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xh4388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通讯之星:刘文鑫
  刘文鑫,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学生。他这样介绍自己:
  本时代的普通一员。
  脑海很少有空白的时候,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观察和思考。虽然很抗拒陌生环境,但也会喜欢上陌生环境,因为可以见到不同的人,经历不一样的事,引发不一样的思考。我厌恶激进的言语和态度,对世界和生活始终温和以待,更觉得它们的气质也是温和的。
  一直的写作态度是——文字应是未说出的话。我始终觉得,那些没有机会说出口的或是不能忘记的话语,都应该由文字承担。所以虽然拖延,还有点儿懒,但是从未放过任何记录的机会。
  常态下的自己总是面无表情的沉思状,虽然大多数时候自己也不清楚具体在思考些什么。但就像狮子一样,除了捕猎,它们还喜欢在傍晚凝视远方。
  每天,我总要坐在那座低矮的木屋前,望着这四周永恒的山和眼前一条废弃了多年的路。那时,我只是想,除了静坐还能干些什么?日子长了,路越发破旧,屋子却不大一样,除了剥落了点儿漆,倒依旧结实。更让我好奇的是,它一点儿也没有被虫蛀的迹象。从那时起,我便觉得木头都有一种倔强的脾气。
  可能我需要种一棵树。
  这个念头瞬间像一棵树一样在我的大脑里生了根,也正是有了这么个念头之后,我才发觉在我所居住的这个山坳里,除了一条路,一间屋子,一个池塘之外,居然没有一棵树。
  现在,对一棵树的渴望炙烤着我,我终于坐不住了。在翻了一个山头之后,我发现了中意的苗子。在一块空地上,兀自立着一根细苗,我一眼便看出它绝对是我要找的树,甚至我确信它绝对可以在我的那块地上健康地生存下去。冒着山里突如其来的细雨,我把它带了回来。
  它被种在屋后的池塘边,从此我不再坐在屋前,我坐在那树旁。树苗不及我高,但我坐下来便和它差不多了。那时,水面静静的只能看到我一个人的脸,我想,这树总会长高,到时候在池塘里也能望见它。
  它也很争气,很快就比我高了,在不久之后,我便抱不过来它了。这真是奇怪,我开始怀疑它是不是只长了外头的一圈,中间是空的,于是我凿了根楔子进去,发现它确实是实心的。我暗自佩服:这树真是有生气!
  意外的树,带来了太多的意外。
  每每望着它,我总会忍不住去赞美它,这世上一定没有比它更好的树了。可是它却突然叛逆起来,不再生长,或者说,它的形体不再有任何改变,它唯一的生长,便是填补那个被我凿出的洞口,一点一点,直到突出了一个疙瘩,像一只盯着我的眼睛。
  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很不自在,或者说不如之前那般轻松,同时我也感到一丝幸福,因为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种交流。我与这棵树之间似乎有了些许微妙的联系,也许我不应该只是坐着陪伴它,我还应该做些别的事。
  我并不是一个勤快的人,换句话说,我很希望能够做些什么让它有所获益,但是我又不想为它浇水或是施肥。我时刻关注着它,或许它不明白,但是这份心思我始终是有的,所以它的每一点细小的变化都是我的乐事。
  日子久了,我开始有更深更远的想法,它要是结果就好了,那么这片地便可以成为一片茂密的林子。我想这个愿望并不过分。
  我在屋里向外张望,清晨的时候山里的雾很浓,蒙着一层什么也看不清。隐隐约约,树冠里仿佛有些美妙的东西,待我凑近,没错,它开花了。白色的花,像是一群绕着树飞行的鸽子,一层的水,一层的晶莹。我明白它的生机并没有消减。除了欣喜,我再无他想,开了花,结果便是很快的事了。
  我无法再克制自己,我想要去拥抱它、触摸它,可是它忽地一激灵,仿佛我手里的依旧是一根楔子,直要凿进它的身躯,给它无法诉说的痛苦。花落了一地,一地都是它全部的美好。为什么,你要在我面前毁掉它们?
  它不说,它不想说,更不会说,因为它记恨着那根楔子,这是它对我的惩罚。它的那只“眼睛”没有温情的注视,它在提防我,它不属于我。突然间,它变了。
  可是這毕竟曾经是我眼中属于自己的树,我依旧在注视它,它依旧是我全部的牵挂。我注视着它,但它许久都没有再开一朵花,它似乎要枯死成一个摆设了。
  后来我才明白,它的根其实一直在那山后的空旷之处,那里似乎才是它真正的归属。初遇它时,山里下着小雨,而在每一 场这样的小雨之后,它便力,重又挂上了满树的白色那正是我苦苦追寻的,我难掩喜悦,只想要去看一看,去体会这难得的芬芳,结果第二天,一树的花却又全部落了。
  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树,它是不是对我太不公平?它冷落着我,折磨我却总在思念着一场连绵的细雨,保持着与那片土地最直接的联系。从这点来看,我与它之间只剩不可抹去的误会与隔阂。除了远远的凝望,我打算不再做任何事。
  既然它不属于这里,那么它就应该离去,它必须离去。它的存在只会带给我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有时我越想越气愤,拎起一把短斧冲出门去,却又站住,将斧丢在地上。这棵树,我不可以去砍它,或许它从未迎合我的期望,但是我不能毁火它。
  那么,就不要做任何改变。我变得厌倦,麻木,我不再张望,每天,我依旧会坐在池塘边,但我不再感到不自在,没有任何忧愁,这实在是一种解脱。它在水中的倒影就当不存在好了。后来的那种陪伴并不是我乐意的,它已经是个一时难以改掉的恶习,一个令我痛苦的恶习。
  天气倒和这树是同样的脾气。我这么想着,天便突然暗了下来,未及我反应过来,一场我从未经历过的暴雨便不期而遇。水像是从地上生长出来一直上升至半空,很快便织得很密。
  满树的花纷纷地坠落着,像是一声又一声的叹息。我终于习惯了雨,发觉花的飘落其实也是非常动人的。天空不断被映亮,雷声阵阵,我只好待在屋里。
  天最后只剩一派明亮。
  它倒了,如在我无数个噩梦当中的样子。我却忽然很高兴,莫名地喜悦。那个池边的椅子还在,我坐了下来。“它倒了。”我一遍遍告 诉自己。水面上,我的倒影像是倚着它坐着,我苦笑了起来,真是太讽刺了,它至此还是对我抱有误会——它的根像是要推我下水。我坐在那儿望着水面,其上的光阴开始流转,直退到那天我带它回来的情景。我为什么要凿下那根楔子?如果没有,它会不会结果?似乎是一定会的,因为它不会对我有所记恨。可是我不敢这样想,这于我实在是太残酷了。
  现在,我只希望我从未有过种一棵树的念头。我不会拥有一棵树,过去没有,未来也一定不会有。这是我的命运。
  我简单收拾一下,便动身离开这里。走在路上,我回忆起那树,于是问它:
  “如果我拥抱你,你会不会给予我一树白花?”
