动。
  20世纪50年代初,英军为镇压马来亚半岛共产党反抗其殖民统治的解放斗争,曾使用14架绰号为“飞龙”的HC.21直升机和26架“旋风”2式直升机参战,这被认为是当时在朝鲜以外集结的这类武装力量的最大一支部队。在战役的后期,曾出现过这样的协同作战场面:“旋风”着陆让部队下机时,“飞龙”悬停在其上空,一名武装士兵持枪站在“飞龙”舱门口给予火力掩护。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批用直升机进行战斗的开拓型战例,也是从直升机上对地面实施火力攻击的开端。
  朝鲜战争将直升机推到了战斗的前沿。此前,直升机还未参与大规模的常规战争,人们对直升机在战场上的能力,还停留在救援、侦察、联络和运输等辅助性任务的认识上。然而三年战争的实践,使人们改变了对直升机在作战中作用的看法。美国陆军在侵朝战争中正式使用带武器的直升机,是加装了火箭筒的OH-13型。再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也把HO3S-1直升机作为临时的武装直升机投入了战斗,典型的战例是桑顿中尉和他的机组成员韦提克用手榴弹和土制炸弹“轰炸”了对方阵地。当然,这遭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用轻武器和迫击炮激烈反击。
  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开始,法国殖民军为镇压阿民族解放阵线的军队,令人瞩目地使用了加装武器的直升机。起初,为保障运输直升机机降的安全,法军先用战斗机和轰炸机在直升机即将降落的区域狂轰滥炸一番,以肃清民族解放阵线的武装力量,然后运输直升机再机降运送人员和物资。很快,民族解放阵线的人员发现,在战斗机和轰炸机飞去以后直升机飞来以前,会有一、两分钟的间歇时间,他们可以从容地占领阵地等待直升机的到来,待直升机悬停着陆时,对其瞄准射击,使法军及其直升机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为了弥合这一火力空隙,在不可能使用固定翼飞机支援的情况下,法军决定在运输直升机机降时,用加装了武器的直升机对地面反抗武装以火力压制,并在乘机部队离机后进行初步展开时,实施空中火力掩护和空中直接火力支援。
  为完成这一任务,当时法军对各式各样的武器进行了加装试验。当时所使用的CH-21直升机上加装过装备18枚火箭弹的火箭吊舱,在机身下方的旋转炮塔上安装一门20毫米的无后坐力炮。在当时使用的CH-34型和“云雀”型直升机上,都加装了法国北方航空公司制造的SS-10、SS-11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用以攻打悬崖峭壁下坑道内的敌人和其它难以接近的目标。据1959年统计,法军全年共用直升机运送了30万名官兵投入战斗,由于武装直升机的护航,再没有一架直升机损失于地面炮火。
  1961年,美国海军还用西科斯基公司生产的SH-3A“海王”直升机进行了反潜试验,大获成功,将反潜的战、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SH-3A“海王”成了全天候反潜战的明星,引得许多国家纷纷购买,至今还在一些国家服役。
  1962年,美国陆军成功地在UH-1B多用途直升机上加装了7.62毫米和12.7毫米口径的机枪各一挺、70毫米火箭吊舱2个,每个吊舱装弹24枚。1962年6月,在冲绳组建了由加装武器的UH-1B直升机组成的第一个武装直升机连,当年10月被派往越南担任为运输直升机护航的任务。实践证明,这一使用武装直升机为运输直升机护航的措施是十分有效的。据统计,在没有武装直升机护航时,运输直升机在完成任务中,每飞行小时被地面轻武器命中达0.011次,而有武装直升机护航以后仅为0.0074。而在同一时间,由于越南人民军加强了对直升机的打击力度,其它未加护航的直升机被命中的次数都上升到了0.024,提高了一倍多。这说明武装直升机对地面火力的压制,大大降低了地面火力对直升机攻击的次数和准确度。所以,美陆军直升机飞行员对这种护航反响非常强烈,就连原来持怀疑态度的海军飞行员也开始十分依赖陆军的武装直升机了。这使美军将陆军航空兵连调整为:由一个UH-1B武装直升机排和两个运输直升机排组成,仍担负运送部队的任务,每次执行任务时。都有武装直升机护航。
