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与三维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教学活动目标的调整是课改的重点,也是实施的难点。由教学活动实际贯穿的一元目标向课改后有机融合的三维目标转变的过程,既是在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过程。
  把三维目标看成是教学目标的叠加,这并不奇怪。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实经历了一个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叠加过程。上世纪70年代后期,伴随着对“文革”期间全面否定“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造成的严重后果的批判,我们恢复了17年的教学传统,重新提出了加强“双基”的口号,这在当时是必要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国外教育理念的引进,我们逐步拓展了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增加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等具有现代意义的内容,直至用“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来概括教学目标的丰富内涵。
  所以,有人曾经说“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好像教育改革就是将一堆教育目标杂乱无章地放进了素质教育这个筐里。殊不知,当我们肯定素质教育这个理念时,这个筐实际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将教育目标编织成一个闪耀着和谐的美的花篮。
  教学就是知识、过程、思维方法和文化的和谐统一。知识是前人通过过程发现和积累的成果,过程是为取得成果进行的智力劳动与实践的经历,思维方法是过程中应用的智慧,文化是在过程中形成并影响过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只有这样协调发展的教学才有可能为培养现代人的全面的素质奠定基础。因此,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应当成为当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其实,将原有的教学目标说成是一元的,只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并不公平。因为,一方面即使在凯洛夫教育学引领全国教育工作的时候,也要求课堂教学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养目的。另一方面,一批优秀的教师始终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至今仍然是我们的典范。但是,就教育的全局来看,教学目标的片面性,却不容否认是教育的痼疾。究其原因,是制约于评价制度和教师素质。
  所以,当我们试图在教学活动中改变教学目标的片面性,真正将三维目标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之中的时候,应当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推进评价制度的改革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我看来,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殊途同归”的过程,教师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
  当前,要求考试和选拔制度一步到位,做到能够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有难度的,但是应当努力向着既保障科学性又保障公平性的方向前进,考试和选拔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对学校和教师的督导和考核评价,则应当加快改革的步伐,以落实素质教育宗旨和三维教学目标作为重点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绝不能因考试和选拔制度改革滞后而放松督导和考核评价制度的建设。两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逐步接近,最后希冀实现考试选拔制度改革与督导考核制度改革的殊途同归。
  评价制度会形成促进教学活动中三维目标实现的导向、动力和压力。但是,只有导向、动力和压力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认同、认识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行改革试验的地区的经验表明,教学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既有教师隐性理念的不认同,也有对三维目标认识上的偏移和割裂;既有教师的教学惯性所形成的固有教学方式难以改变,也有缺乏较为成熟的教育经验可以遵循。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难以支撑起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所以,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既是当务之急,又是百年大计。
  因此,通过通识和学科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理性认识,通过示范课、研究课使教师获得感性认识,都是必要的,对于即将实施高中课改的地区甚至是紧迫的。但,切不可认为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教师对学科以及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教师自身的研究过程和思维方法,特别是教师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之间的融会贯通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根本。教师不仅由此获得自身专业发展的机遇,也应当由此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
  美国教师专业化研究者安·莱伯曼指出了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人们期望学生能用自身的经验与他人合作,进行创造,解决真实问题。但当教师自己成为学生时,却不采用这种做法。”这里,指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那就是教师要用对学生的期望来教育自己。我想,这也指出了教学活动实现三维目标的真谛。□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中小学干部培训是一项人力资源开发活动,要真正体现其功能和效益,彰显其自身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归根到底是要走质量内涵发展的道路。培训质量是培训工作的生命力所在,提高培训质量是中小学干部培训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把提高培训质量的意识贯穿于培训活动的全过程,并转化为行动,落实在培训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其次,要构建科学的培训质量保障体系,为培训工作走质量内涵发展之路保驾护航。     注重机制建设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鲁迅作品,像《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呐喊〉自序》、《祝福》、《拿来主义》、《药》、《纪念刘和珍君》、《阿Q正传》等。学生升入初二,已经学过鲁迅的《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虽然这些作品生动有趣、耐人寻味,但是不少学生并不喜欢,他们觉得鲁迅属于上个世纪。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研究重心下移,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一种必然要求。然而,我们以前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中学校领导占到80%以上,与广大普通教师无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国不少地方开始推行小课题研究,使广大中小学教师都能参与到教育研究中来,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体验做教师的幸福。可是,由于很多教师对什么是小课题研究,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等问题缺乏认识,现在的小课题研究并
【摘要】如今,小学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主流,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极为不利。若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应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应将体验式学习的方法引入小学科学课堂,以学生的体验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兴趣和需要有
课堂是实施绿色教育的主渠道,在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我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尊重规律,让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尊重生命,海潮效应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潮大,引力小则潮小,引力过弱则潮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海潮现象”。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的有效教学就是引力,
多年来,朝阳区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使其逐步达到道德自觉与自律的境界。    品德教育——抵入灵魂深度  爱国主义教育乃为民之德。朝阳区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在共和国60周年华诞之际,朝阳区两万多名学生参加了表演,他们表现出来的坚毅令人动容。朝阳区还开展了以爱祖国、爱首都、爱朝阳、爱学校(四爱)教育为基
作者 任勇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任勇,数学特级教师。现为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校长。代表性论著有《中学数学学习法》、《任勇中学数学教学艺术与研究》等六十多部,发表论文六百余篇。荣获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福建省“科技教育十大新秀”、福建省优秀专家等称号,荣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翻阅完《任勇与数学学习指导》一书,相信给老师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数学教法的
汇文中学的合唱团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听着他们的歌,感情会不知不觉地深陷其中,让你想随着“彝寨跳乐”的节奏而翩翩起舞,随着“放风筝”的曲调而身心飘摇,随着“半个月亮爬上来”的韵律而诗意朦胧……而参观他们的排练,你会更受触动。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学习多么紧张,只要有排练,学生们都能自觉自愿地按时来参加。即使是高三的学生,只要时间允许,他们也会来到合唱团排练室,或站在一旁静静地听上一会儿,或给学弟学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思考与实践系列之一    近日,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报导,一名学生几年来4次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但又三次被迫退学,其中原因是因为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今年再次考上大学后,记者采访他:“有没有想过会再次被退学?”他回答:“想过。”记者又问:“如果让你再考一次,你还能考上名牌大学吗?”他回答:“只要我想考,就能考上。”  “想考就能考上”的“高考奇才”却无法适应大
【摘要】如何科學地运用初中英语反思教学,切实促进初中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初中英语老师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文章简要分析了反思教学的内涵,对其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展开了深入的探究,最后提出了诸多优化措施,以切实加强老师对自身教学及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反思,推动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反思教学;发展;内涵;措施  近年来,伴随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落实,人们给予学生教学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