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指导究竟是详细一点还是简单一些好呢?如果指导详细必定使学生受到影响,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和依赖性,习作出现雷同现象是必然的。或许它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少走弯路,习作中少出“废品”,但它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习作教学思想格格不入的,甚至会让学生越写越怕,教师越教越“困”,越改越“烦”。但是不指导是不行的,怎么办?
不妨尝试:先写后导,打开中年级习作教学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善用教材中习作细节训练点,是“先写后导”的坚实基础
“先写后导”顾名思义是学生在自主审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习才作,教师批改后才进行指导。这一方法,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习得写作方法都是重要的基础。那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自然地渗透习作方法呢?我们来看看人教版的教材。它是以单元主题来编写的,教材从“导读提示”到“精讲、略读课文”到“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为一个主题服务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单元习作的好例文。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把单元习作的习作训练点渗透在本单元的精读和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这样依托教材,在阅读教学中习得方法,再用先写后导的方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细心审题,找出习作训练点。中年级的习作是上承下接的重要阶段,为避免学生写出流水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审题找出习作的训练点,从而依托教材把训练点落到实处。就如人教版四下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有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和《—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精读与略读课文交错编排。单元习作的内容是写战争时的一个情景,是以看图写话的形式出现,这图画是。一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要写好这情景,有三个习作细节训练点:一是环境描写;二是人物的外貌、神态与语言;三是如何从一个画面联想到一件完整的事情。
(二)依托教材,落实指导训练点。人教版的课文图文并茂,在备课的时候,只要善于捕捉教材的训练点进行仿写,让学生仿中学,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中创,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如在教《夜莺的歌声》的时候,让学生学习写事的时候,如何把人物的外貌、动作恰当地融进去和首尾呼应的方法;教学《小英雄雨来》的时候,让学生积累如何进行恰当地环境描写和象声词的运用;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时候,让学生摘录抒发“呼吁和平”的句子;在学习《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的时候,让学生仿写最后一节诗歌,抒发自己向往和平的心声……这样,就可以解决了“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与语言”等的习作细节训练点的渗透与积累。
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也能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如何从一个画面联想到一件完整的事情”的训练点。如《夜莺的歌声》插图的内容是夜莺指引德国军人如何进村,相对应的课文第二到二自然段;《小英雄雨来》插图一的内容是雨来和伙伴们在芦花村的还乡河中嬉戏的情景,相对应的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插图二的内容是雨来被鬼子打了一巴掌,怒瞪鬼子的情景,相对应的课文是第四部分的十七个自然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并让学生找出“课文那些段落是描写画面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从课文的范例中吸取习作营养。
这样,教学每篇课文都有目的地为单元习作埋下伏笔,在不断的积累中,学生从课文的优美句段中习得了写作的方法,对“先写后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评中导写有机结合,是“先写后导”的关键
在一般的习作教学中,“导”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决定着学生习作的质量。“先写后导”的“导”是在学生写的基础上,让学生挣脱束缚,在老师的协助下,当上“导”的主人。
又以人教版四下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的习作为例。在阅读教学中打下的基础下,在习作时,只是让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审题,明确“写什么”和“怎么写”后,就让学生自主表达。
这里的“导”是基于学生运用习得的习作方法和自主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进行的。让我们看到了“先写后导”对学生来说,使“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不再是一句空话;它解开了教师套在学生思维上的绳索,还学生以思维的自由和主动;它打破了“先入之见”的局限,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任其想象的翅膀在蓝天上飞翔。这才是真正的“我手写我心”。在“导”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学生的作文虽不经过具体指导,但在单元教学中,学生习得的一些方法或多或少都能用上,通过分享、交流分享优点,借鉴问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达到提高习作效率的目的。
“先写后导”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对教师来说,也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学生写完后,教师根据作文的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不足,哪些是普遍性的问题。哪些是个别性的问题。作指导时,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哪些内容不该讲,哪些问题要集体指导,哪些问题要个别指导,也就心中有数了。这样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就会有的放矢,避免了写前指导的盲目性,还可以在教学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减少无效劳动。
