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名著无疑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语文成绩好、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交流经验时,大都谈到自己得益于长期的名著阅读。适当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材料积累多了,写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反而有“左右逢源”的感觉。平时勤于练习写作各种体裁文章的学生,考试时常常能得心应手地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
对名著进行思考阅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以下好处:首先是学习了写作方法、技巧。优秀名著中作家驾驭文字的方式、谋篇布局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段等,都为学生树立了写作的榜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会把一些好的技巧融入自己的写作过程、并加以创新。其次是充实了写作素材,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写作的材料和知识有的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还有的借鉴他人已有的经验和成果,这就要靠阅读的积累。而其中写作技巧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特别是记叙文)能力非常重要。下文针对名著阅读如何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开门见山,巧设悬念
记叙文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学生在写作中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缺乏认真思考。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开篇入题,或巧设悬念、吸引读者眼球,为后文埋下伏笔。
如《红楼梦》第一回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为: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故当此蓬牖茅椽,绳床瓦灶,未足妨我襟怀;况对着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润人笔墨。虽我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深有趣味。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在第二自然段,作者巧妙地烘托出了一批女子,又满怀惭愧的心情,称赞她们比自己高明很多,随后又表明自己要写的就是这些不平凡的闺阁裙钗。这样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想知道这些“闺阁裙钗”的行为举止和高明之处。接着又声明自己要写的是亲身接触的第一手材料,让读者相信自己所写的材料是真实的,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三自然段写剩余的一块顽石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这样既使读者想知道这块顽石以后的出路,又为下文引出话题。如果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能很好地借鉴此类名著中的开篇方式,就能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留下好印象,为最后的评分打下良好基础。
二、注重描写,塑造形象
记叙文的写作离不开细腻的描写。如果缺少描写,文章就会显得平淡苍白,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从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写作中主要应注重培养对不同对象的描写能力。描写从对象上来看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可分为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描写手法如果恰当,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名著中对描写手法的运用技巧都值得学生借鉴。
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形象有如下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文字不多,却充分抓住了孔乙己落魄、迂腐的特点,使形象跃然纸上。
成功的环境描写还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通过写潇湘馆夹路的翠竹、满地苍苔,还有垂地湘帘,都笼罩在“悄无人声”的寂静中,而“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等,对林黛玉的纯洁内心和悲剧性格进行了较好的烘托。
三、运用修辞,丰富语言
高中生的写作最终是要到考场上去检验成败的。决定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分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结构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分人)的主要因素。而修辞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如比喻可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对偶可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曹禺先生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创作中特别擅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难以表达的、不易为读者所把握的人物内心世界,外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或行为。《雷雨》中即有一例:“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这句话是蘩漪出场时,曹禺对其所作的描述。打这个比方虽不高雅,但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蘩漪的“爱与恨”。
此外,名著中的选材基本没有偏离人物形象、脱离文章主题的现象,所有的材料在写作前都经过了精心的择取。这也提示我们的作文教学:800字左右的文章本身有字数限制,如何尽量选择精当的材料,也是作文成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作文水平,高中阶段应将记叙文写作作为训练重点,注意指导学生处理记叙文中心和材料的关系,指导学生学习记叙文写作的详略要求,指导学生明确记叙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要准确、生动、真实的要求,训练学生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此训练的基础上,可循序渐进到情挚、趣浓、理透、文化底蕴厚的方向。
例如学生作文《充盈着“书香”的天空》第一段:
在书香的天空下,我领略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展云舒”的那份超然;我感受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那份大气;我想像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那份凄凉;我还能品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那份美丽;我更能体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自信!
