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细节深处的智慧密码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ia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好课,总会有一些精彩的片断让我们回味无穷。《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中说: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因此,关注细节,敲打细节,开发细节,可以使课堂处处闪烁智慧的光芒。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细节一、细节的开发,体现在对字词的重锤敲打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文字如同活跃的因子,使文本洋溢着灵动的生机与韵味。教学时,锁定一些关键字词,生发开来,就能够理性地穿透文本,无限地接近思想内核与文学本真,一次次地实现心灵涅槃。
  例:《白鹅》片段:
  1.(大屏幕出示:净角 脾气)
  师:谁来读?(指名读)
  师:真好,都读对了,知道净角是什么吗?
  生:净角是京剧里一个角色
  (指导角的读音)
  师:净角就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男子
  (大屏幕出示净角画面)
  师:这就是净角,浓重的色彩,夸张的画面,也是我们国萃之一,喜欢吗?
  生:喜欢。
  ……
  2.(指导朗读:“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师:哦,看来还未见过净角出场吧,相信看过之后一定会读得更好,想看吗?
  (课件演示净角出场)
  师:准备好了吗?我看谁最认真,看到了吗,你对净角出场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净角很高傲。
  师:嗯,净角很高傲。
  生:出场大模大样的。
  生:出场还像个老爷一样。
  师:哦,鹅就像他这样走路的,再看一遍。
  (课件再次演示净角出场)
  师:看到了吗,那你怎么读这句话?
  (一生读)
  师:颇,很的意思,再读。
  (生再读)
  从读准“净角”的音,到理解“净角”的意,再到领悟“净角出场”的神,可以說丝丝入扣,自然流畅。经过如此酣畅淋漓的细节敲打,学生对“净角”这一词语可说是“刻骨铭心”,对作者用词的精妙与细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文本的难点迎刃而解,颇有水到渠成之感。
  二、细节,体现在对句子的鉴赏玩索
  总有一些情感,在句子里发散;总有一个灵魂,在句子里跳动。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这样的句子细细玩味,往往可以收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湖南青年教师朱爱朝以她厚实的基本功和朴实无华的风格,留给了我们这样一段动人的教学细节:
  (大屏幕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许多父母挖了一阵后就放弃了,可这位父亲还在坚持不懈地挖呀,挖呀!
  生:我好像看见废墟里的钢筋把父亲的衣服都划破了,碎玻璃划破了他的手,鲜血一滴一滴流下来。
  ……
  师:课文为什么要从8小时写起?
  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时间很漫长,父亲想挖到自己的儿子。
  师:你能读出你内心的感受吗?(生读句子)
  师:读得很好,她感受到时间很漫长,这样写还有什么好处?还有谁体会到了什么?
  生:36小时比8小时长。
  师:你还是体会到时间的漫长。
  生:时间很长。
  师:他挖得怎样?还有谁有不同的体会?
  生:父亲一直挖着,没有人能坚持36小时,石头很重。
  师:挖得特别——
  生:辛苦
  师:读出这种感觉。(生读句子)
  师:父亲挖了36个小时,为什么还没有放弃呢?
  生:因为父亲曾经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为了要和儿子在一起,父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你能用不论……总这样的句式造个句子吗?
