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GOU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纵观新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排,单元及期中、期末检测卷的设计,都有近乎80%以上的题目要通过计算加以解决。更不用说我们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离不开计算。所以说计算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相当部分的学生往往是在能清理脉络,弄清算理的前提下在计算环节出现错误或失误。问其曰:不小心!是不小心还是不扎实呢?试想,计算错了,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是大部分学生的通病。所以,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本文我们就来浅谈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重视;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D43,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164-01
  一、培养计算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计算题本身就枯燥无味,向来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厌烦的一类题型。那么,就要求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激趣,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本来枯燥无味的学习活动变得趣味浓浓。
  (一)语言激趣
  给学生讲解计算得精确,能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乐趣和帮助。比如,科技领域,精密仪器的度量,如果没有准确的计算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例如,我在教人教版第十一册“圆周率”一节时,就介绍了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当时條件艰巨的情况下算出“圆周率”的值。
  (二)习题渗透
  教材习题的设计就紧密联系实际,注重从科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角度编排习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既掌握了分析、计算,又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面。我在习题的设计上就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既丰富知识,又尝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在教学升和毫升的时候,让学生介绍量杯,观察量杯的刻度线,并往里面倒水,感受容积的大小,再让学生分组活动,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到几杯,估算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杯水大约是一升。这样学生在自己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印象最深刻,也从中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好运算法则
  教材对运算法则的出示不是“归纳式”,而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加以理解、总结。例如:加减法的运算。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都强调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减。教师就必须在学生掌握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讲清什么是相同的计数单位。在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中具体怎么要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十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一节中要求学生计算四分之三加五分之四,首先提问:四分之三和五分之四的计数单位各是什么?相同吗?进而追问计数单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怎么办?然后引出必须通分。通分要达到什么目的呢?这样,学生在老师的一系列问题中,通过思考,加深了对本类题目的理解,也巩固了运算法则。
  三、培养良好的答题品质
  答题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的规范程度。学生在答题时,特别是计算题,往往存在计算粗枝大叶,书写潦草,格式不规范等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给予指出并做出相应要求。
  (1)让学生在做题之前要先认真阅读题目,看清每个已知条件的数据以及相应的计量单位,更好地解决问题。
  (2)在确定应用什么方法解答的基础上认真、规范的计算,并做好检验的习惯。做到计算又快又准确。
  (3)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尽量保持卷面的整洁。例如有道题:一块长方形实验田,长84.5米,宽68.4米。如果每公顷田地收稻谷7.5吨,这块地可以收稻谷多少吨?此题涉及到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乘法如何算得准确。②公顷与平方米进率的处理。③根据单产量,算出总产量。题目看似不难,但每一个环节都要小心对待。
  四、端正学习态度,适当应用巧算与高科技
  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学生容易产生思维惰性,在枯燥的计算题面前出现消极的一面,严重影响了学生计算能力与水平。因此,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向学生阐明道理,使学生明确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是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桥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所以,必须端正学生的思想,恰当、正确的应用巧算与高科技。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性
  简单说,学好数学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应用综合、分析、比较、抽象等方法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能一味追求数学的解题能力,向学生灌输解题技巧,而忽视了运算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与水平。只有把学生的计算能力当作一种硬件来抓,把计算当作一种必修的知识,只有把每位学生的计算都过关了,才能更好地把学习成绩提上去。
  (二)适当时引导巧算
  上面讲到的老师向学生灌输解题技巧并非不好,相反,巧算是灵活,简便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充分打好计算基本功,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的基础上知识的升华。
  (三)必要时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
  在数据比较多或者抽象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使用高科技。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高科技也会给我们学习带来影响,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总之,一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天生就会的,而是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而是要在教育者多花出心思、耐心而且科学的教授下才能形成。同仁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有用的人才而努力吧。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机整合,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了解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策略改革,要形成有效的教学
摘 要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西方有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如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淫,道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本文从几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多元;解读;文本;彰显
摘 要 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很苦恼,学生非常怕写作文,写好作文,关键是写好开头段,开头段至关重要,既点题,又引入下文。如果开头段写的好,下面的内容就如同泉水般源源不断,如何写好开头段呢?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以课文为凭借,从精彩的开头段仿写起步,引导学生学写开头段。  关键词 利用;课文;学写;开头段  中图分类号:D92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16
摘 要 口算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口算就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不用书面表达方式计算过程,依靠记忆,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是笔算的基础,具有用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  关键词 提高;口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165-01  小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
一年级的部分学生对计算毫无兴趣,甚至对一些计算的算理一知半解、模糊不清.所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