  在UH-1B武装直升机速度小、火力弱、防护力差等弱点充分暴露以后,专门设计的武装直升机AH-1G“休伊眼镜蛇”开始装备美国陆军。1967年8月29日,第一批两架AH-1G乘C-123军用运输机运抵越南的边和基地。8月31日,即这两架武装直升机到达的第三天,美国陆军航空兵第一旅司令官乔治·谢涅夫少将亲自作为射手,在战斗环境下对AH-1G进行了试飞,轻而易举地击沉了一艘有4个越南人乘坐的舢板船。随后,这两架专用武装直升机被编入第334航空连。1967年10月8日,第一次执行战斗任务是给第118航空连的10架搭载空降兵的UH-1护航,顺利完成任务,并在以后一周内的作战中,击毁越军的四个储藏库、14艘舢板。
  在美军边和机场遭到破坏时,飞机不能起飞,AH-1G却每天出动多次,并直接在敌人头顶发起攻击,取得了明显战果。武装直升机在战场上的作用和地位从此得到了军队的真正认可,并被部队誉为“空中炮兵”,而在这之前,直升机只被称作“空中骑兵”。AH-1G在担负为运输直升机护航任务时,也总结出了有效的战术:武装直升机在运输直升机即将到达机降场时,对机降场周围进行轰炸、扫射,以消灭潜藏在机降场及周围的敌人;在运输直升机到达时,武装直升机以150米的飞行高度在机降场上空巡逻,一方面可以不妨碍运输直升机的树梢高度进场并由站在舱门口的士兵以轻武器向地面的敌人射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敌人的火力点,俯冲扑上去用火箭弹将其消灭。至于运输直升机在航线上飞行的安全问题,在AH-1G较多或云层较低时,由AH-1G担任护航;在AH-1G较少或云层较高时,只好由运输直升机采用2500~3000米的高度飞行,以避开敌地面轻武器的射击。
  AH-1C在航线上护航,通常是飞在运输直升机两侧或下层,以自己的速度优势画椭圆形航线的方法伴随飞行,发现地面火力点,及时扑过去压制。在遂行火力压制任务时,AH-1G通常从1200米的高度以30°的俯冲角对目标发起攻击。距目标1000米时,发射无控火箭弹,然后用外挂吊舱中的机枪进行射击。在距目标700米的距离上,直升机开始进行机动,退出攻击。用这种方法攻击地面目标,使直升机一直与目标保持在500米以上,不会进入轻武器的有效杀伤范围,加之AH-1G不断变换飞行速度,这又给敌人的瞄准增加了困难。这样,AH-1G在战场上所起的作用就像二战时期的攻击机。其战斗队形也和歼击机相似,是以长机一僚机的双机方式出动,这既 可以保证双机能够很好地协同,又不会影响机动,而且提高了在敌占区迫降后机组生还的可能性:在一架被击落的情况下,另一架可以对被击落的战友进行火力掩护,直至搜索救援直升机赶到;如果当时战场形势不允许过多停留等待,那么空中的AH-1G就直接着陆,把被击落的飞行员放在自己直升机的短翼上撤离危险区。
  为消灭敌人的火力点,AH-1G也经常以“自由狩猎式”的方法进行“火力侦察”。此时AH-1G通常是双机出动,僚机在前,以7-8米的高度贴近地面飞行,以吸引敌人开火;长机在后,以150~200米的高度飞行,发现敌人火力点后迅速扑上去以火力摧毁,这时僚机才开始后撤。用这种方法可以出其不意地对敌人发起攻击,所以往往奏效。后来双机编队中僚机的位置被OH-6轻型侦察直升机取代,因为它的几何尺寸更小,有更高的机动性。侦察直升机与武装直升机协同作战的战术就这样在实战中形成了。此外,AH-1G还与赛斯纳O-1轻型侦察机、格鲁曼OV-1“莫霍克”侦察机进行过协同作战。这主要是为阻止越南军队利用湄公河三角洲至柬埔寨边界在夜间运输人员和物资。通常是由两架“莫霍克”(其中一架装有红外夜视系统)和两架AH-1G共同完成。北越军队在这一带水域主要依靠舢板在夜间运输人员和物资,“莫霍克”的主要任务就是及时发现这些舢板,把目标指引给AH-1G。AH-1G跟在“莫霍克”的后面,为降低夜间被敌人目视发现的概率还把机身涂成了黑色。“莫霍克”一指引目标,AH-1G立即扑上去开火,战果十分显著。仅1968年4月的三个星期内,第235直升机连的武装直升机就击毁了119艘舢板船,导致北越军队在这一地段的水路运输几乎完全中断。
  目前,“莫霍克”和“赛斯纳”轻型飞机的任务,大有被无人直升机取代的趋势:武装直升机跟在无人直升机的后面,保持雷达联系,并对无人侦察直升机的侦察情况进行操控;一旦侦察到敌人的火力点,武装直升机立即扑上去予以摧毁。这种战术在一些国家正大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发展无人直升机技术,大力研究无人直升机与武装直升机的协同作战战术。
  