  生:不论别人怎么劝阻,父亲总不停止挖掘。
  生:无论父亲受了多少伤,总要把自己的儿子救出来。
  师:永远要和儿子在一起的坚定信念让父亲多么的了不起,同学们,读——
  师:(配乐,深情吟诵:)“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他一身疲倦地站在废墟里,用自己的双手不停地挖,他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没合一下眼,瓦砾磕破了他的腿脚,玻璃划破了他的双手,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谁想读一读?(指一生读)
  师:你读出了内心的感受。还有谁想读。(生读)
  师:她是用心来读啊。让我们闭上眼睛,背这段话。
  本片断中,教者对句子的三个细节进行“精心雕琢”:一是让学生体会“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种写法的妙处。作者将时间铺陈开来,正是让读者体会时间的漫长,感受父亲寻找儿子的艰难、执著和深沉的爱。抓住文本的这一细节,就等于找到了一列到达作者和文字心灵深处的直通车,带给学生由内而外的震动;二是抓住“父亲挖了36个小时,为什么还没有放弃呢?”这一细节,让学生的思维直达父亲的内心,可谓触击血脉,一针见血。最后,教者通过配乐范读,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听其乐,想其景,生其情,让情感达到了一个高潮。
  三、细节,体现在对“文眼”的深度开发
  “眼乃神光所聚”。文眼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也是作品外景内情的交融点,在结构上起着牵动制约全篇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深入品读文眼,就可以顺藤摸瓜,有深度、有广度、有创见、立体式地解读文本。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者抓住“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一“文眼”大做文章,将伯牙子期的知音情演绎到了极至,带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实谓匠心独运。
  细节是细胞,融汇成课堂教学的血脉;细节是岩石,叠垒起人格品性的大山;细节是学生品读文字的催化剂,细节是学生净化心灵的桥梁。开发文本的每一个细节,让每一个细节都绽放美丽,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在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本文就如何利用化学教学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环境保护 培养    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在我的眼里,有道美丽的风景,它不是名胜古迹,也不是自然景观,它却有着花一样的芳香,雨露一样的甘甜,阳光一样的灿烂。这就是我们校园的“感动明星”。  学校的新校落成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特意为孩子们精心修建了木质“观景亭”和“摇椅长廊”,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为了确保学生们能够长期安全地使用,学校设计了一些温馨提示。但是会有多少同学入眼入心呢?于是,周一的晨会版块增添了这样一个有奖竞猜的环节。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怎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做到爱说乐说英语,这是目前一直困惑我们一线英语老师的问题。很多孩子学了十几年的英语,所学的英语都成了“哑巴英语”,甚至有些在学校里考试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往往也羞于开口,不敢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学生缺乏自信,自己不相信自己能把英
本文从组织机构、工作程序、管理系统、专项经费和宣传教育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情况。望各兄弟院校相互交流指正,从而不断改进中职学生资助工作,更好地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  2007年秋季以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的资助政策体系。我校从一开始就把“学生资助”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做好各项资助工作,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连续荣获了2009、2010和2011
就语文课程而言,其是具有人文性质、美育性质等方面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对于学生的发展、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般在语文的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会主动探究、主动创造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  情境美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引言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正处在一個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特殊时期,其在各个方面都是具有很强的可
自1995年我国实行“双休日”以来,小学生每年处于休闲状态的时间总共有170天之多,接近全年的二分之一。然而,小学生的休闲教育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很少被提及。学校关注的只是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期、按质、按量完成假期作业。许多学生由于不会安排自己的休闲活动,在大量的休闲时间里无所事事,或是被家长“捆绑”进各种补习班,或是没完没了地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机,或是漫无目的地闲逛,或是出入于不适合未成
《中国教师报》的《课堂问道》栏目曾旗帜鲜明地展现出“创学观”一说,其精髓旨在彰显学生的人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创造性的学习。通过我们广大教师坚持不懈地引领,让学生在心驰神往中投入学习,不断闪烁出问题意识、研究态度、创新精神等人类智慧的灵光。  背景教学片段回放。  师:前几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了三角形的许多知识。今天我们将继续探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和学生形成互动的和谐关系,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倡导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创新,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为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多基于学习活动并伴随着一定的问题而进行。同时,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不可或缺
在阅读教学中尝试用示范性,彰显性两方面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进行实践研究,希望寻求一个有效的、适合的能让孩子们彻底克服“唱读”的阅读指导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克服“唱读”学生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强调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但由于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使教师在指导朗读教学时缺乏实效性和可行性。为了使低段学生不再去“唱读”,笔者在阅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习之初,学生会感觉相对吃力些,但一旦进入到数学的美妙世界中,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它,自己的思维会越来越灵活,解决数学问题也会得心应手。小学数学是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而小学数学知识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老师可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数学殿堂。  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生活兴趣在小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