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标枪运动的整个训练体系中,力量训练是最薄弱的一环,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这是一项对提高我国标枪运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一个标枪运动员要达到较高的成绩,就必须具有强大而快速的力量,坚韧、有弹性和听从使唤的肌肉。而要做到这一点,只能是多年系统地、顽强正确地训练的结果。
【关键词】标枪运动;力量训练;主攻方向
The javelin movement strength training still had to improve
Yu Shumei
【Abstract】In our country javelin movement entire training system, the strength training was a weakest link, many questions waited for we to go to thoroughly the research and the discussion, this was an item to raises our country javelin movement technical level to have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e work. A javelin athlete must achieve a higher result, must have formidable and the fast strength, is tenacious, has the muscle which the elasticity and obeys directs. But must achieve this point, only can be the result which many years systematically, tenaciously correctly trains.
【Key words】Javelin movement; Strength training; Main attack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G8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50X(2008)01-0079-02
力量是物体获得加速的原因。人体的主要动作离不开肌肉力的作用。作为技术体育以速度为其主要特征的田径运动,力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主要基础和最主要的素质。投掷项目更是如此。标枪运动也不例外。
标枪在投掷项目中属于轻器械。同时,又由于在投掷技术上的特殊规定和要求,就使得标枪运动的力量训练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几代标枪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足以证明这点。有的运动员力量很大,但专项成绩并不高,而另外一些运动员尽管力量很小,但却取得了另人满意的专项成绩。还有些运动员,投掷重器械的能力很强,而投掷专项器械和轻器械的能力却很差。这些令人费解的现象使一部分人对力量素质在标枪运动中的作用产生了怀疑。
以前我曾建议标枪运动员“从杠铃房中解放出来”。大家都知道,这是针对当时标枪界存在的“杠铃论”而提出。那时,把举重运动员中的抓、推、挺、蹲等传统的手段生搬硬套到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来。显然,这其中大部分手段及其要求对标枪运动员来说,实用价值是不大的,现在看的更清楚了。
近几年来我国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在训练器械的研制和更新方面很落后的情况下,“杠铃”作为一种主要代用品被沿用了下来。但是它已不再是被单纯地作为杠铃来使用,而是根据训练的需要,将其支解为“杆”和不同重量的“片”广泛运用着,使我们的力量训练向前进了一步。
但是,我国标枪运动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未因此而缩小。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力量训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 专向训练设备落后
当今世界体育强国早已把先进的科技成果运用于运动训练。其中各种专用训练设备器材不断更新换代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我们却仍然以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所一直采用的杠铃、壶铃、哑铃、铁球等为主要训练器材。在训练范围和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手段上以及安全等方面都受到了 极大的限制。欲尽快提高我国的标枪运动员技术水平,专用训练设备的研制和更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当然,这要依靠科研和生产部门去解决。
2 力量训练的主攻方向不明确
在投掷标枪运动中,作为直接投标枪的手来说,它是传递力量的终端,是一切投掷力量的集合点。对投掷远度起决定作用的器械的初速度,实际上就是手部运动的末速度,所以说标枪运动员练就一双“快手”是一切身体训练——不论是专门能力训练,还是力量训练——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在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不必时刻牢记这一点,但这是一个主攻方向问题,不明确它,就会陷入盲目性。前面谈到的那两种“力量型”运动员,恐怕就是忘记了这个根本,才落得个“只见长劲,不见提高成绩”的结果。
如何练出一双快手呢?我认为,除去在力量训练和专门能力训练中强调动作速度要求之外,注意以下这样几个问题是会有帮助的(这里不涉及专项技术问题)
2.1 注意爆发力的专门性:在田径运动中爆发力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在某些项目中,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标枪运动就是这样的项目之一。
爆发力是体现力量和速度的一种综合性身体能力,它是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快速集中最大能力。它同神经肌肉类型有关,因而一般认为它是 一种天赋的才能,在选拔运动员时,人们很重视这一点。