  坦克克星
  
  在越战的早期阶段,武装直升机的战斗对象主要是步兵、舢板和自行车之类的轻小型目标,所以AH-1G的火力已足够应付。后来,在通往南越的“胡志明小道”上出现大量苏制重型装备,如PT-76、T-34、T-54坦克等,这使AH-1G显得力不从心。美军起初试图用外挂吊舱中的20毫米航炮对苏制坦克进行攻击,但没有成功,后来则通过增加火箭弹弹头的装药量来对付这些坦克。苏制坦克都有很好的伪装和隐蔽手段,如涂着伪装色、选择隐蔽地形行进等,不易被击中。此外,AH-1G为了不进入这些坦克上安装的12.7毫米高射机枪的杀伤范围,不得不在很远的距离上发射,普通火箭弹的散布面积本身就相当大,而弹头重量增加自然就进一步降低了命中精度。
  1971年,在老挝,AH-1G与苏制坦克展开了真正的较量。第17空中骑兵团第2飞行大队在马利耐利上校的指挥下,击毁了4辆PT-76和1辆T-34,全部是由带有重型弹头的火箭弹摧毁的。后来,军方战术专家建议至少要由两架武装直升机配合攻击同一辆坦克,一架从正面迂回佯攻,以吸引敌方的注意力,第二架则同时从侧翼或后方发起攻击。只是在实战中,飞行员往往是一发现坦克就急于攻击,常常把诱敌机动的战术抛到九霄云外,不然会取得更好的战绩。
  还有一次与两个坦克纵队的战斗中(一队6辆,一队8辆),武装直升机连续攻击之后,所有的坦克都停了下来,但却没有一辆起火燃烧。事后才弄清:原来火箭弹只是将坦克装甲打出了一个形状规则的小洞,并没有引起爆炸。因此在交战中,如果在直升机攻击之后坦克燃油没有泄漏起火,或者火箭弹没有将坦克车内的弹药引爆,则根本无法从空中确定坦克是否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又经过一段实践以后,美军认识到:为了能与坦克作战,最有效的办法是在直升机上安装反坦克导弹。世界上首先研制这种导弹的是法国。应用导弹可大大提高首发命中率,而且直升机具有以较大速度越过各种地形和障碍的能力,可以对突然改变的战术态势作出反应,并能从坦克的不同角度进行攻击,使攻击范围扩大到三维空间。
  上世纪50年代初,法国北方航空公司研制出了SS-10型地地导弹,不久又研制出一种体积更大、射程更远的地地导弹SS-11,并于1956年开始服役。其装机型改称AS-11。AS-11空地型第一次试射是1958年,在法国陆军“云雀”Ⅱ型直升机上进行的。1960年3月,美国开始在UH-1A型直升机上试验这种导弹(美军编号AGM-22)。五年以后,即在1965年9月,12架装备了AS-11并安装了XM-58稳定瞄准具的UH-1B部署到了越南,并在1个月之后的战斗中首次使用。德国陆军航空兵也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云雀”Ⅱ上对AS-11导弹进行了空地试射。与此同时,英国陆军航空兵在“侦察兵”式直升机上也对AS-11进行了试射。1970年,这些直升机第一次安装了阿维美一弗朗蒂公司的120型瞄准具,与所装的4枚AS-11配套使用,其中有一些至今仍在服役,还有一些在1982年的马岛之战中使用过,命中率很高。
  1965年5月,苏联AT-3“耐火箱”(旧译“萨格尔”)反坦克导弹第一次在莫斯科的检阅队伍中露面,不久,这种导弹就装到了直升机上,包括米-1、米-2、米-8和米-24以及叙利亚和南斯拉夫的“小羚羊”。“耐火箱”也是有线制导,并附有对目标和导弹的光学跟踪设备。苏联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把“耐火箱”的制导方式改进为半自动控制指令制导,并改名为AT-3C,命中率从预计的60%提高到了90%以上。与此同时,也就是开始研制米-24“母鹿”直升机的时候,一种无线电指令制导的AT-2“蝇拍”式反坦克导弹问世。此时西方国家也取得了进展。美国休斯公司研制了BGM-71A型“陶”式,法国和德国研制了“霍特”,它们都是有线半自动指令制导。
  从直升机上发射“陶”式导弹的研究工作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未过多久,事实就证明直升机携带“陶”式导弹能取得很好的效果。1972年的5、6月间,在越战中进行了六个星期的实战检验。架UH-1B用“陶”式导弹共击毁越军24辆坦克。在这期间,刚刚加装“陶”式的AH-1G也进行了实战检验。1972年5月~1973年1月,AH-1G共发射81枚“陶”式,先后击毁坦克27辆(9辆PT-76、10辆T-54、8辆被越南缴获的M-41)、载重汽车13辆和好几个火力加强点,而AH-1G无一损失。这是因为,以前发射无控火箭弹的距离是1000米,而现在距目标2200米就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所以直升机遭受地面防空火力特别是轻武器的威胁小得多。
