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快时代生活下的冷静思考者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ui80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时代生活的浪潮席卷而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快时代生活改变了我们思考的方式,却没有改变我们思考的本质。面对碎片化阅读的泛滥,我们更应该考虑该怎样给社会的优质化做一个加法。
  “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网络世界催生了碎片化阅读,而手机网络从2G到5G的变化也顺应了当代人的娱乐化需求。
  《娱乐至死》的作者在书中写道:“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碎片化阅读的方式窥见了快时代生活下的文化之殇,满足于娱乐心理需求的无数段子与朋友圈热文让当今快生活下的人们抵达思考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不少人的思维也呈现出一定的惰性。习惯了坐享其成,满足于日常的碎片化阅读,我们很难说这能给快时代的社会发展做一个加法。
  然而,手机网络的变革史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快时代生活中依然存在着有思想的匠人。他们投身于网络的建设,真正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那些满足于碎片化阅读的网民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也正是当代生活“好”与“坏”的共存。一方面,手机网络的变革推动_『碎片化阅读浪潮的涌动,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的兴起与日益丰盈的娱乐文化需求也促进了网络的变革,快时代生活也呈加速度地蔓延至各个领域。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担忧,随着电视剧的普及,其直观性与娱乐性会弱化当代人的思考力。而当下,当越来越多的人满足于快时代生活下的信息娱乐化与碎片化,以及网络世界的芜杂化,我们也可能陷入难以抽身的泥淖。诚然,我们无法阻挡适应快节奏生活的事物应运而生,但我们更应考虑当技术在助力于推动获取知识渠道的更新时,我们应该怎样为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或许我们不能做时代的思想家,但可以脚踏实地地做时代的思考者,参与推动社会的变革,实现当今快时代生活从速度到质量的提升。
  “读书就是读一个高拔灵魂的思考,读一个伟大生命的舞蹈。”仅满足于碎片化閱读又怎能提升自我的思考力,怎能推动社会发展?在快时代生活中的我们,需要一份淡定从容的勇气,也更需要短暂休憩后的再次投入、沉思后的重新施略。这正如手机网络的变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快时代生活下留存的匠心经时间的沉淀会更异彩纷呈。
  在日益纷杂的快时代生活下,我们更应该放慢脚步,做一个不简单满足于碎片化阅读的思考者,推动社会从速度到优质的转变。
  名师点评
  作者将对快时代的议论集中在对快时代所带来的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现象的思考上。能够从多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辩证性的分析,体现出作者对于时代问题的关注,具有较强的时代针对性。
  (陈 原)
其他文献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成都商报》报道,贫困女大学生汤丽莎兼职资助了三名贫困生读完初中,但是那些孩子要上高中了,她力不从心。其父汤国民假借汤丽莎老师的身份把汤丽莎的事告诉媒体,报道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莎姐姐”事件其实是父女俩希望借助媒体呼吁社会接力救助贫困生的一次“策划”。有提出资助意愿的善意,但也不乏父女俩是炒作的言论。  你对汤丽莎父女的做法有何看法
读完周大新先生短篇小说《汉家女》,我第一个感觉就是有烟火气,这种烟火气是从土堆砌起的房子上升起的,带着泥土的味道,映衬着矮矮的土墙和门楼,还有矮墙上长着的几棵青草,一切是那么真实,而富有诗意。汉家女想当兵,她当兵的方法是“无赖式的”,也可以说是带着泥土味的,要么带我走,要么吃我一刀。  如果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对这个细节不会有太多感触,因为干农活不仅仅是风吹日晒,还有无穷无尽的枯燥和劳累,当然,
每天,学校里都发生着很多有趣的事,最有看点的就是食堂打饭时的各种插队了。排队有风险,插队须谨慎。作为一名插队高手,要不畏“强权”,不畏“强暴”,软硬皆施。初级的插队者是比较羞涩的,插队的范圍也只能选认识的同学。中级插队者要口才好、有勇气,更重要的是颜值高,如果你想成为中级插队者,请准备去韩国整容吧!那么,高级插队者呢?哦,不,应该是终极插队者,他们一般长得很高很壮,不需要多帅,也不需要多好的口才,
“中国”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铸造于距今3000余年的周朝的一件青铜器上。青铜器上的文字表達了这样的意思:“周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后,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向上天报告:‘我现在占有了中国,准备把它当作自己的家,并且统治这里的人民。’”  那时有很多国,“中国”就是在很多国里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在那么多国里哪一个有资格称为“中国”呢?只有最高统治者——比如商王以及后来的周王的国才有资格称为“中国”,“
夜渐渐深了,月亮挂在深蓝色的天鹅绒幕布上,若隐若现。天越发冷了,街上行人稀少,偶有行人也是步履匆匆。街道两旁的店铺也陆续打烊了,卷帘门拉上的声音在安静的小镇里格外清晰。  老李的面馆还没关门,但店里也只剩一两盏灯亮着。老李的老婆还在后厨收拾,不时传来碗筷碰撞的声音。老李随手拿了个塑料凳子坐到门口,从裤子口袋里摸出烟点了一支,深吸一口,又慢慢吐出来。他想着给女儿学校交赞助费的事,默默算了筆账,而后把
“沧浪之水”一说,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的《沧浪歌》。而我们提及此语,一般会想到屈原,因为屈原的《楚辞.渔父》中那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被放逐后,在江边遇见了一渔父,在和渔父的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而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葬于鱼腹之中,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  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跟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社会这潭沧
用一段春水做成一个女人  星星自言自语,天堂里的福音  吹得动千钧重的黄昏  却吹不动一个江南女子的  幽梦  今夜,我的任务就是  用一段月光做成一个男人  用一段春水做成一个女人  然后,让他们自由地呻吟  生就  我生就两只眼睛  一只用来看云  一只用来看雪  更为了用来守望你无定的归期  我生就两只耳朵  一只用来听风  一只用来听雨  更为了用来听听你梦中的呼吸  我生就两只手  白天
谈论文化很时髦,但容易走空。俗话说:“言为心声。”“口头禅”作为个人习惯用语,不仅能看出使用者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更能反映一个群体的习俗与文化特性。以此为切入点对文化传统进行反思,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  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项关于秦腔的保护与传承的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坚信秦腔不会消亡,虽然他们自己没有学,但认为总有人会去学。  “总有人会”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对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节气歌,大概是我们小时都吟哦过的。说起来,至今我还记得,小时依偎在外祖母膝旁,听她用带着浓浓莱芜味的蹩脚普通话一遍又一遍念着这首节气歌,记得她听我背诵时脸上深深的笑纹。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通过一辈又一辈人对气象物候的观察,先人摸探到了节气变化的规律,于是谨遵时令,伺时耕作,
生命的意义何在?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罗素认为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春秋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前者探索个人意义,后者追求社会价值。而东晋文人似乎给出了一个最简洁的答案,即享受生命。  是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享受生命。他们不追求价值,因为他们看到在这乱世之中,有太多追求价值的生命都毫无意义地牺牲了,于是他们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