但是这种能力通过正确的训练,随着力量的增长和神经肌肉协调性的改善也是可以提高的。
这说明,爆发力同其他素质一样,也具有专门的属性。所以在选拔运动员时,不但必须以快手为衡量爆发力的主要标准,而且在训练上也必须继续不断地在快手上下工夫。
2.2 注意小肌肉群的训练。
在人体成长发育过程中,小肌肉群落后于大肌肉群,而且小肌肉群在训练中既感到枯燥无味,又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如果我们主观上再忽略它的训练,后果更加严重。对此标枪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无论从防止运动员损伤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作用效果上来考虑都是如此。
同大肌群相比,小肌群力量小,但收缩速度快,多分布于肢体末端。投掷标枪动作的爆发式用力,不管时间多么短促,全身所有有关部位的肌群是不可能同时收缩用力的,它们必须依一定规律按顺序进行:首先由大肌群开始发动,最后由小肌群结束。这是人体结构本身决定的。这种用力过程可视为跟踪施力,其表现形式是动作速度越来越快;其本质是参与后继动作的肌群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工作。有些运动员大力量增长了,但动作速度未见提高的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因为小肌群的训练不够,其力量和速度跟不上大肌群能力的增长所造成的。所以,在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既要重视大肌群力量的提高,又必须高度重视小肌群能力的相应增长,使整个肌肉系统得到均衡地同步发展。
2.3 注意投擲臂肌肉的训练方法。
就人体系统本身而言,任何动作都是有关环节相对转动的结果。其转动效应则是由肌肉收缩的力矩作用引起的。投掷标枪时的手臂鞭打动作亦如此。所以说,标枪运动员的力量(包括手臂力量)越大越好。
但是,无论从动量传递原理:mv(人体)=mv(手臂)还是从转动惯性阻力[转动惯量mv2(2是平方)]的角度衡量,对从事鞭打动作的手臂来说,其质量mv2(2在下方)(手臂)应该是小些为好。
这里产生了矛盾,因为肌肉力量的大小同其生理横断面积成比例。要提高力量,必须相应地增加肌肉的质量。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它要求我们必须把二者兼顾起来:又要增长力量,还不能使肌肉质量太大。这就涉及到一个训练方法问题。通常,人们往往出于对投掷运动的习惯认识,为了提高成绩和减少运动损伤,都企图尽量将投掷臂的肌肉练得更发达一些。因此,有些运动员单纯地追求肌肉的块头,堪称是一种“健美训练法”。其手段不外乎就是那些杠铃胸前弯举、仰卧推举、仰卧撑、手持重物转肘和哑铃操之类,大多是以次数和重量来衡量的,没有或很少提出速度要求和幅度要求。就这类手段而言,即使使用最大的速度,这样训练出来的结果只能导致肌肉会过分肥大,肌腹粗而短,成块不成条。
3 少年初学者力量训练太多
根据标枪运动的特点,要求标枪运动员必须具备高度发展的全面身体训练水平。对少年初学者更要重视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正值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各机能系统的发展既不成熟也不平衡,而且通过训练他们的变化又是非常显著的。所以,训练负荷量、训练的方法以及选择的训练手段,都必须符合其生理规律和特点,以便使它们向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在力量训练中对运动器官系统以更直接的影响。所以,要特别引起重视。
4 成年运动员专门能力抓的不力
对于成年高水平运动员 ,力量训练应该适应专项需要,要同专项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虽然一般力量训练不能完全废弃,但它的目的完全不同于少年初学者,而只能服从于改进和掌握专项技术的需要。因为有些错误动作的存在,可能是因为某部位肌肉能力不足造成的。所以,它是作为一种补充性训练对待的。
我国标枪运动员同世界一流选手的差距是多方面的。标枪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专门能力的差距最大。实际上这并不说明我们没认识到这点,或对专门能力的作用不重视。分析落后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训练安排不当;②带伤训练;③思想保守。
总之,在我国标枪运动的整个训练体系中,力量训练是最薄弱的一环,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这是一项对提高我国标枪运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一个标枪运动员要达到较高的成绩,就必须具有强大而快速的力量,坚韧、有弹性和听从使唤的肌肉。而要做到这一点,只能是多年系统地、顽强正确地训练的结果。
【关键词】标枪运动;力量训练;主攻方向
The javelin movement strength training still had to improve
Yu Shumei
【Abstract】In our country javelin movement entire training system, the strength training was a weakest link, many questions waited for we to go to thoroughly the research and the discussion, this was an item to raises our country javelin movement technical level to have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e work. A javelin athlete must achieve a higher result, must have formidable and the fast strength, is tenacious, has the muscle which the elasticity and obeys directs. But must achieve this point, only can be the result which many years systematically, tenaciously correctly trains.