  1972年5月,交战双方为了争夺西贡北60千米处的安洛克市展开了激烈战斗。装备优良的北越部队向安洛克市发起 进攻,美军动用了从B-52轰炸机到A-4舰载攻击机在内的所有类型的航空器参战。令人惊讶的是:除陆军之外,连空军和海军的代表都对武装直升机出色的作战效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多美军军官说:“安洛克市之所以没有失守,都是由于武装直升机的参与。”武装直升机打坦克的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如第79空中骑兵连的武装直升机,仅在战斗开始的一个月内就击毁坦克11辆,击伤4辆。这时,虽然用无控火箭弹取得的战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所有的人都已看到将来直升机与坦克作战的主角将是反坦克导弹。
  1972年6月以后,美国开始出其不意地用直升机发射反坦克导弹攻击越军坦克,但越军也使美国佬吃了一惊:开始用苏制“箭”式便携式防空导弹对付战场上的低空目标。
  贝尔公司的设计师们在设计AH-1G的时候,已经预见到了未来敌人用热寻的防空导弹的可能性,因此在AH-1G上安装了排气冷却系统(红外抑制器)。但在实战中,发现其无法防御苏制热寻的导引头,“箭”式仍能牢牢地捕捉到AH-1G。最先被击落的是一架UH-1A。没过多久,又有2架AH-1G遭到袭击,一架在1000米高度被击中后爆炸解体。另一架则被击中尾梁,飞行员驾机下降中碰到树冠,翻转坠地,所幸油箱中剩油已经不多,没有起火爆炸,飞行员和射手才幸免于难。
  美军马上采取了对策:所有贝尔公司的直升机都很快得到了改装,在排气喷口上安装了导向弯管,使高温尾气朝上,向旋翼旋转平面排放,之后强大的旋翼湍流使排气与周围的冷空气立即混合,这使排气温度显著下降。后来的实战证明,改进之后,直升机的红外特征大大减小,“箭”式导引头已无法再捕捉到直升机,这又使人们进一步提出了对武装直升机更高的技术要求,产生了武装直升机在战斗效能和战场生存力方面的技术进步。如在瞄准具方面,AH-1G使用的是M-65型昼间望远镜式瞄准装置,可放大2-3倍,内部有一个前视红外线观测仪和测距器,以及光点跟踪仪等各种激光装置。但望远镜式瞄准装置装在机头位置,从直升机易于暴露这一点来看,这是再坏不过了。苏联的“母鹿”D型和“母鹿”E型的瞄准具也装在机头下面,所以苏军只有采取隐蔽突然进攻的战术,才能提高其战场生存力。英国的“大山猫”式安装的是经过改进的M-65型瞄准具,位置在直升机的顶部。法国的“小羚羊”和德国的BO-105P直升机安装的是SFIM公司的APX-397型瞄准具,也在直升机的顶部。这些直升机在搜索目标时,暴露给敌人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后来美国的休斯500MD“防御者”Ⅱ型(美国陆军编号OH-58D型)直升机把“大山猫”使用的M-65型瞄准具安装在旋翼轴上,在截获目标时再也无需上升到掩蔽物之上去。当然,这对导弹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到后来,也就有了由一架直升机的激光指示器或地面(车载)激光指示器指示目标,引导另一架直升机发射导弹的战术。
  尽管用武装直升机打坦克,在越战期间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不俗战绩,但当时直升机承担的任务非常多,并没有引起特别注意。只是在越战后,人们总结越战得失的时候,特别是欧洲战场面对大量虎视眈眈的坦克时,才对武装直升机打坦克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各国先后都对武装直升机打坦克进行了演习和试验。据美军在本土试验表明,武装直升机与坦克的损失比率为1:12~16。1977年在北约的秋季演习中有过1:15的记录。在“安斯巴赫军事演习”中,西德的“豹”式坦克与美军的AH-1G进行了对抗演习,结果为18:1,即平均击毁18辆坦克损失1架直升机。苏军也进行过类似的试验和演习。苏联战术学教授雷兹尼琴柯将军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直升机已成为苏联诸兵种协同作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视野、机动性,还是从火力方面来看,直升机都比其它反坦克武器优越。实战演习结果表明,直升机和坦克的损失比率为1:12,有时甚至可以达到1:19,直升机占有绝对优势。”
