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里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推开了一扇明丽的窗户,窗外有无限的自由伸张的空间。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中处处要表词达意,也处处用到“作文”,因此,习作教学只有不落窠臼、努力拓展空间,扎根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开出更鲜、更美的花。
1、读写结合,仿写指导,拓展思维空间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在阅读中加强仿写的指导,让学生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习作训练,拓宽学生写作的思路,从读仿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2、衔接生活,注重观察,拓展素材空间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取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由原来的“无米之炊”变成现在的“有米之炊”,作文教学应努力生活化。依据这样的理念,作文教学设计着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精心设计参与过程,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利用各种感官体验,从而为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的积累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案例1】
一堂作文课上,老师兴致盎然地走进教室,看见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双双略带成熟的眼睛,心中不由一动,风趣地在黑板上写下“家有少年初长成”,学生一脸疑惑地,异口同声地念道“家-有-少-年-初-长-成”,老师故作神秘地说:“新学期到来了,同学们都升上了五年级,成为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老师首先在这里祝贺你们。现在可是个性十足的大男孩和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老师边说边穿梭在孩子们之间,拍拍这个的肩膀,捏捏那个的脸蛋,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他们的脸上多了几分成熟的自信。老师接着说:“你对自己了解有多少呢?”说着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大大的“我”字,“说说你的个性吧?” 短短的几句话,给学生创设了轻松、和谐、自然的写作环境,激发了学生的遐想。于是老师让学生写了一篇以《我这个人》为题的作文,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迫不及待地写了起来:“我这个人挺多嘴的,所以老师‘赐’给我一个‘号’:多嘴精!我喜欢玩电脑、看电视和看书,可是,自从上了学以后,我的这些爱好,已经变成了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了。所以我已经加快了速度完成作业,争取实现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能看上一本书。”还有的孩子写道:“记得有一次,我睡觉说梦话,你知道我说了什么吗?哈哈!我在背古诗呢!原来,梦中的我也在背古诗呀!” 只要用心去写,做到真实、具体、感人就是一篇好文章。
3、看图训练,实景写生,拓展想象空间。
看图作文是低年级学生经常见到的比较喜欢的一种作文形式。图画鲜明的形象、丰富的内涵往往是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反映,能够唤起学生对相似情景的回忆,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他们作文没东西可写的难题。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不丰富,在直观描述事物的时候,需要别人的耐心倾听,发现描述中不合逻辑的地方,需要加以纠正。学生使用的词汇量较少,许多常用词汇老师要教给他们。教材中的插图,识字教材所配的生动形象的图画,每个练习中的口语交际,这些都是对学生拓展想象空间训练的好材料。
【案例3】学生作文片段:
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非常神秘的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干一件非常特别的事,你们可千万不要外传呀。嘘!小声点,小心隔墙有耳。”全班同学一阵大笑,作文老师严肃的说:“好了,言归正传,今天我要求你们每人给自己的同桌画一幅肖像。”“给别人画肖像从来没听说过,”同学们又开始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谈论起来。这时“问题专家”何亚伟发问了:“这道底是上作文课还是美术课呀?”作文老师微笑着对他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首先作文老师发给我们每人发一张白纸,让大家仔细观察同桌的外貌,比如他的头发、五官、衣着等,要仔细的观察。可是大家还是不明白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半信半疑的照着做。等大家都画好了,老师再让我们描写一下同桌的外貌,奇怪,这次大家都写得很顺手,才思就泉水一样涌了出来,不像以前那样很难写出来。
4、多元评价,网络交流,拓展表达空间
(1)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由先前教师单一评价,扩展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局面。提倡以教师指导,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家长参与的评价模式。学生自主互评互改习作时包括“读”、“圈”、“画”、“写”、“签”五个步骤,这样既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又具有很强的可操性。
(2)班级博客。习作教学中,任你我采用何种妙法,个体差异必然存在。同一个题目的文章,都能见诸于报端显然不现实。总是只能有一两篇被幸运采纳。这对发表文章的小作者来说,是莫大的鼓舞,而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就会有一种失败感。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更应追求差异发展。
同学们在博客上能够互相学习,还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此外班级博客也是老师家长之间沟通的良好工具。有一次,许子俊的妈妈看了班级博客后,留下这样的话“读过孩子们的文章,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孩童时代,也仿佛看到了孩子冥思写作的样子……,老师的这个举措让我能看到平时儿子不让我看的文章,同时也能比较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取长补短……”