【Key words】Javelin movement; Strength training; Main attack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G8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50X(2008)01-0079-02
力量是物体获得加速的原因。人体的主要动作离不开肌肉力的作用。作为技术体育以速度为其主要特征的田径运动,力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主要基础和最主要的素质。投掷项目更是如此。标枪运动也不例外。
标枪在投掷项目中属于轻器械。同时,又由于在投掷技术上的特殊规定和要求,就使得标枪运动的力量训练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几代标枪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足以证明这点。有的运动员力量很大,但专项成绩并不高,而另外一些运动员尽管力量很小,但却取得了另人满意的专项成绩。还有些运动员,投掷重器械的能力很强,而投掷专项器械和轻器械的能力却很差。这些令人费解的现象使一部分人对力量素质在标枪运动中的作用产生了怀疑。
以前我曾建议标枪运动员“从杠铃房中解放出来”。大家都知道,这是针对当时标枪界存在的“杠铃论”而提出。那时,把举重运动员中的抓、推、挺、蹲等传统的手段生搬硬套到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来。显然,这其中大部分手段及其要求对标枪运动员来说,实用价值是不大的,现在看的更清楚了。
近几年来我国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在训练器械的研制和更新方面很落后的情况下,“杠铃”作为一种主要代用品被沿用了下来。但是它已不再是被单纯地作为杠铃来使用,而是根据训练的需要,将其支解为“杆”和不同重量的“片”广泛运用着,使我们的力量训练向前进了一步。
但是,我国标枪运动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未因此而缩小。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力量训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 专向训练设备落后
当今世界体育强国早已把先进的科技成果运用于运动训练。其中各种专用训练设备器材不断更新换代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我们却仍然以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所一直采用的杠铃、壶铃、哑铃、铁球等为主要训练器材。在训练范围和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手段上以及安全等方面都受到了 极大的限制。欲尽快提高我国的标枪运动员技术水平,专用训练设备的研制和更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当然,这要依靠科研和生产部门去解决。
2 力量训练的主攻方向不明确
在投掷标枪运动中,作为直接投标枪的手来说,它是传递力量的终端,是一切投掷力量的集合点。对投掷远度起决定作用的器械的初速度,实际上就是手部运动的末速度,所以说标枪运动员练就一双“快手”是一切身体训练——不论是专门能力训练,还是力量训练——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在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不必时刻牢记这一点,但这是一个主攻方向问题,不明确它,就会陷入盲目性。前面谈到的那两种“力量型”运动员,恐怕就是忘记了这个根本,才落得个“只见长劲,不见提高成绩”的结果。
如何练出一双快手呢?我认为,除去在力量训练和专门能力训练中强调动作速度要求之外,注意以下这样几个问题是会有帮助的(这里不涉及专项技术问题)
2.1 注意爆发力的专门性:在田径运动中爆发力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在某些项目中,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标枪运动就是这样的项目之一。
爆发力是体现力量和速度的一种综合性身体能力,它是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快速集中最大能力。它同神经肌肉类型有关,因而一般认为它是 一种天赋的才能,在选拔运动员时,人们很重视这一点。
但是这种能力通过正确的训练,随着力量的增长和神经肌肉协调性的改善也是可以提高的。
这说明,爆发力同其他素质一样,也具有专门的属性。所以在选拔运动员时,不但必须以快手为衡量爆发力的主要标准,而且在训练上也必须继续不断地在快手上下工夫。