  视线从远方的天际收同,我一步步不知向何处走去。
其他文献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节气歌,大概是我们小时都吟哦过的。说起来,至今我还记得,小时依偎在外祖母膝旁,听她用带着浓浓莱芜味的蹩脚普通话一遍又一遍念着这首节气歌,记得她听我背诵时脸上深深的笑纹。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通过一辈又一辈人对气象物候的观察,先人摸探到了节气变化的规律,于是谨遵时令,伺时耕作,
生命的意义何在?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罗素认为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春秋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前者探索个人意义,后者追求社会价值。而东晋文人似乎给出了一个最简洁的答案,即享受生命。  是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享受生命。他们不追求价值,因为他们看到在这乱世之中,有太多追求价值的生命都毫无意义地牺牲了,于是他们躲
快时代生活的浪潮席卷而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快时代生活改变了我们思考的方式,却没有改变我们思考的本质。面对碎片化阅读的泛滥,我们更应该考虑该怎样给社会的优质化做一个加法。  “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网络世界催生了碎片化阅读,而手机网络从2G到5G的变化也顺应了当代人的娱乐化需求。  《娱乐至死》的作者在书中写道:“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
俯拾即是的段子配上即将迈向5G的手机网络,让这个时代的信息——无论是总量还是传播速度,都膨胀至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可与此同时,它们也在弱化大众的信息处理能力,纵使有软件帮助过滤垃圾短信,可那些我们还未意识到危害就已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的信息,谁能处理?  这些都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莫让快时代沦为乱时代。  诚然,快时代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结果,而且也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它不仅让社会从“车,马,邮
是霜华的,是烈性的,大概就是端庄而盛世的秋。一切,在突然的冷风中静止,回想过去,思忖明日,带着一瞬的彻悟,庄重地怒放它此刻的芳华。它是庄严的仪式,是生命向时光的赴约。  迈出坚硬的一步,燃烧的叶飞身奔向逐渐明澈的天渊。懵懂的人间,终于迎來这洗礼了!微笑吧,使命更因此无悔。  最后的宁静要来了,就如温暖,伴随着细碎的牵挂与烦忧一并退场。等到那时,抬头望去,澄澈而冰冷的星空会倒映在你我眼中。  秋,从
我读《夏山学校》,是被学校“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的美誉所吸引。作为一名不得不面对沉重学习压力的高中生,我很羡慕这个充满自由气息的“快乐天堂”,当无意中看到这本书的介绍便萌生了去读一读尼尔先生写的《夏山学校》的想法,看他如何在夏山实践了“让学校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学校”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在书中,尼尔先生以亲切随和的口吻,以大量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对学校的日常生活和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
吃货,指爱吃的人,多指喜欢吃各类美食的人,并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追求,有品位的美食爱好者、美食客、美食家。吃货,如今已成为都市人群的日常用语,直截r当地表达着人们对美食生活的向往。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吃货”一词就在民间普遍运用,口头语与书面语都曾出现,且并不少见。早在1933年2月20日的《世界日报》上,就刊载过一篇署名为“吃货”的《废历新年》的文章。所谓“废历”,即指旧历、农历
事件回放  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丹阳路小学向小学生们发放的红领巾上,竟然印有菏泽万达广场”广告,不仅如此,发放的学生帽上也印有该广告。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发放的,学校发现后很快全部收回。  时事鲜评  连小学生的红领巾、学生帽都不放过,可见,为了追逐自己的最大利益,某些企业已经到了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地步,实在让人惊诧,也让人无语。  为了推销楼盘,该公司利用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盯上
原文选段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巾有汉、心巾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借机劝降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反复折磨没能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冰冻他的爱国热肠;胡笳幽怨,无法消磨
我的老家坐落在一个小山冲里,三面环山,门前有一方池塘。山上树木苍翠,林间飞鸟和鸣;池塘里碧波荡漾,有莲有鹅有鱼虾,可以听“曲项向天歌”,可以看“鱼戏莲叶间”;池塘边并排种有三棵椿树,枝繁叶茂,粗壮挺拔。  这三棵椿树是父亲20世纪70年代初种的,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和我的年龄差不多。父亲喜欢种树,房前屋后都种满了树,有三棵椿树、两棵银杏、五棵桃树、四棵桂花树,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树,池塘四周还种有垂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