拓展小学生习作空间 ,全力打造出创新习作的“大课堂”,对于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促进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1、读写结合,仿写指导,拓展思维空间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在阅读中加强仿写的指导,让学生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习作训练,拓宽学生写作的思路,从读仿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2、衔接生活,注重观察,拓展素材空间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取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由原来的“无米之炊”变成现在的“有米之炊”,作文教学应努力生活化。依据这样的理念,作文教学设计着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精心设计参与过程,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利用各种感官体验,从而为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的积累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案例1】
一堂作文课上,老师兴致盎然地走进教室,看见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双双略带成熟的眼睛,心中不由一动,风趣地在黑板上写下“家有少年初长成”,学生一脸疑惑地,异口同声地念道“家-有-少-年-初-长-成”,老师故作神秘地说:“新学期到来了,同学们都升上了五年级,成为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老师首先在这里祝贺你们。现在可是个性十足的大男孩和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老师边说边穿梭在孩子们之间,拍拍这个的肩膀,捏捏那个的脸蛋,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他们的脸上多了几分成熟的自信。老师接着说:“你对自己了解有多少呢?”说着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大大的“我”字,“说说你的个性吧?” 短短的几句话,给学生创设了轻松、和谐、自然的写作环境,激发了学生的遐想。于是老师让学生写了一篇以《我这个人》为题的作文,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迫不及待地写了起来:“我这个人挺多嘴的,所以老师‘赐’给我一个‘号’:多嘴精!我喜欢玩电脑、看电视和看书,可是,自从上了学以后,我的这些爱好,已经变成了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了。所以我已经加快了速度完成作业,争取实现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能看上一本书。”还有的孩子写道:“记得有一次,我睡觉说梦话,你知道我说了什么吗?哈哈!我在背古诗呢!原来,梦中的我也在背古诗呀!” 只要用心去写,做到真实、具体、感人就是一篇好文章。
3、看图训练,实景写生,拓展想象空间。
看图作文是低年级学生经常见到的比较喜欢的一种作文形式。图画鲜明的形象、丰富的内涵往往是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反映,能够唤起学生对相似情景的回忆,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他们作文没东西可写的难题。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不丰富,在直观描述事物的时候,需要别人的耐心倾听,发现描述中不合逻辑的地方,需要加以纠正。学生使用的词汇量较少,许多常用词汇老师要教给他们。教材中的插图,识字教材所配的生动形象的图画,每个练习中的口语交际,这些都是对学生拓展想象空间训练的好材料。
【案例3】学生作文片段:
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非常神秘的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干一件非常特别的事,你们可千万不要外传呀。嘘!小声点,小心隔墙有耳。”全班同学一阵大笑,作文老师严肃的说:“好了,言归正传,今天我要求你们每人给自己的同桌画一幅肖像。”“给别人画肖像从来没听说过,”同学们又开始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谈论起来。这时“问题专家”何亚伟发问了:“这道底是上作文课还是美术课呀?”作文老师微笑着对他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首先作文老师发给我们每人发一张白纸,让大家仔细观察同桌的外貌,比如他的头发、五官、衣着等,要仔细的观察。可是大家还是不明白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半信半疑的照着做。等大家都画好了,老师再让我们描写一下同桌的外貌,奇怪,这次大家都写得很顺手,才思就泉水一样涌了出来,不像以前那样很难写出来。
4、多元评价,网络交流,拓展表达空间
(1)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由先前教师单一评价,扩展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局面。提倡以教师指导,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家长参与的评价模式。学生自主互评互改习作时包括“读”、“圈”、“画”、“写”、“签”五个步骤,这样既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又具有很强的可操性。
(2)班级博客。习作教学中,任你我采用何种妙法,个体差异必然存在。同一个题目的文章,都能见诸于报端显然不现实。总是只能有一两篇被幸运采纳。这对发表文章的小作者来说,是莫大的鼓舞,而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就会有一种失败感。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更应追求差异发展。
同学们在博客上能够互相学习,还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此外班级博客也是老师家长之间沟通的良好工具。有一次,许子俊的妈妈看了班级博客后,留下这样的话“读过孩子们的文章,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孩童时代,也仿佛看到了孩子冥思写作的样子……,老师的这个举措让我能看到平时儿子不让我看的文章,同时也能比较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取长补短……”
拓展小学生习作空间 ,全力打造出创新习作的“大课堂”,对于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促进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