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ym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环境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环境教育在语文课上绽放异彩,成为语文教学的靓丽风景。
  【关键词】语文教学绿色环保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我们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所有的进步,很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使人们深深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了全世界的共同行动。因此,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环境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环境教育在语文课上绽放异彩,成为语文教学的靓丽风景。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让环保之花永驻孩子心田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寓环保教育于教材感悟中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中礼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讴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篇章有很多,这些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插图都编得非常地美,教师就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带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使儿童的心灵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出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课文《鸟的天堂》讲述的独木成林的大榕树,树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鹤、麻鹤、灰鹤和其它鸟雀。白鹤、麻鹤朝出晚归,灰鹤则夜作昼息,它们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鸟的世界”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海底世界》、则将视线转向蓝色的大洋深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些课文语言优美,文辞精彩,犹如一幅幅画卷,让人陶醉,使人遐想。品读这些课文,仿佛让人呼吸到榕树的清香,聆听到百鸟的争鸣,目睹到 海底的奇异,感受到自然带来的心旷神怡。教学这些课文,教师要坚持以读为本,凭借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充分激起学生向往和神游的美好心愿,加深内心体验,获得真切感受。并由此展开想象,投入课文描写的自然境地,在心灵上获得审美享受。从而热爱自然家园的殷实和美妙,并深知在地球上,人类,植物和动物,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生物圈”,“朋友圈”,彼此共存共荣。
  二、寓环保教育于日常活动中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精于渗透外,教师还应该抓住时机,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一些环保小活动,以促进环境意识的增强。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如在执教低年级课文《爷爷和小树》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到家里动手和父母同种一盆花。从生活细节入手,融入环保意识。学完《哪座房子最漂亮》后,面对我们朝夕相处的美丽校园,身先示范,主动和学生一起打扫校园卫生,拾捡小吃袋、纸屑等垃圾,给花坛除草,并让班级学生办了以“美化校园,人人有责”为主题的手抄报。如:学了《鸟的天堂》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个小小的心愿,班级还共同制定一份绿色环保宣言,并动手制作一些环保绿标语,如给校园草坪制作环保标语:别踩我,我也怕疼!!在室内张贴一些具有提示作用的环保标语: 保持清洁!勿乱扔垃圾、纸屑!不准随地吐痰!使学生在运用中学语文,在学语文中学习环保知识,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三、寓环保教育于语汇教学中
  语汇积累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把环保教育贯穿渗透到语汇积累教学中。在收集有关动物的词汇如狮子、熊猫、大象 老虎、猴子、鹿、蛇、狐狸、熊等动物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熊猫是仅生存在中国的濒危动物之一,我国特别重视其保护,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像孟加拉虎、象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只不过我们常能见到的动物,可能是在动物园中,甚至生活在笼子里,为什么不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它们的家园里呢?从这些语汇教学中,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思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共同生存发展等问题。
  四.寓环保教育于作文教学中
  作为教师,作文教学只是传授些作文技法,注重于技巧的训练,而对思想教育环保教育注重不足,这是不可取的。翻开中国文学史册,在星光灿烂的文学长河里有多少诗人墨客,用手中的笔书写了讴歌自然,咏叹人文的千古绝唱和不朽名篇,如李白在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秀美的大自然如一幅画展现于我们面前,从而激起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色彩绚丽,真实描绘出了初春的明媚景色。作文课上,我引导学生以前人为榜样,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提高环保的意识。另外,我还要求学生用手写环保文章,从而加强对环保内涵的理解。作文课上,在文章题目拟定、选材等方面,倾斜于环境保护。如我多次在班里开展了以环保为题的作文竞赛,像《争做环保小卫士》、《还我绿色》等,在平时学生的日记写作中,我要求学生注重环保,多写环保。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多方调查研究,撰写出“环保”调查研究报告或论文,对写的好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在班中展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环境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写作技巧,为学生选材提供了素材,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五、寓环保教育于危机意识中
  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危机感,能促进儿童把自己的认识付诸于行动,表现出他们的一种抗争心理。环境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可充分利用儿童未来的主人热爱自然,不容使之遭到破坏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危机感,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上个千年,特别是最近一个世纪,人们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现代文明直接带来了水源、空气、声、光等环境污染新问题。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空气中的氧气是人体的生命元素。然而科技时代诞生了“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沙暴”、“酸雨”等新环境词眼。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就写到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使原来“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贫瘠的沙漠”,水土大量流失,致使浑黄的河水像脱僵的野马, 吞噬村寨,灾难于民。这时,教师再跟学生讲破坏环境对我们人类的危害,以生动鲜明的事例让儿童产生危机感,使保护环境变成儿童自身的需要,“我们应该怎么做?”让他们意识到未来的主人应拥有美好的家园,美好的家园来自对环境的保护,从而投身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去。
  总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只要心中时刻装着绿色环境教育这一理念,寓环保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断挖掘语文素材,找准渗透点,就一定能让环保之花永驻孩子心田,结出丰硕的果,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的趋势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数学教育亦是如此。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就是更新观点、开拓创新,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 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
摘要:上好语文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考试制度改革、良好的育人环境等诸多方面。本文仅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探索
摘要: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和谐、民主、自然的师生关系。新课改明确指出: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成长,应把学生作为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基础性、时长性等一些鲜明的特点,开展探究性学习之前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真正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新课改 
【摘 要】合同在道路建设中的重要性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突出,但合同的完善与实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总结合同在建设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合同管理;履行合同;建设  道路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地质水文条件、当时的社会条件、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当地的人为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合同管理成
非理性因素主要包括直觉、灵感、情感、意志、想象、联想、信念等,它们在人的认识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们和理性因素一样,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非理性因素是人类认识的内在
【摘 要】本文通过加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实现珍视人、用好人、发展人,营造健康向上的基层文化;“以人为本”是管理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实行人性化的“满意管理”,努力使管理工作、管理制度更具有人情味,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确保安全生产、队伍和谐稳定及各项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管理;人;以人为本;文化  人作为一种最富有能动性的宝贵资源,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以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普查对象老龄化,普查人员年轻化,缺乏情感交流;社会舆论氛围不浓,公众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基层工作者工作仍欠深入;普查和保护工
【摘要】公开课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目前英语公开课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就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公开课问题对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公开课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开课在促进英语教学改革和青年教师的成长方面功不可没,具有示范性的公开课有助于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2],然而,近几年来,我市英语公开课出现了不少弊端,如果我们不想办法
摘要: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在解决问题时合情推理的特征是不按逻辑程序去思考的,但实际上是学生把自己的经验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的一种跳跃性的思维表现形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推理能力 培养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