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遇见婆婆背书包的故事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AO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班路上,几次看到班上男生小王和婆婆一起上学的场景:他边吃早饭,边蹦跳着走路,看到路上的小石子还不忘踢上一脚,而大概六十多岁的婆婆,则背着他沉甸甸的书包,并手拎牛奶跟在身旁……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时,我有点惊讶,并随口说:“都读六年级了,书包怎么还是婆婆在背,你看看前面一年级的小朋友都自己背呢!”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没有作声,但也没有从婆婆那里接过书包自己背的意思。
  第二次看到同样的情景时,我生气了。因为就在几天前,就因为他的课桌卫生问题导致我们班直接丢了“最美班级”荣誉和“免检班级”名号。因此看到他依然故我的表现,我气不打一处来地批评说:“怎么又是婆婆背书包?不怕难为情?”可气的是,这孩子只是稍显尴尬,却依然没有行动,而婆婆也没有想要把书包还给他背的意思。
  几天后,看到情景依旧,我很失望,所以什么也没说,快速超过他走向学校。而他的反应也只是有点不好意思地偷偷看了我一眼。
  说实话,三次看到婆婆帮孩子背书包,但从头至尾我都未和他单独聊过自己的看法,自然这背后是否有隐情我不得而知。于是,每次都习惯地从自己的视角不断地给他贴上了各种标签:自理能力差;欠缺敬老美德;挑战教师权威,连班主任的话都不听了;是阻碍我们成为“最美班级”的大麻烦。于是,眼里只剩他的问题,并深陷这些问题而无法自拔,因此一出口就是指责,埋怨,失望,从而也自动屏蔽了他“上课发言特别积极,思维非常灵活,学习成绩很出色;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体育测试多项满分;心态很好,从来不计较”等种种优势故事,随之而来的还有自身的无力感,觉得我这个做班主任的真没用,连让一个学生自己背书包的小事都解决不了。
  我深感这样处理问题不但无效,还会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糟糕,因此必须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正好阅读了迈克尔·怀特的《叙事疗法实践地图》,叙事疗法中“孩子是孩子,问题是问题,孩子不等于问题”的辅导理念让我对上述发生的一切突然产生了醍醐灌顶之感,原来我的无力感来自我把问题等同于他这个人,而且也在不妥的处理中逐渐给了他一种负面的自我认同感,从而使得我们彼此深陷问题而无法自拔。而叙事疗法中通过外化问题使得人有力量感,还通过改写、重构等技术使得人脱离负面的自我认同,逐渐重构一个新的、积极的主线故事。于是,我循着叙事疗法中改写对话的足迹,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背书包的故事。
  一、捕捉“例外”,改写故事
  叙事疗法理论认为:故事是可以被编辑、修正的,故事也是可以被重新诠释的,我们可以透过新的素材,即“例外”来改写故事,从而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故事的作者,并创造自己的生活。那天中午,我“恰巧”抓住了他的一次皱眉,一声委屈的埋怨,于是,故事开启了新的序幕。
  事情是这样的:“在昨天傍晚的抽屉整理检查中,老师发现小王、小琪两个孩子物品摆放凌乱,今天请他们再次整理并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刚宣布完这个决定,正和同学一起在讲台上登记成绩的小王皱了皱眉,不服气地嘟囔:“怎么又有我?”而这一刹那恰好被我看见,我心里顿觉这下可有文章可做了。于是傍晚当他打扫完卫生后,我对他说:“小王,我想和你聊会天。”他有点疑惑地答应了。
  “老师发现中午点到你的名时你有一点小情绪,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呢?”
  “因为我昨天傍晚是整理过抽屉才回家的。”他略显委屈地说。
  “哦,你觉得你的努力没被别人看见,心理有委屈,是吗?”
  “嗯,但是后来我看到周围几个同学的抽屉整理得特别整齐,干净,我才明白自己为什么又被点到名字了。”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哦,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对吧?”
  “是的。我可以问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而且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其实刚才我在不经意间看到了你的抽屉,确实挺干净,里面只放了一本字典和一只杯子,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把所有的书和本子都塞进书包里了,这样,抽屉就不会乱了。”
  “嗯嗯,听起来这个做法不错!能说说这样做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看着不再凌乱的抽屉,心里很舒服,而且发现自己其实也是能整理好东西的。”
  教育生活中,一个皱眉、一声抱怨其实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然而这对新故事的诞生却极具意义。也正因为对此感到好奇,随着对话的继续,我不但改变我对他的主观判断,也让他不断发现了自己的力量。这样,优势故事逐渐显山露水,新的故事改写也由此而生。
  二、给予尊重,延展“蓝图”
  对话依然在继续着:
  “确实会,而且还做得不错呢!不过六年级已经有很多书了,你每天把这么多的書都放进书包,背着会不会太重了?”
  他突然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连忙说:“老师,这几天我和婆婆商量过了,以后我背一段她背一段,婆婆答应了。”
  “哇,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很好奇,婆婆每天不让你背书包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她就是怕书包太重了,我背着的话会压得我长不高的。因为我从幼儿园到六年级,每次都是坐第一排。”他害羞地笑了笑。
  “原来这样!这确实是很多大人都会有的想法和做法,那你有没有办法给这个书包减减负,让大人们也可以放心让你背呢?”