诚然,任何的习作还要基于细致观察,丰富的生活积累之下。而“先写后导”确实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打开中年级习作教学一片蔚蓝的天空。
作者单位: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中心小学广东528415
不妨尝试:先写后导,打开中年级习作教学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善用教材中习作细节训练点,是“先写后导”的坚实基础
“先写后导”顾名思义是学生在自主审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习才作,教师批改后才进行指导。这一方法,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习得写作方法都是重要的基础。那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自然地渗透习作方法呢?我们来看看人教版的教材。它是以单元主题来编写的,教材从“导读提示”到“精讲、略读课文”到“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为一个主题服务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单元习作的好例文。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把单元习作的习作训练点渗透在本单元的精读和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这样依托教材,在阅读教学中习得方法,再用先写后导的方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细心审题,找出习作训练点。中年级的习作是上承下接的重要阶段,为避免学生写出流水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审题找出习作的训练点,从而依托教材把训练点落到实处。就如人教版四下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有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和《—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精读与略读课文交错编排。单元习作的内容是写战争时的一个情景,是以看图写话的形式出现,这图画是。一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要写好这情景,有三个习作细节训练点:一是环境描写;二是人物的外貌、神态与语言;三是如何从一个画面联想到一件完整的事情。
(二)依托教材,落实指导训练点。人教版的课文图文并茂,在备课的时候,只要善于捕捉教材的训练点进行仿写,让学生仿中学,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中创,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如在教《夜莺的歌声》的时候,让学生学习写事的时候,如何把人物的外貌、动作恰当地融进去和首尾呼应的方法;教学《小英雄雨来》的时候,让学生积累如何进行恰当地环境描写和象声词的运用;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时候,让学生摘录抒发“呼吁和平”的句子;在学习《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的时候,让学生仿写最后一节诗歌,抒发自己向往和平的心声……这样,就可以解决了“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与语言”等的习作细节训练点的渗透与积累。
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也能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如何从一个画面联想到一件完整的事情”的训练点。如《夜莺的歌声》插图的内容是夜莺指引德国军人如何进村,相对应的课文第二到二自然段;《小英雄雨来》插图一的内容是雨来和伙伴们在芦花村的还乡河中嬉戏的情景,相对应的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插图二的内容是雨来被鬼子打了一巴掌,怒瞪鬼子的情景,相对应的课文是第四部分的十七个自然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并让学生找出“课文那些段落是描写画面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从课文的范例中吸取习作营养。
这样,教学每篇课文都有目的地为单元习作埋下伏笔,在不断的积累中,学生从课文的优美句段中习得了写作的方法,对“先写后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评中导写有机结合,是“先写后导”的关键
在一般的习作教学中,“导”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决定着学生习作的质量。“先写后导”的“导”是在学生写的基础上,让学生挣脱束缚,在老师的协助下,当上“导”的主人。
又以人教版四下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的习作为例。在阅读教学中打下的基础下,在习作时,只是让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审题,明确“写什么”和“怎么写”后,就让学生自主表达。
这里的“导”是基于学生运用习得的习作方法和自主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进行的。让我们看到了“先写后导”对学生来说,使“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不再是一句空话;它解开了教师套在学生思维上的绳索,还学生以思维的自由和主动;它打破了“先入之见”的局限,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任其想象的翅膀在蓝天上飞翔。这才是真正的“我手写我心”。在“导”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学生的作文虽不经过具体指导,但在单元教学中,学生习得的一些方法或多或少都能用上,通过分享、交流分享优点,借鉴问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达到提高习作效率的目的。
“先写后导”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对教师来说,也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学生写完后,教师根据作文的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不足,哪些是普遍性的问题。哪些是个别性的问题。作指导时,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哪些内容不该讲,哪些问题要集体指导,哪些问题要个别指导,也就心中有数了。这样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就会有的放矢,避免了写前指导的盲目性,还可以在教学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减少无效劳动。
诚然,任何的习作还要基于细致观察,丰富的生活积累之下。而“先写后导”确实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打开中年级习作教学一片蔚蓝的天空。
作者单位: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中心小学广东52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