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写后导”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327768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指导究竟是详细一点还是简单一些好呢?如果指导详细必定使学生受到影响,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和依赖性,习作出现雷同现象是必然的。或许它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少走弯路,习作中少出“废品”,但它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习作教学思想格格不入的,甚至会让学生越写越怕,教师越教越“困”,越改越“烦”。但是不指导是不行的,怎么办?
  不妨尝试:先写后导,打开中年级习作教学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善用教材中习作细节训练点,是“先写后导”的坚实基础
  
  “先写后导”顾名思义是学生在自主审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习才作,教师批改后才进行指导。这一方法,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习得写作方法都是重要的基础。那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自然地渗透习作方法呢?我们来看看人教版的教材。它是以单元主题来编写的,教材从“导读提示”到“精讲、略读课文”到“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为一个主题服务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单元习作的好例文。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把单元习作的习作训练点渗透在本单元的精读和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这样依托教材,在阅读教学中习得方法,再用先写后导的方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细心审题,找出习作训练点。中年级的习作是上承下接的重要阶段,为避免学生写出流水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审题找出习作的训练点,从而依托教材把训练点落到实处。就如人教版四下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有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和《—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精读与略读课文交错编排。单元习作的内容是写战争时的一个情景,是以看图写话的形式出现,这图画是。一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要写好这情景,有三个习作细节训练点:一是环境描写;二是人物的外貌、神态与语言;三是如何从一个画面联想到一件完整的事情。
  (二)依托教材,落实指导训练点。人教版的课文图文并茂,在备课的时候,只要善于捕捉教材的训练点进行仿写,让学生仿中学,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中创,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如在教《夜莺的歌声》的时候,让学生学习写事的时候,如何把人物的外貌、动作恰当地融进去和首尾呼应的方法;教学《小英雄雨来》的时候,让学生积累如何进行恰当地环境描写和象声词的运用;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时候,让学生摘录抒发“呼吁和平”的句子;在学习《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的时候,让学生仿写最后一节诗歌,抒发自己向往和平的心声……这样,就可以解决了“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与语言”等的习作细节训练点的渗透与积累。
  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也能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如何从一个画面联想到一件完整的事情”的训练点。如《夜莺的歌声》插图的内容是夜莺指引德国军人如何进村,相对应的课文第二到二自然段;《小英雄雨来》插图一的内容是雨来和伙伴们在芦花村的还乡河中嬉戏的情景,相对应的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插图二的内容是雨来被鬼子打了一巴掌,怒瞪鬼子的情景,相对应的课文是第四部分的十七个自然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并让学生找出“课文那些段落是描写画面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从课文的范例中吸取习作营养。
  这样,教学每篇课文都有目的地为单元习作埋下伏笔,在不断的积累中,学生从课文的优美句段中习得了写作的方法,对“先写后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评中导写有机结合,是“先写后导”的关键
  
  在一般的习作教学中,“导”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决定着学生习作的质量。“先写后导”的“导”是在学生写的基础上,让学生挣脱束缚,在老师的协助下,当上“导”的主人。
  又以人教版四下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的习作为例。在阅读教学中打下的基础下,在习作时,只是让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审题,明确“写什么”和“怎么写”后,就让学生自主表达。
  这里的“导”是基于学生运用习得的习作方法和自主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进行的。让我们看到了“先写后导”对学生来说,使“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不再是一句空话;它解开了教师套在学生思维上的绳索,还学生以思维的自由和主动;它打破了“先入之见”的局限,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任其想象的翅膀在蓝天上飞翔。这才是真正的“我手写我心”。在“导”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学生的作文虽不经过具体指导,但在单元教学中,学生习得的一些方法或多或少都能用上,通过分享、交流分享优点,借鉴问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达到提高习作效率的目的。
  “先写后导”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对教师来说,也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学生写完后,教师根据作文的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不足,哪些是普遍性的问题。哪些是个别性的问题。作指导时,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哪些内容不该讲,哪些问题要集体指导,哪些问题要个别指导,也就心中有数了。这样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就会有的放矢,避免了写前指导的盲目性,还可以在教学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减少无效劳动。
  诚然,任何的习作还要基于细致观察,丰富的生活积累之下。而“先写后导”确实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打开中年级习作教学一片蔚蓝的天空。
  
