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活水,取之不绝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让习作与思想相约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同样的,教育学生要写好作文的同时必须学会做好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习良好的品德是不可忽视的。要把品德教育同作文有机联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案例(一):
  一天上午,数学老师气愤地告诉我:“课间十分钟,我们班的几个男生又再欺负于梦龙了。”我脑袋“嗡”的一声,一股怒火窜了上来。这次又是谁?!我三令五申,苦口婆心教育他们:“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可他们当面唯唯诺诺,背后我行我素。我真想冲进教室查个水落石出!但是,我冷静了下来,觉得充分利用这个教育契机,避免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
  下午第一节语文,我来到教室说:“今天早晨,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于梦龙被几个同学围打。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为什么又去欺负一个弱者?”看着我平静的表情,学生有的惊讶,有的疑惑,有的在下面小声议论起来。我扫视了一圈,见有几个调皮鬼悄悄低下了头。
  “同学们,这次老师暂时什么也不想说!我希望你们认真思考一下,究竟该如何对待一个弱者?假如他是你的弟弟,你会怎么对待他?你觉得他就应该受你欺负、打骂吗?看到别人欺负你的弟弟,你会无动于衷吗?请打开作文本,以《假如他是我弟弟》为题,把你看到、听到,或者藏在心里不敢说的都写出来。”——写出来,这是我在解决问题黔驴技穷后的一个新花样。
  教室里慢慢安静下来。学生们有的不停沙沙地写著……
  我希望这是一次成功的自我反省教育课,也是一次成功的思想教育课。
  在第二天的班会课上,我读了部分学生的作文,并进行了分析。
  “于梦龙虽然是一个内向的同学,但是他也希望和我们大家一起玩乐。这是他的权利,我们人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不能欺负一个弱小者,这是没有道德的行为。假如他是我弟弟,我会带着他一起玩。”
  这是反刍法,写的全是我平时教育他们的话语。老师教育得不少,通过学生之口,能进一步促进大家反思。
  “我没有欺负过于梦龙,我觉得欺负一个弱者是不对的。……”
  说得多好啊,以己度人,保护弱者,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啊!
  当我读到“我看到某某在用脚踢打于梦龙,我也踢打,我们犯了错误,对不起他。老师,我再也不这样做了”时,学生都四处巡视,企图找到肇事者。
  “大家不用找了,老师知道这几位同学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佩服这几位同学的勇气,他们像个男子汉!他们有着诚实的品质,这比金子还要宝贵!塞翁失马,焉知非?老师相信,类似的事情一定不会再发生;老师更相信,在诚实的、关爱他人的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班级会越来越团结。”
  解读:
  通过这节课,看着孩子们善意的表情,我庆幸:我没有大张旗鼓的调查、揭露和批斗;我没有把几个孩子的错误责罚到全体学生的身上。看着犯错的学生悄悄低下的头,我庆幸:我把孩子当孩子看。通过这样的处理,既小心翼翼地触及到了孩子心灵,又细致体贴地保护了他们。这样引导学生,我指导的不仅仅是一篇习作,而是在“修改”一种人生态度,是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不欺负弱小的品质。
  二、让习作与想象齐飞
  案例(二):
  在苏教版四上《练习五》中有一段有趣的童话故事名为《争功》讲述了电脑的各部分配件为谁的功劳大而争得面红耳赤的事,在课堂上学生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各尽其职,缺一不可,各个功劳都最大。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孩子自己也来写一写争功的童话故事,给孩子广阔的想象空间,充足的时间,尽情发挥,要求题目自拟。
  第二天早晨,我打开孩子的练笔本都惊呆了。平时寥寥数行的练笔已不复存了,大多数孩子都洋洋洒洒写了三四百字。我耐心地看了起来,有的写黑板、粉笔与板擦这些教学工具之间的争功故事;有的是写鞋柜中运动鞋、高跟鞋、拖鞋等之间的争功故事;还有的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家常汤——番茄蛋花汤,它们之间上演的一段精彩争吵……文章中充满了孩子的童真童趣了,诙谐幽默,看得我也乐此不疲,心中暗暗叫好。
  解读:
  此次练笔,我不做任何的指导,不做过多的描述,没有题目,没有范围,这样行吗?最后,我选择相信学生,他们能行的。结果我收到了一本本满意的答卷。看来,这样的想象习作拓展了学生的心空,从而让学生的习作在想象的广阔天空自由翱翔。其实,想象是舒展学生心灵、放飞思维的最好形式,也得到了学生的无比青睐。
  三、让习作与生活相融
  案例(三):
  我校在每年的四五月会组织一个“献爱心”的义卖活动,孩子的积极性可高了。到了活动当天,大家情绪高涨,早早地搬好桌子,摆把摊位,积极筹备着。
  A.作为售货员的孩子,大声地吆喝着:“快来买啊,我们这的既便宜又实惠啊!”“大家瞧一瞧,看一看喽!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大家快来看看,便宜大甩卖喽!”……看着孩子的脸上洋溢的笑容,听着他们大声的叫卖声,我发现孩子正在认真地做着一件有益的事,在阳光下,他们是多么的耀眼啊!
