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的“微笑”与“温和”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叙事写人的文学作品,往往借着对人物外貌的描绘而获得永恒的艺术魅力。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最突出的莫过于鲁迅先生描写的刘和珍君。她的“微笑”与“温和”,是如此地鲜明,如此地动人,以至于每一个读过《记念刘和珍君》的人,都会像她的亲人们一样在头脑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然而,语文教学参考书却简单地以“作者反复写她的‘微笑’与‘和蔼’,侧面写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象,让人了解这是一批怎样可爱的青年”这样一句话简要的概括,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刘和珍能穿越近百年而魅力犹存,我以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对于她“微笑”与“温和”的精心构思。
  一、细节聚焦 刻画形象
  细节聚焦是以细节作为焦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一种写作技法。鲁迅先生写刘和珍,本可把她的方方面面都写到,以便给人整体的印象,诸如性格禀赋、勤学苦读、斗争事迹等。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聚焦一点,略去其余。他紧紧抓住刘和珍表情中最突出的细节“微笑”、态度中最典型的特点“温和”,极度渲染,反复强调,使它们成了刘和珍的无可替代的符号——只要一提刘和珍,人们首先浮现在脑海里的,往往不是她的年轻、干练、勇敢,而是她的“温和”与“微笑”,而这,也就成了她留给读者的永远的印象。
  二、间隔反复 突出性格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记念刘和珍君》即采用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微笑”与“温和”是鲁迅笔下刘和珍唯一的情态特征。文中只要提到刘和珍,就对她的“温和”与“微笑”进行强调。前后共出现五次,两次实写,三次虚写。不过稍易数字,或作定语修饰,或作谓语描写。每次描写都强烈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第一次,“能反抗一个广有羽翼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有些桀骜不驯的”,但她却“常常微笑,态度很温和”。这个神态描写与刘和珍君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通过这种强烈的对照显示出刘和珍君是个外柔内刚的女子。
  第二次,她后来来听“我”讲课,于是作者和她熟悉起来,和她见面的次数多了起来,也还是“常常微笑,态度很温和”。作者在文中写到平日里的刘和珍君就是这个样子,说明了刘和珍君开朗、乐观、温柔、善良的个性特征。
  第三次,“况且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以喋血反衬其微笑的形象,使之更加鲜明。
  第四次,“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如鲜花般生命凋谢,强化了她温和、微笑的特点,让读者在悲愤中加深对刘和珍的记忆。
  第五次,“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緋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在叙及烈士亲人记念刘和珍的同时,实际上也暗示了刘和珍牺牲的价值——激励后人奋勇而前行!
  五次提及,反复强调,使刘和珍“微笑”与“温和”的特点越来越鲜明,一方面突出了刘和珍外柔内刚的性格,另一方面表现了她百折不回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同时也传达出她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责任感,这最终成为刘和珍人格美的标志。
  三、烘托渲染 寄托感情
  烘托与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既可以借人烘托人,也可以借物烘托物,多数情况下是借物来供托人。作品中运用烘托、渲染表现手法,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可以加强气氛,抒情写意,深化主题。《记念刘和珍君》就采用了这种手法。首先是借人烘托人:一般庸俗的市民以烈士之死为谈资并且神态淡漠,走狗文人的下劣、无耻、阴险,中外杀人者的凶暴残忍、面目狰狞,烈士的亲人们沉痛哀伤,作者则愤怒难平……刘和珍的“温和”与“微笑”在周围人的映衬下,如同黑暗丛林中一缕橙红亮丽的阳光,分外温馨,分外迷人。其次是借环境来烘托人:“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中国军人屠戮妇婴”,“有恶意的闲人”散布流言……整个社会似乎就是一个冰雪封冻的世界,既没有活力,更没有温暖,而温和微笑着的刘和珍,犹如广袤原野上一朵艳丽的桃花,灼灼地绽放,是那样的令人心醉,令人沉醉。其三是细节的渲染烘托,作者用精细的笔触描述了她牺牲时的情景:“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细腻的细节突出了她牺牲时的惨象。一个平素微笑与温和的刘和珍竟然遭受如此毒手,表达出作者对反动政府强烈的愤怒。
  一个始终微笑、温和的女子,一个美丽、勇敢、乐观的女子,一个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女子,在作者的精心构思下,呼之欲出,穿越百年后,留下震撼人心的悲壮之美!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
其他文献
古诗词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时代的情怀、作者的志向理念,又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汉语言及汉语言文化的热爱和传承。采用情境化教学策略是提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的难点  诗词是汉语言的一项特有文体,具有特殊的格式、韵律。对于古诗词教学而言,主要有三个基本教学难点:一是古诗词年代久远,与当前的现代汉语
经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近年来发展的内镜治疗新方法,主要用于消化道早期表浅新生物性疾病的治疗,其原理为利用高频电刀在内镜直视下将消化道局部黏膜完整连续的切除,由于消化道壁分层结构的特点,在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时,可将该处黏膜完整剥离切除,达到早期根治的效果。因其效果好、易操作、安全性高等特点,现已逐渐在临床逐渐推广普及。要使EMR顺利进行
学术期刊对学者而言,具有发表和阅读论文的双重期待,它既是一个学术的津筏,也是一个精神殿堂。现在的问题是,在功利性的研究导向中,在指标性的办刊压力下,“发文”与“办刊”
何为“法”,法是处理事物的手段,是标准,规范,可仿效的。  因为我们学习的内容相对是固定,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得法,仿法,用法,创法的过程。没有法的有效指导,就谈不上学习效率的高效。  何为高品质语文生态课堂,一节课下来简简单单,在听、说、读、写中,学生依法学得轻轻松松,学有所获。  一、“三法”语文生态课堂产生的背景  如今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现状:课堂教学模式五花八门:名家魏书生的“定向、自学、
高步瀛先生谓《文选》李善注"一厄于五臣之代篡,再厄于冯光震之攻摘,三厄于六臣本之窜乱,四厄于尤袤诸本之改窜。……使其精神面目皆已失真"(《文选李注义疏》,中华书局1985年版
针对传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存在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划分不合理、评价分析结果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权物元理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方法,依据模糊权物
星载降水雷达是太空中对降水观测最精确的仪器,目前星载降水雷达有TRMM PR、GPM DPR和Cloud Sat CPR,但对于三颗雷达产品的认识及应用还相对不足。在全球范围内对三颗雷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