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砭小组合作时弊 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56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高效优质呢?我想谈一点个人体会。
  一、科学分组,实现组际均衡发展
  小组分得是否科学、合理,与学习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分组应该坚持“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之间今后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目前较为科学合理的分组方式有两种:一是学生自由组合,当学生自主搭配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他们往往喜欢选择那些平时互相熟识、关系融洽的伙伴,彼此之间能够坦诚交流,倾心合作;二是教师统筹划分,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业综合水平、兴趣爱好、性别、能力差异等因素,统筹兼顾,优化组合,以达到最佳效果。实践经验表明,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低年级可采用教师统筹划分的方法,中年级可以采用先自由组合,后教师统筹划分的方法,高年级宜采用自由组合的方法。
  不管是采取何种分组方法,其中一个重要角色不可忽视,那就是小组长。小组长是一组之“魂”,选好小组长对于建设一个优秀小组至关重要。一个称职的小组长能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小组竞争力,出色完成相关学习任务。选任组长要坚持四个标准,即责任心强,学科综合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关注弱势,整体提高合作质量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树立“不抛弃,不放弃”的责任意识,努力给后进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组际之间互问环节,因为存在组际竞争意识,往往提问者都有意识地请对方小组中的后进生先行回答,由于他们的回答结果与该小组的整体评价直接挂钩,所以后进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就不再袖手旁观了。另外,这种互问环节的设计,又促使同组的优生更加责无旁贷地带动、帮助后进生,因为集体评价的结果荣辱与共。只有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后进生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培养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课堂上,随意插话、抢答者多了,不假思索便草率合作的现象多了,在合作中讨论无关的话题多了,更有甚者课上随意离座、随意窜组……那么,针对目前小组合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特别关注哪些习惯呢?
  1.有序交流。有序则顺,无序则乱。一要做到小组成员有序交流。可以采取先让后进生发言,再让优秀生发言,最后由小组长予以总结。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充分发言,体验到小组合作所带来的乐趣;二要做到发言内容有序交流。交流时,可以按照问题的序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予以解决,也可以由易到难有梯度地逐一解决。
  2.学会倾听。学会倾听能使学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倾听既是尊重他人的礼貌之举,也是虚心学习的表现之一。学会倾听就是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傲慢之举,做到认真、细心、完整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倾听要做到四点,即:一要听懂老师所讲内容、所提要求;二要听清小组合作时分配的任务;三要听明白组内或组外其他同学的发言;四要听得进评价之言。
  3.敢于质疑。有疑点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合作交流本身就是“智慧的碰撞”,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欣赏他人独特思维和创新见解之余,还要敢于质疑问难,勇于争辩,不带任何疑惑离开课堂。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而且更有利于营造民主课堂,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4.遵守规则。虽然一个班级的小组数目以及各小组成员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遵守“游戏规则”。比如,讨论时声音要适度,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坐姿要规范,自主学习时以坐为主,组内交流时以站为主……规则的制定,不是要把学生管死,而是确保学生在合作时整个课堂秩序要达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理想境界。
  四、合理引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既要备教材也备学生,向学生及时提供每篇课文教学清晰的“三维目标”以及明确的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在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对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类整理,随时做好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讨的准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小组展开讨论时,教师不应只是等待、观望,而应该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小组合作进程,时刻关注学生讨论方向,要做好学生讨论交流范围的有效调控。教师要不失时机适当引导点拨,又不过多干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单位:如皋市桃园镇桃园小学)
其他文献
一、激发学生习作自信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以唤醒学生的自信。这要求我们不能人为地拔高习作的要求,小学习作要姓“小”,即学生要在小学阶段把应该做的事做好,比如说把字写好,把句子写通顺,把话写明白,把想写的事写清楚,扎扎实实地打好习作的基本功。在平时
期刊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究竟该如何切实有效地利用文本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呢?笔者不断地尝试、总结、反思,发现文本“留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一、文本“留白”的阅读教学  语文课本上因为篇幅和字数的限制,篇章内容往往从简,出现了“留白”的现象,有的是人物描写简略,或没有完整的对白;有的是故事情节跳跃太快,故事的描述中断;有的是背景不清,场景地点未详细说明……在教材中的这种“留白”是
期刊
如何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落到实处呢?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创设氛围,构建口语交际“场”  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教学主要方法之一。大量实践证明,交际情境创设得好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好的情境不仅贴近生活,而且教学形式灵活,为学生口头语言的充分交流构建了训练“场”,很好地培养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习作评改历来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客观、有效地将学生的习作批阅完成,既让学生能够学会欣赏文章、提升品位,又能根据客观的点评去完善自己的文章,让其出“彩”呢?一次习作讲评实践课给了我意外的惊喜。  前一段时间,因为忙于其他工作,还有一天又该到习作讲评课了。可是习作还有一大半没有批完,如何去讲评呢?我转念想:学生已经六年级了,一些习作批改的基本模式、要求,已经熟知,不如利
期刊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应立足于课堂,在培养学生倾听兴趣、树立倾听信心、养成倾听习惯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不但知道要倾听别人说话,还要有能力听懂别人说的内容  一、以记促听——听了写  在训练学生听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辅之以写的训练。既让学生听了以后记录。如默写词语时,有时直接报所要默写的词,有时只报词的意思(听写“风调雨顺”时,师讲:风雨及时,适合庄稼生长的需要)学生必
期刊
一、比较法——矛盾中悟真情  【课例一】“两小时”是长是短?  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时,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语句,开始交流。  生:我从这句“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中的“两小时”看出叶欣的工作强度很大,效率很高。  师:找得真准。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吗?  生:叶欣在这短短的两小
期刊
一、依托生活实际选择话题,让学生主动表达  1.活用语文教材。从总体上看,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话题,大多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和阅历关系,也有一些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我们不妨,创造性地用教材将这些内容稍加改动,使其成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如苏教版四下《练习3》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学会安慰”,以往在教学时,学生总是干巴巴地说几句套话,因为编者安排的几种情况离他们的生活实
期刊
一、抑扬顿挫——“唱”诗歌  古诗的形式极为工整,且常采用对仗、对偶等方式,以抑扬顿挫的声韵变化、体现出鲜明而丰富的音乐性。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诵读之后,再转变成“唱”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融入诗境。  “唱”诗需要音乐的配合,这就需要教师自己选曲配唱。选曲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①准确理解诗意,曲子要和诗歌的情调吻合;②旋律要简单,易于吟唱;③旋律应高雅古朴,一般不宜选流行歌曲。如果学生喜欢“唱
期刊
一、看图写话显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了努力保护学生写的积极性及萌发出来的说写兴趣,我们可以适时调整训练内容,进行创新。例如学生对于人物的神态难以把握,可以让学生进行“贴眉毛”或者“修嘴形”的游戏,让学生对于人物外貌的细节方面进行关注。还有的“看图写话”内容比较简单,仅仅是几棵树、几朵花就想让学生体会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这时候,可以让
期刊
一、扣住题眼,开门见山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第22课,谁把课题读—遍?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龄”是个生字,左边是?(生:齿)右边是?(生:令)我们完整地把课题读一遍。(生齐)  师:从课题我们就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  生:(齐)樟树。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段落直接描述樟树的样子和特点?  生:课文的第4~5自然段。  【点评】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