  B.作为去采购的孩子,他们东瞧瞧,西看看,在一个个摊位前徘徊着,与摊主们在讨价还价呢?不一会儿的功夫,都争先恐后地来告诉我他们的收获,我被孩子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感染了,倾听着他们的诉说。
  事后,我要求孩子将活动过程写下来。大家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将自己看到的热闹场面,自己的购买心得,自己买卖过程眉飞色舞地说了起来。我再帮他们简单梳理一下,不一会儿,一篇亲身经历的文章就新鲜出炉了。
  解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学生满怀生活的热情,才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生活,以满腔热忱的姿态去参与生活,在平淡无奇的环境中去创造生活,从而在厚实的生活基础上产生和发现写作的第一手素材。
  【作者单位: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非洲村莊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而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我们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爱满天下。” 师德的核心是爱幼儿。热爱幼儿是师德中至为重要的一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幼儿,这是师德的至高点,真正像陶先生那样拥有了这样的境界,我们的教育就是无往而不胜的。  这几年,在与孩子用心相处的日子里,我悟出了许多道理,结合“爱”思想,深深地理解了“爱满天下”的含义。做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把爱放在教育的每一秒,爱心是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
我的舅(jiù)媽是一位交通警察,我可崇(chóng)拜她了。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舅妈在我们学校附近的路口执勤。她穿着笔挺的警服,戴着一双白色手套,笔直地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央,正在指挥交通。只见她一会儿指向东,一会儿指向南;一会儿举起右手,一会儿又挥动左手。来自四面八方的车辆,在她的指挥下安全有序地通行。  我的舅妈真神气!  指导老师:李瑞根
今天我看书的时候,妈妈说:“来,今天我给你当老师,读故事给你听。”我高兴地拍手说:“太好了!”可是妈妈总是把前鼻音读成后鼻音,把后鼻音读成前鼻音。比如“眼睛”的“睛”,她就读成了“金子”的“金”。还有,她把“白雪公主”读成了“白血公主”。她说给我当老师,可是我還要教她读拼音,我们俩到底谁是老师啊?
音乐教育以其丰富的多变的表现手法,强烈的感情意识,鲜明的音乐形象,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造意识及创新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应试教育下的音乐教学方法简单、生硬,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力的条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提出,对音乐课的设置与教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为音乐课堂教学指明了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一、小学音乐
本学期县教研室精心组织、开展了两次“关注长时探究”主题活动,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鉴湖小学开展的“生命世界”单元长时作业探究,能紧紧抓住教材的内容特征,开展有声有色的科学探究活动,实实在在地为孩子营造一片科学活动探究的天空。在我们科学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借鉴启示呢?  小学科学总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要通过学习科学,知道一些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
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文化的产物,汉字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结构的构造深受历史汉人思维模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汉字在构造上仍然保留着对原始文化的描述,而解开这些历史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汉字的构造。老师通过汉字文化教学法,使学生可以更加快速的了解学习汉字,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  一、什么是汉字文化教学法及意义所在  在现金的教学理念中着重于通过认字来完成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学好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当下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诸多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和进步的良好开端。因此对教师而言,上好第一节课,并在这节课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关键。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首先要在维护和提高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克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影响“表层化”的局限性,需要增强教师调控的有效性。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但在学生“做”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调控。  一、兴趣调控  1、激发动机,培养興趣  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