  为了提高直升机打坦克的效率,以后又诞生了直升机预设埋伏分组持续攻击、一点佯攻吸引多点攻打、布撒地雷迟滞坦克行进然后攻击、与强击机协同攻击等打坦克的战术,这使武装直升机获得了“坦克克星”的称号。
  
  与导弹作斗争的战术
  
  自从越战美军大量使用直升机参战以后,近期所发生的局部战争都有直升机的身影,如中东战争、苏军入侵阿富汗,美军入侵海地、格林纳达、巴拿马等地的战争,以及非洲地区的战争等,这使直升机的战术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和发展。以色列的直升机部队和英军的直升机部队,甚至创造了直升机与导弹作战的战术,使直升机战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里着重介绍一些。
  空中规避战术,是指武装直升机以空中机动动作规避来袭地空导弹的战术。武装直升机要摆脱来袭导弹的攻击,首先要发现导弹的来袭,这可以从地空导弹阵地突然掀起烟尘等发射征候加以判定,还可以从机上的告警设备加以确定。然后以大转弯动作向导弹的来向突然急剧转弯。如高度允许,再伴以快速下降高度,令导弹超过其机动过载而无法再行追踪。此战术使用得当,完全可以摆脱来袭导弹的攻击。此外,武装直升机以贴地飞行,经常隐没于地形、地物之中,让便携式导弹无法瞄准,也是摆脱其攻击的一种方法。
  以自身当目标的诱骗战术,是指直升机以自身吸引来袭导弹,待导弹被吸引飞向自己时,突然垂直上升超过导弹攻击飞行的上限高度,使导弹从直升机身下扑空而过,最后自毁。以色列军队的直升机最先采用此战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一次海战中,以军直升机以超低空飞行模拟舰队接近埃及舰队,埃军以为是以军舰队来袭,对它们发射了舰舰导弹。当导弹接近这些以军直升机时,直升机用突然跃升的机动动作摆脱了导弹,而埃及军舰由于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这些直升机,对以军真正的导弹艇放松了监视,从而被以军击毁多艘舰艇,造成了很大损失。
  这种战术,又被英军直升机飞行员在马岛战争中多次加以巧妙运用。据英国《军事模型》1982年11月号载文称,“海王”直升机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极其勇敢地尝试了反“飞鱼”导弹的战术。“飞鱼”袭来时,英军直升机靠近航母掠海低空飞行,充当假目标吸引导弹。当航母用电子干扰中断了“飞鱼”对航母的跟踪后,导弹会转而截获跟踪直升机这个假目标,当“飞鱼”向直升机扑去时,直升机迅速垂直上升,爬升后的高度比“飞鱼”导弹最高飞行高度高出4米以上时,“飞鱼”便不能击中直升机,只能坠海爆炸。这种战术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直升机飞行员发现该导弹来袭均在距目标10千米以后,此时“飞鱼”的飞行高度最高只有8米,飞行速度约为250米/秒,飞行员在距该导弹500米处发现其来袭并不难,此时还有约2秒钟的机动时间。直升机在贴近海平面飞行时,每秒垂直上升率最大可达7米,如果以原来5米的高度悬停吸引导弹来袭,只需1秒钟的垂直上升即可达到12米。此时导弹即使达到8米最高点,也伤不到直升机。这种战术数次挽救了英主力舰。
  当然,使用这种战术也有出漏洞的时候。阿根廷“超军旗”使用“飞鱼”导弹击沉了18000吨的“大西洋运送者”号大型运输船就是例子。“超军旗”最初目标是一艘航母,该舰上起飞的“山猫”实施吸引“飞鱼”的战术,结果“迷茫”的“飞鱼”却击中了距这艘航母5~6千米远的“大西洋运送者”。
