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定格的美丽风景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051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书是语文课堂定格的风景线,展现的是别致的魅力。精心设计的板书是知识凝练的结晶,是画龙点睛的启示,是提纲挈领的深化,浓缩着教师备课的精华,它给人以无尽的美感,十足的韵味,有利于叩开学生的智慧之门,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好教师应该善于把课堂教学语言和板书完美地融为一体。
  一、板书设计——凸显课文内容
  合理的板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并确定板书内容、格式,力求体现教材的思路。例如,《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饱含深情的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歌颂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课文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分别叙写了飞机载着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飞向大海、骨灰撒向大海、向大海告别的整个过程,进而表达了人民的怀念之情。我在教学时,为了凸显文章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了以下板书:
  
  这样一来,文本的脉络在学生心中就更清晰,这个圆有句号之意,也有圆满之意,表达出邓小平爷爷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与课文主旨相一致,且更加直观、真切。
  二、板书设计——营造文本情境
  《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真挚感人。文章记叙了叶欣在危险和死亡面前不知疲倦“高强度”到“高风险”“高效率”工作,情节在发展递升,情操在升华,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文章也越来越感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来烘托白衣战士叶欣舍生忘死、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人心扉。这一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悲壮、哀婉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叩击着读者的心灵。为了营造课堂气氛,表现人物高尚的品质,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精身先士卒英
  神舍生忘死雄
  千舍己为人不
  秋以身殉职死
  板书时,所有的字都是白色的,其中“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是白色挽联贴于黑板之上,烘托课堂的氛围,营造文本的情境,让这份对叶欣的怀念与敬佩之情充溢学生心中。
  三、板书设计——巧妙整合课题
  板书是个灵活的显示器,朴素美观的板书布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据此增强和保持学生的记忆。《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为了将课题和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秦兵马俑天下奇规模宏大世无双
  类型众多分工明个性鲜明人人赞
  《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将课题巧妙地运用起来,并凸显红军精神,我这样写板书:
  长路漫漫,征服万难。
  红军精神,永垂不朽!
  四、板书设计——体现写作要点
  阅读教学的板书精心设计,可以为课文的教学画龙点睛,习作教学时的板书也不可或缺,它更能体现习作的重点,教学的灵魂。如习作“写一个喜欢或者崇拜的人”,要求学生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我将这两点写作要求直接作为板书写上。
  人
  细节描写具体事例
  凸显特点体现品质
  “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而要把“人”写活,写生动,就要注意细节描写和事例的选取,这样“人”就写得立体丰满了。
  总之,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需要教师讲究艺术构思,做到形式多样化,让它灵动地呈现于黑板之上,整齐美观的视觉效果,新颖别致的独特设计,让美绽放在课堂,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美丽风景。
  (作者单位:淮安市承德路小学)
其他文献
一、比较法——矛盾中悟真情  【课例一】“两小时”是长是短?  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时,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语句,开始交流。  生:我从这句“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中的“两小时”看出叶欣的工作强度很大,效率很高。  师:找得真准。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吗?  生:叶欣在这短短的两小
期刊
一、依托生活实际选择话题,让学生主动表达  1.活用语文教材。从总体上看,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话题,大多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和阅历关系,也有一些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我们不妨,创造性地用教材将这些内容稍加改动,使其成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如苏教版四下《练习3》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学会安慰”,以往在教学时,学生总是干巴巴地说几句套话,因为编者安排的几种情况离他们的生活实
期刊
一、抑扬顿挫——“唱”诗歌  古诗的形式极为工整,且常采用对仗、对偶等方式,以抑扬顿挫的声韵变化、体现出鲜明而丰富的音乐性。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诵读之后,再转变成“唱”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融入诗境。  “唱”诗需要音乐的配合,这就需要教师自己选曲配唱。选曲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①准确理解诗意,曲子要和诗歌的情调吻合;②旋律要简单,易于吟唱;③旋律应高雅古朴,一般不宜选流行歌曲。如果学生喜欢“唱
期刊
一、看图写话显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了努力保护学生写的积极性及萌发出来的说写兴趣,我们可以适时调整训练内容,进行创新。例如学生对于人物的神态难以把握,可以让学生进行“贴眉毛”或者“修嘴形”的游戏,让学生对于人物外貌的细节方面进行关注。还有的“看图写话”内容比较简单,仅仅是几棵树、几朵花就想让学生体会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这时候,可以让
期刊
一、扣住题眼,开门见山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第22课,谁把课题读—遍?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龄”是个生字,左边是?(生:齿)右边是?(生:令)我们完整地把课题读一遍。(生齐)  师:从课题我们就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  生:(齐)樟树。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段落直接描述樟树的样子和特点?  生:课文的第4~5自然段。  【点评】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执
期刊
如何指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高效优质呢?我想谈一点个人体会。  一、科学分组,实现组际均衡发展  小组分得是否科学、合理,与学习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分组应该坚持“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之间今后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目前较为科学合理的分组方式有两种:一是学生自由组合,当学生自主搭配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他们往往喜欢选择那些平时互相熟识、关系融洽的伙伴
期刊
一、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题。(正音:龄(líng)、樟(zhāng),齐读课题)  2.理解题意。课题中有三个词语:①宋庆龄:一位伟大的女性。②故居:故居的“故”是从前的意思,故居就是——从前曾经居住过的房子。③樟树:一种树的名字,又称“香樟”。  3.读了课题,你觉得课文主要写什么呢?  【点评】在这里,教师抓住课题中的三个词语引发学生思考:课文
期刊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叶爷爷是哪里人?  生:江苏苏州人。  师:对,叶爷爷是一位——  生: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生:作家,儿童文学家。  师:不错,看来你们从上一节课的名人小卡片中掌握了不少信息,叶爷爷的写作风格还记得吗?  生:语言洁净,感情朴实。  师:是呀,好的文章最打动人的是他的语言和语言背后藏着的情感。(板书:语言
期刊
课间,班上一个活泼的男孩子走上前来:“朱老师,明天语文课是要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吗?我想告诉您,大家都已经背诵了,古诗的意思我们也懂的……”与学生一番真诚地交流之后,我更加确认了自己课前对学情的把握:由于我校语文校本教材有计划地推进,学生们到了五年级时已经可以背诵近百首古诗。课本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他们已然觉得毫无学习的必要了。诗人杨万里的“诚斋体”,语言清新活泼,这样的风格在
期刊
生本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问题驱动、小组协作、讨论探索”的特点,其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为有效。  【案例描述】  开学第三周时,教研组的一位教师在本班试教《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我接着上了第二课时。  师:海伦·凯勒是如何创造生命奇迹的?课文中哪些话深深地打动了你?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圈出关键的词语,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