  作者单位: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中心小学广东528415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爱满天下。” 师德的核心是爱幼儿。热爱幼儿是师德中至为重要的一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幼儿,这是师德的至高点,真正像陶先生那样拥有了这样的境界,我们的教育就是无往而不胜的。  这几年,在与孩子用心相处的日子里,我悟出了许多道理,结合“爱”思想,深深地理解了“爱满天下”的含义。做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把爱放在教育的每一秒,爱心是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
我的舅(jiù)媽是一位交通警察,我可崇(chóng)拜她了。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舅妈在我们学校附近的路口执勤。她穿着笔挺的警服,戴着一双白色手套,笔直地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央,正在指挥交通。只见她一会儿指向东,一会儿指向南;一会儿举起右手,一会儿又挥动左手。来自四面八方的车辆,在她的指挥下安全有序地通行。  我的舅妈真神气!  指导老师:李瑞根
今天我看书的时候,妈妈说:“来,今天我给你当老师,读故事给你听。”我高兴地拍手说:“太好了!”可是妈妈总是把前鼻音读成后鼻音,把后鼻音读成前鼻音。比如“眼睛”的“睛”,她就读成了“金子”的“金”。还有,她把“白雪公主”读成了“白血公主”。她说给我当老师,可是我還要教她读拼音,我们俩到底谁是老师啊?
音乐教育以其丰富的多变的表现手法,强烈的感情意识,鲜明的音乐形象,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造意识及创新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应试教育下的音乐教学方法简单、生硬,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力的条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提出,对音乐课的设置与教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为音乐课堂教学指明了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一、小学音乐
本学期县教研室精心组织、开展了两次“关注长时探究”主题活动,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鉴湖小学开展的“生命世界”单元长时作业探究,能紧紧抓住教材的内容特征,开展有声有色的科学探究活动,实实在在地为孩子营造一片科学活动探究的天空。在我们科学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借鉴启示呢?  小学科学总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要通过学习科学,知道一些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
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文化的产物,汉字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结构的构造深受历史汉人思维模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汉字在构造上仍然保留着对原始文化的描述,而解开这些历史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汉字的构造。老师通过汉字文化教学法,使学生可以更加快速的了解学习汉字,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  一、什么是汉字文化教学法及意义所在  在现金的教学理念中着重于通过认字来完成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学好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当下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诸多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和进步的良好开端。因此对教师而言,上好第一节课,并在这节课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关键。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首先要在维护和提高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克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影响“表层化”的局限性,需要增强教师调控的有效性。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但在学生“做”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调控。  一、兴趣调控  1、激发动机,培养興趣  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
一、让习作与思想相约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同样的,教育学生要写好作文的同时必须学会做好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习良好的品德是不可忽视的。要把品德教育同作文有机联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案例(一):  一天上午,数学老师气愤地告诉我:“课间十分钟,我们班的几个男生又再欺负于梦龙了。”我脑袋“嗡”的一声,一股怒火窜了上来。这次又是谁?!我三
我爸爸30多岁,是一名建筑工人,又黑又瘦。爸爸每天天刚亮就出工,夜幕降临时才回家。每天回到家里,他总是一脸的疲(pí)惫(bèi),吃完饭就休息。  可是近几天,爸爸不知怎的爱上了《格林童话》,吃完饭便坐在书桌旁读童话,还时不时地向我介绍有趣的内容。我好奇地问:“爸爸,你不累呀?”爸爸笑着回答:“一读书就不累啦!”  爸爸提议:“咱们一块儿读,三天后举行讲故事比赛,让你妈当裁判,你如果赢了就奖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