  但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却有很多,搞得不好,会弄巧成拙或带来其它一些问题。第一是要对导弹的性能、飞行轨迹搞清楚,因为只有AM-39“飞鱼”这种空舰导弹才在末端作贴近海面平直飞行,其它导弹不是这样。如美军的“鱼叉”AGM-84A反舰导弹,在距目标一定距离时突然爬升,然后向目标作俯冲攻击。对付这样的导弹,直升机悬停跃升就不灵了。第二要尽量离要防护的军舰远一些,以免把导弹吸引来再转向军舰。但也不能太远,否则,直升机无法吸引导弹;第三要掌握好垂直上升的时机,在能见度好时,发现导弹向自己飞来,就可采取垂直上升的动作,因为垂直上升的动作不可太猛,太猛容易提过油门变距的限度造成旋翼失速,直升机反而会下降高度。为保证直升机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担任此项任务的直升机应尽量减轻自己的负重,把不必要的装备统统卸掉。能见度太差时,直升机目视发现敌来袭导弹有困难,也就不能再采用此战术。第四是直升机所选的位置要保证后边无自己部队的舰船,这样就可避免“大西洋运送者”号的灾难。第五也是最关键的,是飞行员要有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一切都产生在千钧一发之际,来不得半点慌乱和迟疑。
其他文献
乌克兰的军用无人机需求  乌克兰的军用无人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苏联解体时期遗留、直到2010年才退役的图-143。但这些苏联遗产除了消耗军费外并没有给乌军带来战斗力的实质提升,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乌军在无人机装备领域可谓是一片空白。  在2014年开始加剧的乌国内动荡局势,以及随后与俄军爆发的直接冲突中,乌军完全无法抗衡俄军,甚至在面对受俄方支援的地区武装力量时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对于军费短缺的乌克兰来
【摘 要】立足“教书育人”总目标,在结合地域特点和凝练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设计与实施,应当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要义之一。杭州市紫阳小学从“两个层次、一套手势操”入手,建立了九个“茶文化”方面的实践主题,形成了“茶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在课程推进过程中,逐步构建形成了“参与式教学”“项目探究式”“风采展示”“亲子交流”四种实施样式,并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加以保障。实践证明,紫阳小学的“茶文
◎ 越野机动的KF41步兵战车  德國一直在坦克装甲车辆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每次德国推出一款新型坦克装甲车辆都会引起世界关注,例如“豹”2系列主战坦克自推出之后到现在一直享有盛誉,甚至差点成为北约的标准坦克;再如德国陆军现在装备的“美洲狮”重型履带式步兵战车被称为世界上最强步兵战车之一,特别是防护力十分突出。  在6月11~15日于巴黎举办的欧洲萨托利防务展上,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推出了自主研制的
2015年2月3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全新研制的KC-390原型机从位于圣保罗州加维奥·培肖特生产厂的机场升空,在持续飞行了1小时25分钟后,成功完成了首次飞行。在首飞过程中,机组人员评估了原型机的基本飞行特性,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测试。对此,机长卢扎达表示,该机拥有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和最新一代的航电设备,保证了飞行状态的平稳和精确。  