2.2 注意小肌肉群的训练。
在人体成长发育过程中,小肌肉群落后于大肌肉群,而且小肌肉群在训练中既感到枯燥无味,又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如果我们主观上再忽略它的训练,后果更加严重。对此标枪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无论从防止运动员损伤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作用效果上来考虑都是如此。
同大肌群相比,小肌群力量小,但收缩速度快,多分布于肢体末端。投掷标枪动作的爆发式用力,不管时间多么短促,全身所有有关部位的肌群是不可能同时收缩用力的,它们必须依一定规律按顺序进行:首先由大肌群开始发动,最后由小肌群结束。这是人体结构本身决定的。这种用力过程可视为跟踪施力,其表现形式是动作速度越来越快;其本质是参与后继动作的肌群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工作。有些运动员大力量增长了,但动作速度未见提高的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因为小肌群的训练不够,其力量和速度跟不上大肌群能力的增长所造成的。所以,在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既要重视大肌群力量的提高,又必须高度重视小肌群能力的相应增长,使整个肌肉系统得到均衡地同步发展。
2.3 注意投擲臂肌肉的训练方法。
就人体系统本身而言,任何动作都是有关环节相对转动的结果。其转动效应则是由肌肉收缩的力矩作用引起的。投掷标枪时的手臂鞭打动作亦如此。所以说,标枪运动员的力量(包括手臂力量)越大越好。
但是,无论从动量传递原理:mv(人体)=mv(手臂)还是从转动惯性阻力[转动惯量mv2(2是平方)]的角度衡量,对从事鞭打动作的手臂来说,其质量mv2(2在下方)(手臂)应该是小些为好。
这里产生了矛盾,因为肌肉力量的大小同其生理横断面积成比例。要提高力量,必须相应地增加肌肉的质量。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它要求我们必须把二者兼顾起来:又要增长力量,还不能使肌肉质量太大。这就涉及到一个训练方法问题。通常,人们往往出于对投掷运动的习惯认识,为了提高成绩和减少运动损伤,都企图尽量将投掷臂的肌肉练得更发达一些。因此,有些运动员单纯地追求肌肉的块头,堪称是一种“健美训练法”。其手段不外乎就是那些杠铃胸前弯举、仰卧推举、仰卧撑、手持重物转肘和哑铃操之类,大多是以次数和重量来衡量的,没有或很少提出速度要求和幅度要求。就这类手段而言,即使使用最大的速度,这样训练出来的结果只能导致肌肉会过分肥大,肌腹粗而短,成块不成条。
3 少年初学者力量训练太多
根据标枪运动的特点,要求标枪运动员必须具备高度发展的全面身体训练水平。对少年初学者更要重视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正值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各机能系统的发展既不成熟也不平衡,而且通过训练他们的变化又是非常显著的。所以,训练负荷量、训练的方法以及选择的训练手段,都必须符合其生理规律和特点,以便使它们向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在力量训练中对运动器官系统以更直接的影响。所以,要特别引起重视。
4 成年运动员专门能力抓的不力
对于成年高水平运动员 ,力量训练应该适应专项需要,要同专项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虽然一般力量训练不能完全废弃,但它的目的完全不同于少年初学者,而只能服从于改进和掌握专项技术的需要。因为有些错误动作的存在,可能是因为某部位肌肉能力不足造成的。所以,它是作为一种补充性训练对待的。
我国标枪运动员同世界一流选手的差距是多方面的。标枪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专门能力的差距最大。实际上这并不说明我们没认识到这点,或对专门能力的作用不重视。分析落后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训练安排不当;②带伤训练;③思想保守。
总之,在我国标枪运动的整个训练体系中,力量训练是最薄弱的一环,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这是一项对提高我国标枪运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一个标枪运动员要达到较高的成绩,就必须具有强大而快速的力量,坚韧、有弹性和听从使唤的肌肉。而要做到这一点,只能是多年系统地、顽强正确地训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