  “应该有!我可以尝试把不用的书放进抽屉,但前提是要把它们先整理好!”
  “嗯,这个想法可行!老师今天其实也特别想对你说声对不起,前几天因为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在看到你不背书包时对你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真的对不起!”我真诚地对他说。
  “老师,没有关系的!我其实看到别人都做得这么好,而我自己却常这样,也开始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特别想改变。我想只要我一小步一小步改,一定会做到的。”
  “相信你!加油,小王!”此时的我们,都不由自主地相视而笑。虽然,当天的天空一直阴沉着脸,然而,我们彼此都仿佛心驻太阳,从此一个新的约定悄悄形成,一段崭新的关系向阳而生。
  叙事理论认为,故事大致由两个蓝图即“行为蓝图”和“意识蓝图”组成。行为蓝图是故事的“材料”,由组成情节和主题的一系列事件构成。“意识蓝图”是由“行为相关人等的所知、所思、所感,或者所未知、所未思、所未感组成的。当我带着尊重的好奇去探问婆婆背书包背后隐藏着的“蓝图”时,我忽然发现,原来在他行为的背后有着些许对现实的无奈——婆婆怕背书包影响他长高,有着他对未来的憧憬和行动——和婆婆协商背书包的问题,并得到解决。更欣喜的是我和他的对话变得那么轻松、愉快,我和他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温暖而舒心。
其他文献
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幼儿教育杂志社邀请我撰文共贺盛事。推之不却,唯有应允。不过,掩卷沉思之后,我发觉自己原来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笔者当年正是为了见证香港回归这一百年盛事从北京南下香港,而回归的十年也正是本人在港从事幼教研究的黄金十年。十年来,香港幼教发展迅速,而本人也从一个幼教新丁成长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香港学者”。在这十年中,我个人的专业成长和香港幼教的发展交织在一起,不分彼此。在这
“山似碧玉簪,水如青罗带。”在秀甲天下的漓江之滨,有一所因推行“全人教育”而闻名的学校,这就是在当地享有盛名的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了解这所学校的人都知道,校长文国韬博学广闻,温雅睿智,他所推重的“用心”教育,在广西师大附外的老师们心中,已扎稳根基,并抽枝发叶。  “‘博学广才、敦品达人’是我们的校训,‘绿色全人’是我们坚持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全面、持续发展,使
伴随着正面管教的进一步推广与实施,其丰富的带导工具和德育价值逐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如何将正面管教带导工具进行筛选、整合,并运用到小学德育学科课程的教学中,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正面管教倡导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并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在小学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活
陈立军,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沙市德育(班主任)特色工作室首席名师。  推荐书单:  1.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  2.卢森堡,《非暴力沟通》,华夏出版社,2009年。  3.吴非,《不跪着教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5.檀传宝,《浪漫:自由与
摘 要 美育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围绕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和育人目标,学校以美学校园环境营建,引领师生学会发现和感悟美;以审美为核心建构美育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在个性审美中提升美学素养;通过课本剧大赛、艺术社团活动等,引领师生体验与展示美育成果,促进师生教育生活的审美化。由此,以美学精神构建校园生活,成就美好人生。  关 键 词立德树人;美育;学习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  学校积极回应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立足当地海洋资源,探索“走读”家乡的研学探究活动。构建“走读”探究目标与主题模块,引领师生沉浸问题解决的“走读”探究过程,创新素养导向的“走读”评价”,为学生素养发展积淀情感底蕴,厚积爱国爱家情感,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关 键 词  “走读”探究;核心素养;研学;爱国爱家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
傅维利,于颖在《教育研究》2019年第11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品性及其价值实现》一文指出,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角色化和行业化。在现代社会中,教师职业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显著特征,这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特殊性。  独特性是比较而言的,从三个维度上的比较,较为清晰地揭示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中小学教师职业有一个从半专业职业向专业职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与非专业职业和半专
初登讲台,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我就接到了一个大家公认的“最糟糕”班级:班上26个学生,大半数考试经常不及格;课桌椅经常无缘无故被学生丢到教室外;上课时,课堂嘈杂得像赶庙会;下课后,总有学生要滋事打架……  我忙着当“全职消防员”,焦头烂额地为学生层出不穷的“祸事”善后。课间,我只能呆在教室里,以便随时“灭火”;其他学科教师上课时,我得不时地从教室窗边“飘”过,以示“威慑”。  我以这种自认为“恩威并济
以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长令形式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9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9月1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巡视员郑增仪专门向新闻媒体解读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情况。  目前,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期,学校安全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情况,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如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室等违法违规经营,无照摊贩摆摊设点,治安秩序混乱;交通事故不断,伤害青少年学生的恶性
良好习惯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是学生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很有道理的。实践证明,不重视习惯教育的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决不是社会所需要和满意的。但很多学校尽管全力进行习惯教育,结果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足,导致教育措施无法很好地落实。为此,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几年来,学校尝试通过学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