KC-390项目是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以下简称巴航工业)和巴西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从学生真实的生活和发展的现实出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应基于问卷调查,引导质疑思辨,拓展解决方法,由此启迪学生开拓思维,开展深度分析,习得方法,优化学习品质,实现道德成长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儿童生活;道德成长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生活性贯穿于教材始终。“昨天”的生活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今天”的生活是
记:航母的飞行甲板很短,只有陆地机场的1/20,歼-15舰载机是滑跃起飞的,请介绍一下相关知识?  傅:从“辽宁”舰的俯拍照片中发现,在其飞行甲板上共画有三条非常显眼的虚线,一条白色,两条黄色。白色虚线将斜角甲板一分为二,表明这是一条着舰中心线。两条黄色虚线中较短的一条與航母的右舷基本平行,它的起点位于岛式上层建筑前方的起飞区。另一条较长的黄色虚线的起始点后移至着舰区的中部,與白色虚线有交叉。该线
【摘 要】室内体育活动能在恶劣天气代替室外活动,起到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要提高室内体育活动的开展效率,发挥其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活动效率;创新游戏内容,活化游戏形式;使用多种技巧,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从而让幼儿在室内“玩”出精彩,“动”出健康。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活动;室内;策略  幼儿园的室内体育活动,主要指的是幼儿在活动室、阳台、
【摘 要】幼儿同伴学习是一种前合作学习。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同伴学习分为观众型、粉丝型、模仿型、指挥型以及挑刺型五种类型。幼儿的同伴学习需要在语言回应、动作递进、情绪支持等媒介中有序展开。其间,教师应采用环境、细节、数量及结构等策略首先引发幼儿的同伴学习。  【关键词】同伴学习;学习行为;幼儿教育  不同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着不同的内容与过程,与之相伴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同伴学习是其中之一。同
【摘 要】活动园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活动性内容的重要载体。要突破道德与法治课中活动园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在“玩中学”,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校本化,利用区域环境,构造活动学习的背景;自主化:鼓励主动探究,提高活动学习效率;一体化:实施课程统整,全面推进教学,用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切实发挥活动园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活动园;校本;情境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摘 要】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解英语核心素养内涵的前提下,教师以一节英语词汇课为例,先确定教学目标,再从关注语篇语境、解读文化、意义书写和评价反思四个方面落实词汇教学,推进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整合发展。实践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真实落地。  【关键词】PEP英语;核心素养;词汇教学;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