再如《我与书》,小作者巧妙地展示了自己的知识面:
日暮灯下,我却端坐捧读,为屈原壮志难酬扼腕不平,为朱自清的朴实自然感动不已,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听张爱玲讲那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往事,我总会有陶醉之情,久久不愿暂别,直至夜阑人静。——在那里,我倾听“旷野的呼声”“喧哗与骚动”,看见“伊豆的舞女”,感受“百年孤独”。
总之,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它离不开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而这两者都可以从阅读名著中得到积累和提高。思考阅读会更好地促进写作的提高。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一点阅读,多一点文学积淀,多一点理解体会,学习名家大作中的写作技巧,通过名著阅读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对名著进行思考阅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以下好处:首先是学习了写作方法、技巧。优秀名著中作家驾驭文字的方式、谋篇布局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段等,都为学生树立了写作的榜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会把一些好的技巧融入自己的写作过程、并加以创新。其次是充实了写作素材,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写作的材料和知识有的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还有的借鉴他人已有的经验和成果,这就要靠阅读的积累。而其中写作技巧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特别是记叙文)能力非常重要。下文针对名著阅读如何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开门见山,巧设悬念
记叙文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学生在写作中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缺乏认真思考。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开篇入题,或巧设悬念、吸引读者眼球,为后文埋下伏笔。
如《红楼梦》第一回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为: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故当此蓬牖茅椽,绳床瓦灶,未足妨我襟怀;况对着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润人笔墨。虽我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深有趣味。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在第二自然段,作者巧妙地烘托出了一批女子,又满怀惭愧的心情,称赞她们比自己高明很多,随后又表明自己要写的就是这些不平凡的闺阁裙钗。这样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想知道这些“闺阁裙钗”的行为举止和高明之处。接着又声明自己要写的是亲身接触的第一手材料,让读者相信自己所写的材料是真实的,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三自然段写剩余的一块顽石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这样既使读者想知道这块顽石以后的出路,又为下文引出话题。如果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能很好地借鉴此类名著中的开篇方式,就能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留下好印象,为最后的评分打下良好基础。
二、注重描写,塑造形象
记叙文的写作离不开细腻的描写。如果缺少描写,文章就会显得平淡苍白,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从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写作中主要应注重培养对不同对象的描写能力。描写从对象上来看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可分为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描写手法如果恰当,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名著中对描写手法的运用技巧都值得学生借鉴。
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形象有如下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文字不多,却充分抓住了孔乙己落魄、迂腐的特点,使形象跃然纸上。
成功的环境描写还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通过写潇湘馆夹路的翠竹、满地苍苔,还有垂地湘帘,都笼罩在“悄无人声”的寂静中,而“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等,对林黛玉的纯洁内心和悲剧性格进行了较好的烘托。
三、运用修辞,丰富语言
高中生的写作最终是要到考场上去检验成败的。决定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分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结构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分人)的主要因素。而修辞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如比喻可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对偶可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曹禺先生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创作中特别擅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难以表达的、不易为读者所把握的人物内心世界,外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或行为。《雷雨》中即有一例:“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这句话是蘩漪出场时,曹禺对其所作的描述。打这个比方虽不高雅,但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蘩漪的“爱与恨”。
此外,名著中的选材基本没有偏离人物形象、脱离文章主题的现象,所有的材料在写作前都经过了精心的择取。这也提示我们的作文教学:800字左右的文章本身有字数限制,如何尽量选择精当的材料,也是作文成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作文水平,高中阶段应将记叙文写作作为训练重点,注意指导学生处理记叙文中心和材料的关系,指导学生学习记叙文写作的详略要求,指导学生明确记叙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要准确、生动、真实的要求,训练学生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此训练的基础上,可循序渐进到情挚、趣浓、理透、文化底蕴厚的方向。
例如学生作文《充盈着“书香”的天空》第一段:
在书香的天空下,我领略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展云舒”的那份超然;我感受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那份大气;我想像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那份凄凉;我还能品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那份美丽;我更能体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自信!
再如《我与书》,小作者巧妙地展示了自己的知识面:
日暮灯下,我却端坐捧读,为屈原壮志难酬扼腕不平,为朱自清的朴实自然感动不已,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听张爱玲讲那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往事,我总会有陶醉之情,久久不愿暂别,直至夜阑人静。——在那里,我倾听“旷野的呼声”“喧哗与骚动”,看见“伊豆的舞女”,感受“百年孤独”。
总之,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它离不开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而这两者都可以从阅读名著中得到积累和提高。思考阅读会更好地促进写作的提高。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一点阅读,多一点文学积淀,多一点理解体会,学习名家大作中的写作技巧,通过名著阅读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