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音符

来源 :小学生之友(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_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是人民陪审制实现之支点,具体体现在充分实现法官与陪审员各自价值、避免人民陪审员在审判中隐形化、促进陪审员审判监督功能的实现.然而,由于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界限模糊、大众化与专业化之间存在矛盾、法官不当对待陪审员等因素影响,分离制度陷入窘境.为此,应当尽快建立完善辅助区分制度:一方面要推动落实法院指南制度,遵循稳定性与灵活性原则,以发挥指南的实质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官引导制度,有效界定法官权力边界、构建监督体系,充分保障公民权益.
泰勒斯用理性思维解释世界时,提出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水本原说”.为什么泰勒斯选中了“水”作为始基?在世界各地的创世神话中,“混沌”与“水”是两种常见的创世状态的表述.泰勒斯身处希腊神话传统中,比较“水”与“混沌”的特质,发现有三方面的相似性:其一是弥漫性;其二是黏合性;其三是透明性.将“水”视为本原,与泰勒斯善于观察自然现象有关,也体现了他的整体性思维模式.对世界作统一性解释的思维方式从古至今一直都在,只是神话思维选择了形象的表达法“混沌”,理性思维选择了自然世界中的“水”.
道德哲学中,关于对道德判断是出于情感还是出于理性虽一直存有争议,但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存在结合的可能性,主要在于二者具有相通性和关联性.情感引发理性,成为理性的开端,并进一步发展了理性.理性为情感提供指导,使情感处于合理、适度的状态.追求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的和谐共存:(一)以“中道”实现二者和谐平衡;(二)以“公正的旁观者”保证二者有机结合;(三)探寻和谐结合的现实价值,把握适度原则以使自己的道德选择不断趋近真正的德性状态.
认知翻译学视域下的翻译活动包含两个过程,即原文理解中的识解再现和原文转换中的识解重构.而中国文学原文中(以巴金小说《憩园》为例)的文化负载词在英译过程中如何识解重构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译者在进行认知加工和识解重构时只有努力地在识解的“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四个维度上突破,最大程度地接近原作者对原现实的识解,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义.具体识解重构的做法为:(一)背景与辖域:接近原作者对场景识解时的认知域;(二)视角:努力关联原作者对场景识解时的视角或认知参照点;(三)突显:接近原作者对场景识解时的图
庄子通过塑造种种理想人格来表达他对于理想生命境界的追求.其理想人物形象即“至人”“神人”“圣人”,有时又被称为“真人”“全德之人”“独有之人”,他们有时是形体有畸却德性完备之人,有时是世间社会中毫无身份地位却有着与道合一、逍遥而游的平凡百姓,有时甚至是庄子为自己所塑造的超越世俗、洒脱率性之形象,他们身上体现着庄子理想中的精神境界.这样的境界既包涵通过返德归道的减损工夫,以实现不为外物所累亦不为成心所蔽,心性宁静与淡泊的超然境界;也包涵对道的体证与实践,即实现个体真常之性复归与持守,精神自由自在、自性自得的
学术语篇中作者身份建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写作领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作者身份这一概念属于身份的范畴,其存在于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之中并通过语篇人际意义来实现.通过梳理和分析现有相关文献中关于学术语篇中作者身份构建的实证研究,可知当前学者大多从基于文本分析的作者身份建构特征、基于作者个体的作者身份建构过程和基于读者个体的作者身份建构效果三种路径来展开研究,但是缺乏对作者身份建构过程的动态分析和从读者角度出发探讨作者身份构建的交际效果的相关研究.
期刊
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一天都有很多星星诞生,很多星星毁灭.rn看着舷窗外姹紫嫣红的星云,还有那些亮闪闪的恒星,1092星际救援小队的队长鹿迪总会想起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名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rn鹿迪沉思了一阵,转过头来时,看到飞船主驾驶员伊万诺夫正在喝着杯中的伏特加.rn“头儿,要不要来一杯?绝对提神醒脑!”伊万诺夫咧嘴笑道.
期刊
记得那是初夏的一个清晨,天气异常闷热.我走在街头,看见一名环卫阿姨正在低头忙碌着……rn阿姨身材瘦小,背有点驼,头发花白,但梳得很整齐,最显眼的是那件橙色环卫服,鲜艳亮眼.rn阿姨双手紧紧地握着大扫帚,低着头静静地看着地面,不紧不慢地扫着.扫帚接触地面的声音就像合唱队的和声,很有节奏.不一会儿,阿姨便将地面的垃圾扫成一堆.阿姨很认真,很执着,大有不扫干净不罢休的架势.随后,阿姨左手熟练地拿起畚斗,右手抓住另一把小点的扫帚,将垃圾扫进畚斗内,动作一气呵成.
期刊
语言是人现实意识的反映,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而民族语言是民族存在的象征,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基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深入探究韩国语语言系统所折射出的韩国人思想意识特征,发现语音系统体现了韩国人“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自然崇拜的思想、阴阳和谐的观念等.词汇系统反映了韩国人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家族主义文化、“身土不二”的意识,以及男女有别的观念等.敬语法体系体现了韩国人的儒教礼仪文化特征和等级文化特点.