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的深入开展,为初、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作为高中化学教师,不仅把目光放在高中化学教学上,而且也应该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过渡教学工作。初高中教学的平稳过渡,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初中高中化学;衔接过渡;学法指导
如果说初中化学是让学生知其然,那么高中化学就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可见初中化学发展到高中化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过渡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呢?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笔者认为,要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高中教师应做到下面几点:
一、吃透初高中教材,从教材内容上搞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內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级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级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级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级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继承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二、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从教学方法上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一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年级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级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了解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从学习方法上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针对学生普遍表现的死记笔记现象,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能逐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率稳步提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高一新生普遍不提问题或不会提问题,因此,老师应该采取鼓励学生提问并利用自习课时间让学生提问,老是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应该和学生一起阅读材料,逐条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总而言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的衔接,应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的水平。
关键词:初中高中化学;衔接过渡;学法指导
如果说初中化学是让学生知其然,那么高中化学就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可见初中化学发展到高中化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过渡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呢?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笔者认为,要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高中教师应做到下面几点:
一、吃透初高中教材,从教材内容上搞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內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级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级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级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级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继承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二、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从教学方法上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一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年级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级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了解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从学习方法上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针对学生普遍表现的死记笔记现象,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能逐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率稳步提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高一新生普遍不提问题或不会提问题,因此,老师应该采取鼓励学生提问并利用自习课时间让学生提问,老是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应该和学生一起阅读材料,逐条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总而言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的衔接,应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